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智 《中国广告》2007,(2):92-95
在英国首次提出创意产业这个概念之后,世界各国都纷纷聚焦在创意经济上。最近两年中国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也让我们着实感受到了这种风潮。以上海为例,上海的创意产业园区不论在数量上、面积上,还是发展的速度上,在国内都可算名列前茅。从2005年4月上海市政府对第一批18家产业园区授牌以来,上海现在的创意产业园区已有75家,可见速度之快。而且上海的创意产业园区越办越大,据报道,2006年11月22日,上海借2006年度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之机推出第四批创意产业集聚区,全部27家园区的总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接近前三批48家创意产业园区建筑面积总和。在这场创意大潮中,每个人都要上去淘把金。中国的许多城市都在争先恐后地办创意产业园区。似乎要发展创意产业,就必须先要有一产业园区。但我们也不禁要问,拥有了创意产业园区,是否就拥有了创意?是否就能从实质上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和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创意产业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进入飞速发展时期.文章结合我国国情,从我国文化创意地产和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出发,对我国文化创意地产和创意产业园各设计阶段的工作任务和收益模式,以及发展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进行探讨,针对我国文化创意地产和创意产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相关弊端,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品牌化发展是提升其长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南京为例,分析了城市环境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新的发展机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品牌化发展的动因,从园区品牌运作的四个要素探讨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品牌化发展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下,国家以及各省市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与日俱增,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中国未来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作为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的聚集平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也在短短几年中迅速形成规模。现在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呈现出了什么特点?其新的发展在不同的时间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状况。因此,对当下深圳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新发展进行研究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大力发展创意产业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通过构建创意产业国际竞争力"一体四面"模型,本文从环境、人才、投入和产出方面对我国创意产业竞争力进行解构,认为目前我国创意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潜力巨大,但整体竞争力不强;应以政府、企业和高校为主导,通过政策引导、产业规划、园区建设、人才培养、法律完善、环境优化等手段提升创意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王谡萍  潘瑾 《中国市场》2009,(40):54-57
随着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中国深圳的大芬油画村、北京的798艺术区、上海的M50等。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都是沿着集聚路径走过来的,但目前有的园区发展存在虚火,还有的园区仅仅只提供厂房出租,缺乏相应的培训服务功能。那么怎样才能使园区科学有序地发展呢?针对这些问题本人对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与战略研究作了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构想和建议,从而促进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这也是中国创意产业目前和今后的主要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7.
《品牌》2019,(15)
本文通过分析苏南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就目前苏南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同质化比较严重、品牌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以品牌化设计的理念进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创新发展模式。总结出一些品牌化设计的形式和方法,以此来推动苏南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创意产业现已成为影响GDP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一种在全球化消费背景下发展兴起的,崇尚创新,强调文化对经济的推动与支持的经济实践和新兴思潮。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在体制和运作能力上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各地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山东省的产业园区尚处在孕育期,园区的定位至关重要。山东省政府应借鉴发达国家关于园区发展的相关经验,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打造文化产业链条,规范产业园区建设。同时,也应注意因地制宜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注意保护各地文化推动的自主权,以此构建出适合山东省国情的文化创意产业模式。  相似文献   

9.
邱勋 《电子商务》2013,(10):12-13
本文探讨杭州创意产业移动商务的现状,分析了杭州创意企业移动商务发展规划缺位、商业模式有待创新问题、部分园区企业聚集松散、服务平台和体系建设滞后四个问题,从政府管理、服务平台、品牌建设和战略实施角度提出了应对策略,为促进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移动商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创意产业园是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集中表现形式,现阶段中国创意产业园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由于缺乏专业运营机构,现有的众多创意产业园区很难指导帮助创意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使创意产业园成为真正的创意产业孵化器。另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结构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考虑到激烈的市场竞争,商家需要兼顾客户的需求和他们的长远利益,文章着重探索客户价值理论在中国创意产业园运营中的重要性,并选用深圳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区作为案例,旨在探究如何运用客户价值理论指导创意产业园的运营,从而提升整个园区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商》2015,(31):273-274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西方国家萌发创意产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创意经济时代逐渐来临。园区化经济已经成为了创意产业的空间载体。共生是一种生物学概念,当今已经逐渐被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创意产业的集群本身就是一种共生现象,本文对创意产业的特征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讨论了我国创意产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并对基于共生理论的创意产业园区模式创新做了研究,指出了创意产业园区模式创新的途径,旨在为促进我国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黄德锡 《商业时代》2006,(29):93-94
本文首先分析了创意产业的特征,指出上海具有发展创意产业的文化、设施、地理优势,并提出培育创意产业园区,推进创意产业化等发展创意产业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创意产业的定义、分类与产业链,创意与产业的关系,产业园区和产业政策等层面对创意产业进行深入系统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界定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并阐述了当前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从而运用PEST分析和SWOT分析对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齐发展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并基于分析得出目前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市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创意产业的发展依靠的不仅仅是几个口号和建几个产业园区,更多的还应该依靠个人和中小企业的力量,才有可能获得大的发展。创意产业不同于一般产业的主要特点在于,它是以人的创造力为核心的,“创意为创意产业之核心”。人的创造力在整个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是最源头的推动力,没有好的创意,再好的政策,再好的园区都很难获得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谢倩  王慧 《市场论坛》2013,(1):96-98
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成为当前旅游热点这一现象,分析了改造旧工业建筑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特色。在此基础上,从旅游角度探讨了园区作为新型旅游吸引物的所具有的文化价值、体验价值、经济价值,得出改造旧工业建筑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旅游具有优势,对地区经济和城市形象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杨晓峰  闫波  韩倩 《商业时代》2012,(25):120-121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一种产业集群现象,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各省市纷纷建立和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园区的大环境下,笔者创新性地提出了"生态创意文化产业园区"这一概念,旨在为引导创意文化产业向生态化、集群化方向发展提供参考,文章以河北省为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化发展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已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北京首创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为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各集聚区纷纷进入发展瓶颈,园区容量受限、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愈演愈烈。立足于"全市一盘棋",北京创新提出规划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的战略构想。本文通过分析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到功能区的转变,提出了功能区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环渤海地区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文化、经济、科技高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创意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对环渤海经济区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解决复合型环境问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阐述环渤海地区发展创意产业的意义,提出环渤海地区创意产业的发展目标,从深入探索一体化协作机制、有效整合区内各项资源、以创意促进传统产业结构升级、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建立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培育创意龙头企业等方面,提出环渤海地区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举措,旨在为该地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世界文化强国的发展经验证明,文化创意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并呈现园区式、跨越式发展态势。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通过科学规划、政策扶持等加快园区建设,发挥园区的人才聚集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是加快湖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