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具有三十余年历史的军工厂,在经过军转民、台并、分离后,走到了破产的边缘。兼并能救活它吗?政府部门、国营企业、民营企业三方救一厂,却惹出了无尽的麻烦。改革最难改的是什么?是体制、管理,还是观念……  相似文献   

2.
当长期在计划经济笼中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企业,一旦面向市场,真正转换机制,就不容回避地面临着在市场竞争中争夺"生死牌"的险境。死比活难——钥匙在哪里? 在首开企业"破产风"先河的东北,一位分管工业的副市长曾感叹到"作为尝试搞点破产可以,但要少破,多救活;少买棺材,多买药——因为死比活难。"此言何出?请看——我国《企业破产法》实施五年来,破产的国有企业还不足符合破产条件的企业总数的5%。有消息证实,  相似文献   

3.
不成文的“行规”是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还是“游戏死则”?心知肚明的“猫腻”是企业生存的“法宝”还是“毒药”?且看来自医药行业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  相似文献   

4.
民企“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企也由“小孩子”逐渐“长大了”,有的甚至成了行业中的特大型企业。   虽然他们对市场经济的“水性”,从小就比较习惯,但也依旧要适应对“大人”管理与对“小孩”管理的不同。不少民企至今还在用管“小孩”的办法进行管理,结果,不是让其“长不大”,便是把它“管死了”。   “长大了”的民企到底怎么管呢 ?这就是当前成长型民企面临的新课题。 民企如何解决管理“不适应”   解决民企管理“不适应”,其基本思路是,必须抓好“进化式”的管理创新,而不要死抱住…  相似文献   

5.
旁观     
旭日升由盛而衰,时间是短促的,尽管两次拍卖都被政府“救下”,然而,这真能改变其命运,再次重升吗?事实上,一个企业的盛或衰是由市场决定的,政府的行为只能是救一时之急,像旭日升从那么红火到今天这个地步,显然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怎么能把政府的暂时解围当作旭日重升的助力呢?旭日升的命运究竟如何?还是用市场这把尺子去做公正地评判吧。  相似文献   

6.
安然破产了,美国金融界里又倒下了一批预言家和基金管理人。安然的倒闭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也创造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企业破产案。一向阳光普照的美国金融界一下就黯淡了很多,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安然公司的破产呢?背景是什么?会有另一个“安然”出现吗?  相似文献   

7.
1995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就是将部分资不抵债的企业实施破产,分析和研究企业破产以及对银行的影响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重要课题。 一、企业破产与国有企业 破产指市场主体发生资不抵债而被迫倒闭或歇业的经济活动。在我国,单个的经营者(诸如个体劳动者,个体企业)、私有企业基本上按市场准则办事,优胜劣汰,能兴则兴,不兴则“死”(破产),既不存在允不允许破产问题,亦不存在肯不肯破产问题。但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破产却极为敏感和复杂。  相似文献   

8.
一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为何总那么脆弱?其因种种。窃以为,最本质原委,恐怕还是“根”浅——实力弱、竞争力差。 如今,以低成本扩张为内涵的资产重组席卷华夏,“好风凭借力,送尔上青云”成为众望。然而,中国企业要参与国际市场激烈竞争,要挤进世界500强,光扩张规模行吗?一些企业扩张后为何不见效益好转,反而病入膏肓?看来,达不到相应实力和竞争力的扩张,“头重脚轻根底浅”,经不起风浪,经不起折腾。“没有金钢钻”,还是“别揽瓷器活”吧!实力,是发展的命根子,是连接市场的主根系。 如果把企业比作大厦,那么,规模就是墙体,装备就是构架,产品就是支柱,体制就是楼层,管理就是砖瓦。每一要素,互相依存,缺一不可。而最为重要的,是支撑大厦的基础。因  相似文献   

9.
兼并和破产,都是调整资产存量结构的有效手段。针对中国的具体国情,最近中央领导同志再次强调:在国有企业进行改组过程中,要多兼并少破产。 那么,如何诠释这一“多”一“少”呢? 兼并,一石数鸟 据初步统计,截止去年底,全国实施兼并的企业已逾1000家,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如出水的蛟龙,横空出世,蔚然壮观。实施企业兼并,好在哪里?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有天下最昂贵的企业制度,也有着天下最便宜的企业家。畸型的企业制度孕育了诸多变态的“企业家现象”。良心和道德是救不了中国企业的,那么,要给中国企业家们戴上怎样的黄金手铐呢?  相似文献   

