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以食为天,农以粮为本”和“无粮不稳,有粮不慌”是古往今来人所共知的道理。特别是我们这个泱泱人口大国,更应把保证粮食安全作为不可动摇的国策,作为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与古希腊文明生长的爱琴海区域不同,中华文明诞生在一片深受季风影响而气候复杂的地区,自然灾害频发。从汉代(西元前206年)至1936年,历时2142年,中国正史记载的灾害总数便有5150次,平均每4个月一次,其中旱灾、水灾分别为1035次、1037次,平均两年一次。  相似文献   

3.
《新远见》2011,(4):40-44
粮食安全是世界问题.全世界仍有十亿人口饱受饥饿困扰。粮食安全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永恒的主题,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只能靠自己来解决。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党和政府始终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作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世界正面临新的粮食危机.粮食安全问题在中国同样存在.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仍然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矛盾和最艰巨的任务.为此,有必要从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合理配置有限的耕地资源、准确掌握粮食的库存情况、通过农产品国际贸易调剂余缺、增加时种粮农民的农资综合直补、减少农产品的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进行组织创新和构建制度平台、补贴低收入群体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5.
翻开中国历史,几乎在所有有关中国南北经济的记述中都少不了对运河的赞誉。运河就像是中国古代经济的绿色走廊.以宽广博大的胸襟.孕育古老的商业文明。自从春秋战国以来.中国经济两千多年的发展变化.都在运河两岸留下了鲜明的、隽永的印记。[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刘润为 《国土经济》2013,(12):52-53
如今,我们正在奔向现代化的高起点上建设新的生态文明。身当今日之世,回顾古人在保护生态方面的所思所为,绝不是为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为了今天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在维持经济增长逐级上升趋势的同时,通货膨胀的隐忧也接踵而至.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4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来看,分别达到同比增长4.9%、4.9%、5.4%、5.3%的高度,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过快不仅影响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且给中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加了难度.在这一...  相似文献   

8.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在维持经济增长逐级上升趋势的同时,通货膨胀的隐忧也接踵而至。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4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来看,分别达到同比增长4.9%、4.9%、5.4%、5.3%的高度,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过快不仅影响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且给中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加了难度。在这一通胀背景下来考虑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并从前瞻性的角度来思考加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宏观调控的长期战略,就显得非常重要而紧迫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繁,自然灾害救助任务十分艰巨,但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行的自然灾害救助体制的许多方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不相适应,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针对以上自然灾害救助体制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自然灾害救助的改进及完善建议,包括制定灾害等级划分和分级管理办法,加强灾情统计评估工作,构建灾害救助主体多元化的灾害保障体制,建立、健全灾害救助法律体系以及健全自然灾害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的辩证法思想博大精深,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千百年来以之影响指导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所以研究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对于我们深刻研究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对于我们深刻的理解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因为自然灾害救助具有公共性、公益性,国家财政投入在自然灾害救助中非常重要。目前中国自然灾害救助财政投入存在财政投入责任不明确、资金投入不规范、组织体制不完善等问题。本文将用数据分析我国自然灾害救助的财政投入的现状,然后根据现状分析我国自然灾害救助财政投入存在的问题,学习日本在自然灾害救助方面财政投入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找出对策,不断完善我国自然灾害救助的财政投入。  相似文献   

12.
这两个观点,是一个统一的看法即中国粮食不存在根本陛的危机但中国粮食要从根本上注意安全。 再明确地说:中国粮食从根本上看,有传统根基和现代实力,若无战略性失误,一般说不会发生致命危机,中国能自己养活自己。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3.
食品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食品安全是人民健康最基本的需求。改革开放,首先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中国以占世界1/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1/5的人口,对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我国人口的基数大、经济发展问题突出、国防建设问题严重,导致土地面积不断下降,引起了粮食的安全问题。现阶段,完善粮食生产体系,要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中国粮食的结构性矛盾显现,世界人口过快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剧增。粮食作为一种必需品,是战略不可缺少的物资,这就要求粮食不仅能满足当前国民的需要,更要有足够的储备,以应付各种意外变故。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粮食安全是世界的粮食安全,同时世界的粮食安全也是中国的粮食安全。因为中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20%,如果中国出现粮食安全问题,肯定是世界粮食安全的问题;而如果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得不到解决,中国也无法保障粮食安全,即便是能够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成本也会很高。饥饿与营养不良挑战依然巨大尽管成绩显著,饥饿在全世界及中国仍然普遍存在。现在全世界仍然有近8亿人口吃不饱,每天摄入的热量严重不足,而中国现在约有  相似文献   

15.
有关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文化、理论、艺术方面的论文,精彩纷呈,百家争鸣。但就建筑与书法艺术的专论而言,目前很少。我认为建筑中的书法艺术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之处,也是中西古建的差别之一。中国古代建筑的书法艺术,可称建筑书法。它可包括:摩崖石刻、建筑题记、题额、碑刻、匾额、楹联及地下的墓志铭等。书法在中国古代的宫殿、宗教、园林、陵墓、民居等建筑中,无处不在。从大型的宫殿、楼阁、庙宇建筑,到亭、桥、牌坊、民居的门口、照壁小型建筑,数不胜数,琳琅满目的匾额、楹联、碑刻佳作点缀其上,融建筑、绘画、雕塑、文学、书法、…  相似文献   

16.
群星璀璨,浩渺无际的夜空令无数科学家心驰神往,人们对天文的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时期,王朝大事均需通过占卜观星方可决定.所以,天文学的可谓历史悠久,在漫长的时光沉淀下,终于成为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但中外学者对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质疑也从未停止过.本文从科学哲学角度,叙述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兴起与发展,详细分析其功能效用与历史影响,从而辨别中国古代天文学是否为真科学.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始终都不能掉以轻心,并且必须立足于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对中国而言,粮食安全则国家稳定,粮食不安全则国家不稳定,甚至出现大乱;对世界而言,中国的粮食安全出了问题,任何国家都无法有效解决且世界粮价会大幅攀升,对缺粮国家都  相似文献   

18.
<正>"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到国家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健康发展、国家安全独立的重大战略性问题。我国是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制约日益增长,而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及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改善,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  相似文献   

19.
<正>一、我国古代存在有关行政管理的行政法与现代行政法内容相对应,中国古代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大体也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即国家机关组织法、官吏法、监察法。(一)"官领其属,事归于职"的行政组织法  相似文献   

20.
韩洪泉 《秘书》2013,(11):19-21
檄文是我陶占代的一种军事文体,又称檄、战书等。它产生于政治、军事斗争的实践,反过来又对政治、军事斗争的实践有所影响,典籍中常有“传檄而千里定”“承檄而降”等语句,可见其威慑力和影响力;“策马立功勋,倚马草檄文”的风流人物,也历来受到后人的推崇。本文拟从古代檄文的共性特征、语言艺术和历史作用三个方面,对这一文体的基本特征作一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