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正一、引言2001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简称旧准则)对采用成本法进行后续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做了一定规范,2006年2月15日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简称新准则)中,对投资的会计处理进行了重新分类,使得成本法的核算比较复杂,时至2009年6月16日,财政部印发《新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简称第3号解释),又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核算做出了新的规定,对其核算方法和程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和简化,使得核算  相似文献   

2.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琰旻 《财会通讯》2006,(11):47-47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下列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1)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2)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追加或收回投资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  相似文献   

3.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能够实施控制,或者持股比例较小,对被投资不但不能实施控制、也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则均应采用成本法核算。因此,投资企业减少投资,导致其对被投资单位影响能力降低,当影响能力均降低到一定恨度时,其长期股权投资就应按照2号准则的规定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以实现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准则对未实现股权投资损益的会计规定新准则规定,股权投资事项的核算方法有成本法、权益法及公允价值法,分别由《长期股权投资》和《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两项准则规范。前一项准则核算对子公司、联营公司、合营公司的投资以及在活跃市场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  相似文献   

5.
一、目前子公司利润分配账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2号准则)规定,投资方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投资方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限于篇幅,本文中提到的长期股权投资仅限于投资方(母公司)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子公司)实施控制,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子公司纳入母公司合并报表范围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新准则”)规定,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长期股权投资或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成本法、权益法的适用范围依据是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财务和经营政策的影响程度,在判断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财务和经营政策的影响程度时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新《企业会计准则》进一步细化了对投资的分类,将原来《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中的内容,分为《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两部分。对被投资企业能够实施控制,采用成本法核算,但是在编制合并报表时,要调整为权益法核算;对被投资企业不具有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的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则采用成本法核算。对被投资企业具有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的采用权益法核算。这一新的准则既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又与中国的国情相适应,为我国企业现有的经济业务提供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2006年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对投资企业通过企业合并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进行了规范,规定了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核算方法。成本法指投资按成本计价的方法,当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或者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  相似文献   

9.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以及成本法和权益法的适用范围与具体方法做了明确的规定,这部《准则》对规范上市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好这部《准则》,对熟练驾驭公司间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方法意义尤为重要,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与学习心得,对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方法做以下浅析。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西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定义比较(一)中西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定义的比较我国会计准则下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指长期股权投资按投资成本计价的方法。在该方法下,长期股权投资以取得股权时的成本计价,其  相似文献   

11.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分为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和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由于新会计准则中关于成本法与权益法各自适用范围的重大变化,导致无论是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还是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都可能是由于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公司持股比例上升或下降而引起。另外,无论采用成本法核算还是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均相同,  相似文献   

12.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但不构成控制的,应当改按权益法核算,并且以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或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确定的投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很显然,会计准则没有对因处置投资导致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力由控制转为具有重大影响或是与其他投资方一起实施共同控制的情况进行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3.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定,下列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①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②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本文阐述了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一般程序,分析了投资收益确认的简化方法,并列举了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会计准则——投资》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成本法核算。投资企业采用成本法核算时,应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确认投资收益,但其确认的  相似文献   

15.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股权投资通常为投资企业长期持有,不作为短期变现的手段,而是通过投资成为被投资单位的股东,以期享有权益并承担相应责任。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要求企业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进行会计核算。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属于国际会计惯例,也是我国长期股权投资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但是在实际工作或学习中,不少人对成本法和权益法的核算还不清晰,对二者的核算还不是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16.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下列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①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②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相似文献   

17.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下列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①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②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会计准则2006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定: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时,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成本法一般不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  相似文献   

19.
一、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范围及方法的调整对企业所得税额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除了长期股权投资划分为企业合并形成及非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还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适用的范围做了较大的调整,准则扩大了成本法的核算范围,将原来应是权益法核算的“属于具有控制”的范围纳入成本法核算范围,应该说这一变革对企业规避还是延缓纳税还是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20.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分类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乐  王健 《财会月刊》2007,(11):23-24
一、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分类存在的问题 2006年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第二章初始计量中,将长期股权投资分为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和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两大类;而在第三章后续计量中,为规范成本法和权益法的核算范围,又将长期股权投资划分为四大类,即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