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储蓄的内容在扩大传统观点认为储蓄属于个人消费基金,是个人消费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参加储蓄的对象是个人或家庭,即各阶层的消费者.我认为现阶段,随着经济成份的变化,储蓄有了新内容.现在经营主体已由过去单纯消费单位转化为生产单位与消费单位的融合体.在经营与消费结合中货币收支运动与资金运动交织进行,所以在当前经营性与增值性的个体货币收支运动中,不仅是个人消费的节余或延缓,也是个人生产资金的准备.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收人水平的不断提高,信用回笼货币的比重越来越大,居民储蓄已成为银行信贷资金来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证券也已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证券市场正在逐步走上金融舞台。在稳定储蓄的基础上发展证券市场储蓄和证券都是居民个人消费以后结余货币的转化形式,在个人  相似文献   

3.
加大住房公积金制度实施力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一项新探索,是城镇住房由实物分配向货币化分配转变的主要内容。是由国家、单位和职工为改善居住条件而共同设立的专项储蓄基金。我国自1991年  相似文献   

4.
《福建金融》2007,(7):47-48
本文通过城镇居民储蓄问卷调查,结合各项经济、金融监测指标统计数据,以福建省长乐市为例,分析当前基金热销状况及对居民投资、储蓄和借债行为的影响及基金热销蕴藏的风险,提出正确引导居民基金投资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契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运行机制的转变,不但提出了建立健全有效率的证券市场的要求,也为培育和发展中国证券市场提供了契机。——储蓄与投资格局的新变化,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开拓与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和客观需要。随着放权让利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民收入分配由改革前的高度集中转变为相对分散,由此导致国家、企业、居民的积累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储蓄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居民储蓄从1979年占社会总储蓄的24.40%上升到1990年的61.7%;政府储蓄从1979年占社会总储蓄的31.82%下降到3.7%;企业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国家,收入分配差距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有着不同的表现,并不必然表现为正相关。在我国,金融市场不完善导致了各收入阶层同时存在着强制性储蓄行为,进而使得收入分配差距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想控制适度储蓄规模并提高储蓄资源的使用效率,就要从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和促进金融市场创新这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王剑 《海南金融》2010,(12):12-15
依据1978—2009年的统计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山东省淄博市城镇居民储蓄存款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前期储蓄是影响居民本期储蓄行为的主要因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利率水平与居民储蓄正相关,物价水平与居民储蓄相关性程度较小。因此,应从均衡发展、调整利率水平、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几方面增加城镇居民收入;此外,应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改善居民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居民储蓄是指居民当期税后可支配收入与当期消费之间的差额。从微观层面来说,居民储蓄的产生,是居民推迟当期消费的结果,由于货币具有时间价值,因此居民在进行储蓄时可以获得利息收入作为补偿。从宏观上来说,居民储蓄是投资的重要来源。因为居民储蓄通过银行中介发放贷款给企业,从而构成企业的间接融资来源;居民储蓄也是企业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重要直接融资来源。一国的居民储蓄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国自给自足筹集投资资金的程度。储蓄函数是西方经济学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经济函数之一,被广泛地用于分析国民收入的分配…  相似文献   

