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3 毫秒
1.
以河南省1996-2005年的统计资料为基础,分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耕地面积的变化以及城镇用地的变化,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近十年来耕地和城镇用地变化与固定资产投资、人均GDP等经济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耕地面积与固定资产投资、人均GDP呈正"U"型二次曲线相关;城镇用地与固定资产投资、人均GDP呈对数曲线相关.这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耕地和城镇用地将逐渐达到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耕地是极其稀缺的自然资源之一,绿洲耕地资源是绿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资源对绿洲区社会经济生态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绿洲区典型城市酒泉市1997—2016年的耕地面积有关数据为基础,剖析影响酒泉市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和STIRPAT模型。[结果](1)1997—2016年酒泉市耕地面积整体呈波动式减少趋势; (2)由主成分分析表明,酒泉市耕地面积变化与城镇化水平(城镇化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公路里程、社会消费品总额、地区生产总值等)、农业产值(粮食作物总产量)存在较大相关性; (3)STIRPAT模型分析结果表明, 1997—2016年酒泉市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城镇化率、人均GDP及公路里程; 随着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对酒泉市耕地面积的增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由于绿洲农业粗放式发展方式的广泛应用,人均GDP的增长是以牺牲更多宝贵的土地资源为代价的,导致绿洲农业面积的耕地面积进一步减少; 公路里程与耕地面积呈负相关。随着公路里程的增加,耕地面积减少,符合预期。[结论]研究认为可通过提高城镇化率、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转变绿洲区农业发展方式、增加技术投入等方面遏制绿洲区耕地面积进一步减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重庆市渝北区经济快速发展,耕地总量不断减少,耕地变化和经济增长二元关系愈为突出.通过对渝北区1997-2006年的耕地和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定量研究,以及耕地损耗率的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渝北区耕地而积、人均耕地面积均呈不断下降趋势,初现减缓平稳期,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发展具有高度相关性,与城市化水平具有显著性很高的线性定量关系;在经济发展起飞或增长阶段,耕地消耗的代价是不可避免的,耕地损耗率变化基本符合库兹涅茨曲线的特征.总体上,渝北区的经济增长模式正存由资源消耗型向节约集约型逐渐转变.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资源紧缺和耕地流失过快是长江三角洲最为突出的资源问题之一.文章通过对长江三角洲不同地区20多年来(1978~2002)耕地面积变化与人均GDP增长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耕地面积随人均GDP 的增长呈显著的指数型减少, 未来5~1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耕地资源仍有较大的压力.保证长江三角洲地区未来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首要任务应是有效地控制耕地流失.对此,作者从土地管理政策、土地管理机制、土地利用空间重组等方面提出了实现该地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长江流域的四川、湖南和江苏三省,1978-1996年耕地资源面积减少与GDP增长过程具有一定时空变化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耕地面积减少与GDP增长的相关性逐渐增强;在地区差异上,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高的江苏省耕地面积减少与GDP增长间的关联程度要高于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湖南省和四川省;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耕地资源面积的减少将会由超前型减少转为滞后型减少。最后,作者由上述分析得出了三点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博罗县耕地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试图探讨广东省博罗县耕地时空动态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度,分析其社会经济发展与当地耕地时空动态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特点。[方法]基于2005~2014年广东省博罗县耕地资源数据及其相关社会经济资料选取19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PSS软件找出社会经济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并借助DPS软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得到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关系,从而量化不同因素对于耕地数量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影响耕地变化最大的经济因素为地方财政收入,其关联度高达0.994;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之间相关性很高,其关联度为0.991;地区生产总值(GDP)与耕地数量变化之间相关性较高,其关联度为0.830。[结论]2005~2014年博罗县耕地数量波动相对较大总体呈现略微增加趋势,人均耕地呈现下降趋势,且经济发展与耕地数量变化关系较密切。  相似文献   

7.
