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基于2013—2021年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从监督效应和压力效应两种竞争视角,考察机构投资者调研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调研对企业金融化具有正向影响。划分金融资产配置结构后发现,机构投资者调研能够促进企业配置“蓄水池”类金融资产,抑制企业配置“投资替代”类金融资产,这说明机构投资者调研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具有监督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约束较低、代理成本较高的企业,机构投资者调研对其金融资产配置的监督效应更强;机构投资者调研对金融资产配置的监督效应有助于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果对有关部门完善投资者关系管理,借助市场手段改善“脱实向虚”问题提供了可行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应用性金融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加大课堂实训和专业实习以外,课外兴趣小组的组建对于提高金融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深度挖掘学生特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初步探索了金融英语兴趣小组、金融案例小组、金融建模小组、证券投资模拟基金、金融理财规划小组和金融调研等课外金融兴趣小组的设立。  相似文献   

3.
业内动态     
《中国中小企业》2014,(5):11-11
周小川赴上海自贸区调研 4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周小川赴上海自贸区调研,并与金融机构、企业代表进行了座谈。周小川强调,金融支持自贸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服务实体经济,服务自贸区的投资贸易活动,因此要发挥好支持、配合作用。在自贸区金融改革推进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某监理公司的实地调研,介绍了该公司在打造品牌活动中的一系列做法,得出以完善制度、搞活经营、提高资质、加强人才培养和建设良好企业文化等手段提高监理企业竞争能力,打造监理企业品牌的看法,可为中小型监理企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朱毅鑫 《活力》2023,(1):115-117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财务金融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企业发展中财务金融困境分析及管理人才培养问题。首先,本文分析了企业发展中的财务困境,确定培养管理人才的重要性;其次,本文明确了企业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以及需求与实际的差异;最后,本文提出了企业在职管理人才培养的策略,以求通过不同的培养途径提高企业在职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升企业财务金融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杨宝  陈苏  年洁 《财会通讯》2021,(21):159-162,167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深化,我国企业迎来了"走出去"发展的新契机,企业对财会人才的能力需求也相应发生变化."一带一路"建设对会计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不仅体现在知识体系越来越国际化、全球化,也体现在资本市场繁荣、互联网技术普及等金融、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飞速发展对人才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这要求高校与时俱进,相应调整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本文基于调研数据、经济形势、国际会计准则持续趋同的背景,分析了高校财会专业需要为"一带一路"培养具有怎样专业能力的人才,并基于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培养机制、师资力量等方面,提出了培养方案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新乡市职业教育中心探索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为例,通过调研企业需求,更新中职人才培养目标,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创新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中职学校特色发展和内涵建设,从而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在重庆建设笔记本电脑基地的情况下,对其人才需求状况和人才培养现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针对笔记本电脑产业链岗位及其人才需求、重庆高校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了笔记本电脑产业链岗位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并分析指出了重庆高校在相应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进行专业结构调整,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以培养企业需要的通用能力素质为重点,实施多方参与、多种模式并行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文章还提出了关于人才培养与引进的其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7,(33):208-209
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是工科类院校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本文从金融工程的人才需求和培养目标出发,结合湖南工业大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金融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建立高校和企业的实验教学平台,建立金融专业本科生的实践基地;采用"双教师"联合培养金融本科生模式。  相似文献   

10.
依托湖南建筑职教集团平台资源优势,同时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建立土建类人才资源预测机制,联合“政、行、校、企”四方专家共同对知名建筑企业进行深度调研和剖析,实现专业市场调研常态化,在合作企业建立企业监测站,创新适应建筑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以达到及时调整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体系与结构和持续更新教学内容的目的。本文就高职院校应如何进行专业建设的动态调整做出了分析,对其调整专业设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新常态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本科高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要打破传统的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式,提高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在概述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目标和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对当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阐述,并结合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背景,提出基于校企合作的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优化建议,以期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推动金融科技教育与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刘辉 《价值工程》2015,(5):245-246
依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专业特点探索适应金融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五年制高职金融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金融行业的调研、分析,结合金融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状况,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案,以更好地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3.
<正>2021年,企业合规师被正式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官方定义为从事企业合规建设、管理和监督工作,使企业及企业内部成员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监管要求、行业规定和道德规范的人员。然而,随着企业合规需求不断增多,市场上专业对口、业务能力强的企业合规人才缺口日渐显现。本研究基于对山东省内200余家企业的问卷调查和潍坊市合规师培养经验做法调研,围绕合规人才培养这个重点,深入分析合规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全面剖析合规人才培养机制存在问题及原因,总结可供借鉴的培养模式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6,(25):216-219
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在高职教育领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研究课题,本文作者通过企业调研,对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定位、职业能力及其实现途径进行分析,形成了"双基两化三段式螺旋上升"人才培养模式,经过3年的探索与实践,效果显著,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时代》2005,(12):77-77
作为国内权威的人力资源管理数据服务机构,2005年度,太和顾问在全国各地组织了薪酬调研。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百余个行业的调研,和1143家企业进行了合作.获A712万余条薪酬信息。这些数据主要分布于金融、地产、高科技、医药、汽车.消费品等行业。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独特的视觉提出金融文化企业的概念,明确探究金融文化企业文化含量的意义,金融文化企业对金融企业所具有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以及如何做好金融文化企业的文化建设。文章首先从金融文化企业的现状入手,探讨了金融文化企业的概念。指出现实的金融文化企业缺乏现代经营的文化理念。二是对金融文化企业提高自身文化含量的认识进行了深刻分析,指出存在的模糊认识。三是通过分析得出金融文化企业文化含量的平均水平不高的结论。四是对提升文化企业文化含量的现实途径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自2008年我国实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后,除金融等极少数行业按会计准则提取的准备金可以在税前扣除外,大部分企业在会计上提取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都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我国金融企业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在所得税税前扣除的政策历经多次变更,政策规定的不断变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对征纳双方都造成了很多困惑。本文围绕金融企业贷款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变更脉络,分析现行政策在制度层面和执行层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金融企业贷款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天津市2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和对国际贸易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人才需求做出分析,在对比现阶段天津市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同时,就企业发展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同步性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金融企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在金融企业经过多年的体制改革,我国的资本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金融创新不断增加。在我国金融企业的资产管理链条中,价值评估已成为的重要环节。金融企业价值评估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二十一世纪金融企业发展的基本上表现为两大特征,一是金融全球化,一是金融混合经营,在这两大金融企业发展的特征,再有我国金融企业价值评估起步较晚,案例不够丰富,金融企业在经营机制、行业监管、资产和负债等方面与普通工商企业存在显著不同,也给我国金融企业价值评估业带来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20.
金融人才培养是要顺应金融发展和变革需要的,单靠高校教育无法实现,只有通过金融企业参与,实现企业和高校的联合培养,改变金融人才师资结构和培养模式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本文基于企业参与的视角,对高校金融学专业的就业导向课程进行系统设计,对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金融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进行更好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