9.
我国居民储蓄现状及其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察了中国居民储蓄现状、结构及其增长原因。结果表明,居民收入增加、投资渠道不畅、预期收入不稳定是居民注重储蓄而不是消费重要原因。由于人均储蓄水平还很低,居民储蓄分布也极不均衡,目前,稳定居民预期、保持较高储蓄率仍然是必要的,一味地强调通过分流储蓄来刺激消费并不妥当。在未来收入、投资收益率和公共服务数量的不确定性仍然很大的情况下,加快推进相关的体制改革才是适宜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0.
遗产机制、生命周期储蓄和持续性不平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一个具有遗产机制的生命周期模型,在个人具有不同年龄结构的经济中,讨论了社会初始财富分配不平等和生命周期储蓄不平等对加总经济的均衡以及均衡状态时社会财富水平、国民产出、个人消费和储蓄、资本和商品进出口的影响。本文还研究了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平等的动态演化过程和均衡时持续性不平等的决定等问题。本文研究表明,在个人关心后代的有限生命周期模型中,如果利率水平不太高,那么社会初始财富分配不平等不影响社会均衡以及均衡时的产出水平和不平等程度,初时财富不平等也会随着代际的延续而趋于消失,历史性的不平等不会永远持续下去;但是,如果利率水平过高,则初始不平等对经济可能具有持续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人民储蓄事业不仅能把人民手中零星的货币集中起来,用于国家经济建设,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造更加丰厚的物质条件,而且它在直接安排人民生活,更好地组织个人消费等方面也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我国居民储蓄形成原因的分析,认为我国居民储蓄并不完全是由于生产力发展而形成的,而是由生产力发展、体制性变革、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以及外部投机资金入境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笔者认为,由非生产力因素形成的居民储蓄,并不能作为居民真正财富的代表。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改善我国居民储蓄结构,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和刺激消费,使我国居民生活水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得到不断提高的实现路径,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居民储蓄的持续增长一直是我国经济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居民储蓄增长的原因,许多人都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解释。本文试图从预防性储蓄理论出发,联系我国社会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和变革来解释这一问题。该理论认为储蓄的主要动机是预防意外事件,当人们预期未来收入不确定时,就会进行预防性储蓄。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居民预期未来收入不确定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毅 《青海金融》2007,(8):48-49
股权分置改革,中国资本市场发生了制度性转变,证券行业跃出长达6年的低迷,居民投资预期增强;基金的超额投资收益,削弱了居民长期对储蓄、国债的投资偏好,改变了居民家庭资产配置,居民理财理念进一步更新;本文对居民基金热形成原因,基金热背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十分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在人民生活越来越好的同时也不断增加。居民储蓄存款占据着一定的社会总储蓄,对增长经济必不可少,也保证着改革开放可以一路走下去。但是过度储蓄却会给经济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信贷制度的规范和发展、解决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收入的分配以及税收的合理化、金融市场的规范等问题,指出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用于制定宏观政策上,来保持一定的储蓄率,以促进经济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保持每年一万亿的增长速度,如何分流居民储蓄存款成为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开放式基金所具有的诸多优点使得它理应成为分流居民储蓄的主要载体,但事实上效果却不尽人意,本就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做出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居民理财意识始终比较薄弱,据笔者调查,居民可支配收入大部分用于银行储蓄,而处在降息通道下的时代,银行储蓄显然已经不再是投资良策。此时面对市场居民应当如何投资应对降息成为一个话题。本文列举银行理财产品、黄金市场、基金市场在降息时代下的操作,为百姓提供投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速一直居高不下,居民储蓄的高增长,对我国经济建设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但过高的储蓄,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只有从居民储蓄的结构、性质、动机入手,在对居民储蓄、消费、投资行为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理性对待、科学引导,多种手段并用,抑制居民储蓄的过度增长,使我国的经济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19.
<正> 这几年,储蓄宣传在引导居民储蓄,稳定金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储蓄宣传弄不好也有副作用,这一点基层行处的同志不太注意。当前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储蓄宣传不适当向“有利可图”的方向倾斜,容易给群众造成错觉。近几年来,储蓄宣传根据群众生活水平和观念变化,增加了一些新的储蓄宣传内容,如有利性和趣味性,特别是在1988年抢购风之后,为减少群  相似文献   

20.
对居民储蓄高增长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国内居民储蓄的高增长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乐观的态度认为10万亿元的居民储蓄表明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并且将成为中国经济走向繁荣的有力保证;悲观则认为在储蓄高增长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巨大的危机,认为畸形的储蓄高增长恰好暴露出经济结构的失衡。本分析了导致我国国内居民储蓄高增长的深层原因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系列问题,并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