常州地区耕地利用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常州地区耕地总面积时空格局进行分析,并利用耕地区位指数模型测算各子区域耕地面积的空间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常州地区耕地利用的影响因素。[方法]文章运用地理综合分析方法分析1985—2015年常州地区耕地利用空间分异;选取人口、社会、经济、环境、科技5方面共12个指标,分析常州地区耕地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从常州地区耕地面积时间变化来看,1985—2015年常州地区耕地总面积整体呈现出递减趋势;从常州地区耕地面积空间变化来看,总体来说,常州南部地区(溧阳区)为耕地密集区,北部(新北、钟楼、天宁、武进)为耕地稀疏区;从影响因素的效用来看,经济因素的影响效用大,尤其是人均GDP和地均GDP的比重,而社会因素的影响较小,尤其是房屋竣工面积、公路里程。[结论]总体而言,受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常州地区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但近年来下降幅度已基本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近10年耕地面积动态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采用SPSS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青海省1997~2007年耕地面积变化趋势以及变化因子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来青海省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且人均耕地资源也呈下降趋势。通过第一、第二主成分建立的回归模型表明,青海省耕地面积变化与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度和规模以及经济活动密度具有密切关系,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粮食产量因子、油料因子、人口因子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因子是影响青海省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耕地压力与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度河北省耕地压力指数,分析其时空变化,再利用GDP和人均GDP等数据探明河北省耕地压力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和耦合关系。[方法]文章利用人均最小耕地面积公式计算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利用地理联系率、重心模型等方法拟合了河北省耕地压力指数重心与GDP重心、人均GDP重心演变轨迹,进而测算其地理集中度和耦合指数,分析耕地压力和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类型。[结果](1)1978~2014年间河北省耕地压力指数从1.16震荡下降至0.91,期间经济发展速度较快,2014年GDP达2.942 12万亿元。(2)河北省耕地压力与经济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2010年耕地压力指数与GDP、人均GDP的地理联系率均超过95,三者的重心移动轨迹保持较高的一致性。[结论]河北省耕地压力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明显,耦合类型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演变,越来越多地级市的耕地压力与经济发展的耦合指数逐渐趋近于1。  相似文献   

10.
人口规模、经济增长、资源禀赋与虚拟土地进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虚拟土地进口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我国合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1992~2014年的经验数据为依据,建立VAR模型,对我国人口规模、经济增长、资源禀赋与虚拟土地进口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人口规模增长、经济发展以及人均耕地锐减是我国虚拟土地进口持续增长的驱动因素,三者对虚拟土地进口增长的驱动作用持续时间较长,且人口和人均耕地面积对虚拟土地进口的贡献呈不断增强趋势,但人均GDP对虚拟土地进口的贡献呈不断下降趋势。[结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虽然我国人口和人均GDP将继续保持双增长,但对促进虚拟土地进口增长的贡献较小,而人均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对虚拟土地进口增长的贡献作用大,且贡献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耕地资源紧缺将成为我国虚拟土地进口不断攀升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当前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下,保障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优化耕地资源空间配置、合理进口非粮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大力支持农业"走出去"等虚拟土地战略措施需要积极落实执行。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区域发展与耕地资源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区域发展与耕地资源的协调问题,对耕地资源极其稀缺的福建省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借鉴环境与经济以及城市化与耕地资源的协调度模型计算1978年以来福建区域发展与耕地资源的协调度;对其时序特征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发现其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和阶段性,并大致呈"U"型变化趋势;提出实现区域与耕地资源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严守耕地红线、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法]文章采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分析了2007—2016年中原经济区耕地压力时序变化特征,引入重心转移模型和变异系数,探究耕地压力重心的空间分布及迁移特征,并基于粮食生产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双重视角,选取10个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中原经济区耕地压力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2007—2016年中原经济区耕地压力指数呈现阶段性特征,总体处于波动递减的趋势,各地级市耕地压力离散程度和空间差异不断拉大,空间分布不均衡,东西分化趋势显著;耕地压力重心从西北向东南方向迁移,在郑州市区域移动;选取的影响因素指标对耕地压力变化均有影响,关联度大小依次为人均GDP城市化水平农民收入产业结构化肥投入灌溉水平复种指数粮食单产量耕地质量人均耕地面积。