11.
“两个置换”的突破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正安 《湖南经济》2000,(11):54-55
实现国有企业“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性调整,其操作层面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对相当一批国有企业进行民营化改革。怎样才能有效地实施这一重大改革呢 ?长沙市在 1999年 11月明确提出了实行“两个置换”的操作思路: (1)通过产权置换,改变企业的国有性质,解除企业对政府的依赖关系,让企业走向市场; (2)通过一次性补偿,置换职工的“全民”身份,解除职工对企业的依赖关系,让职工走向市场。今年以来,长沙市已先后在通大公司、湘江涂料公司和友谊阿波罗公司等 3家效益较好的大型国有企业进行“两个置换”的试点,基本做法很有探讨价值。 …  相似文献   

12.
搞活国有企业,客观上要求“要让好的活得更好,让该死的尽快死去”,然而,中国目前实际情况是承担不了大规模的国有企业破产。那公搞活国企的现实路子在哪里?本期“热点话题’《兼并,一条搞活企业的现实路子》一文,将给您展示其优势所在,帮您找到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
代明 《特区经济》2007,(2):12-12
<正>在全国自主创新热潮中,“深圳模式”正成为一个亮点,引来各界包括媒体愈来愈多的关注。那么何谓“深圳模式”呢?笔者以为其内涵之一就是:始终以企业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政府乃至全社会则全力扮演好自主创新支持者的角色。换句话说,以自主创新定位的深圳,其核心城市功能就是:着力打造全方位创新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4.
网上的实体企业中不乏大型企事业单位,这类实体企业在网下的生意多半是相当红火的,新方特数码连锁就是其代表之一。新方特数码连锁在网下的生意发展得非常顺利,其连锁店更是已经遍布全国各大城市。但是,他们还是将触角伸向了网络,成了几家大型门户网站的“座上宾”,兜售其数码产品,这又是为何呢?  相似文献   

15.
“卖嘛不吆喝嘛”,刘建章对他的企业形象折射原理笃信不疑。 “我自己不说,通过燃烧‘上帝’,让顾客心说诚服地说你好,那才是真格的好”。 那么“上帝”是怎么说的呢? 甭说地道的天津人,就是到过天津的外地人,都似乎有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信条:  相似文献   

16.
喧宾“推”主日前外出旅游,上火车之前,在车站附近的商场饮料柜前,一旅游团队的带队人欲为每人买一瓶矿泉水,结果有人提议,还是买橙汁。为什么3元钱1瓶的矿泉水不买,却要改买5元钱1瓶的橙汁呢?原来,这样做是为了让每人能得到1只漂亮、实惠且可长期使用的旅游茶杯。这橙汁制造商也真绝!确实,这包装容器瓶就是一只绝妙的旅游茶杯。玻璃杯上裹着防烫的塑  相似文献   

17.
《新财经》2008,(11):12-12
浙江在线报道:10月13日,杭州市出台“关于杭州市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街头巷尾、传媒网络都在讨论,政府要不要“救楼市”?政府“救楼市”对百姓究竟是好还是不好?  相似文献   

18.
一是严重亏损企业实行“安乐死”。据悉,在企业的调整重组中,广州仍有155家企业要分三批退出市场(关闭了120户、破产35户)。去年广州市有关部门和授权投资主体在把好资产处置关、债务清偿关、人员安置关的前提下,让这些企业关闭破产,到目前为止,已有145家企业完成了统计销号,7万职工得到了重新安置。为促进该关闭破产行动,广州市政府专门从财政安排10亿元用于资助关闭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  相似文献   

19.
所谓“好马”,就是企业拥有的人才,这些人才在经营管理或是专业技术方面具有优秀的技能,有的甚至是某个领域的“精英”,是企业的“能人”。这些人才如果使用管理不当,反过来会对组织产生巨大的镣伤力。因此“好马搅群”的情况应该引起企业的切实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三十年代美国爆发的经济大危机使数以万计的银行、企业和商店纷纷倒闭和破产。人所共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发展和激化的结果,但在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和金融寡头利益的美国政府看来,其主要原因在于资本主义企业的“过度竞争”,尤其是商业银行之间的“过度竞争”破坏了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主张政府应加强对经济和金融进行干预。“Q项条例”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应运而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