[结论]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压力影响显著,是影响耕地压力变动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耕地隐性形态变化,丰富耕地利用转型研究的形态视角。[方法]土地系统功能权衡度(LFTD)模型,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结果](1)2005—2016年北京市耕地多功能性呈现不同变化趋势。生产和社会保障功能为下降态势,生态功能经历U型变化,文化功能为持续上升状态。(2)根据功能层次性将北京市耕地多功能变化分为3个阶段:2005—2008年耕地转型前期,生产和社会保障功能为主导;2008—2014年转型期,多功能间发生复杂作用;2014—2016年转型后期,文化和生态功能为主导。(3)耕地多功能随阶段变化经历了权衡协同关系持平到以权衡关系为主导再到权衡协同关系持平的过程。3阶段主导功能变化及转型期生态、文化功能和生产、社会保障功能间复杂的权衡关系共同佐证了北京市于2014年实现了耕地功能层面转型。(4)3阶段影响因素关联性趋势变化显示第一产业比重、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GDP是耕地转型期显著影响因素。[结论]耕地隐性形态变化可深层次显化耕地利用转型,为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西安市耕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安全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面对人地关系紧张、粮食安全严峻的形势,走集约挖潜、生态兼顾的耕地利用模式是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因此,如何协调好耕地集约利用与耕地生态安全之间的关系,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方法]文章运用协调发展理论,构建耕地集约利用与耕地生态安全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分析西安市1999~2014年间的耕地集约利用与耕地生态安全协调发展程度的时空分异。[结果]研究表明:从时间上看,协调发展度整体上逐年增加,协调发展等级由最初的轻度失调转为良好协调发展型,但近年来协调发展度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从空间上看,西安市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都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其中高陵县、灞桥区的变化较显著。[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西安市耕地集约利用与耕地生态安全协调发展,实现耕地生态集约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3方面因素分别选取人均耕地面积、耕地面积比重、森林覆盖率、耕地中旱地比重、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工业污水达标排放率;化肥施用量、人均GDP、第三产业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效灌溉面积;城市化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13个指标作为巴中市土地生态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指标权重,通过相关指标数据及公式得到计算结果,结果显示:巴中市2008年、2011年和2013年的土地生态安全值分别为0.817,0.828,0.832。然后,对巴中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得到其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基本处于上升趋势,并处于良好级(0.8T≤0.9)。最后,根据上述评价分析,分别针对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经济及社会因素3方面给出巴中市土地安全实施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6.
当下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村经济社会面貌迅速变化,城乡一体化引领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为阐明当前农村地区耕地社会保障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在安徽省怀宁县进行了耕地社会保障价值研究。在条件价值评估法下,利用二项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受访者受偿意愿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受访者年龄、家庭年收入与受偿意愿呈负相关;家庭收入来源、农地流转期限、新农保养老金发放级别与受偿意愿呈正相关;同时测算出怀宁县耕地资源社会保障总价值为9.91亿元,占当地2014年国民生产总值的5.68%,单位面积耕地社会保障价值为1 141.67元/667m~2,占当地征地统一年产值的71.95%。通过与他人相关研究对比分析,结论认为目前耕地在中部地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仍承担着基础性作用,但随着城乡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增强,耕地社会保障地位正在弱化,农村社会保障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7.
农户作为农业生产投入的微观主体,其农业投入行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影响重大。以安徽省平原地区和丘陵山区23个县(市、区)的353个农户抽样调查数据,构建农户投入质量模型,分析不同地貌类型的农户农业投入质量。结果表明:①平原地区农户土地投入质量、资本投入质量优于丘陵山区,而劳动力投入质量劣于丘陵山区;②土地投入质量低可能是丘陵山区农户资本投资收益低的原因之一,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人是使农业摆脱困境的根本途径;③劳动力投入表现出兼业化、劣质化,应鼓励耕地有序流转,扩大农户耕地经营规模,使耕地集中到种粮专业户手中;④农户农业投入主要是流动资本,固定资本投入较少,农药、化肥投入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其施用已经进入"进退维谷"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