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南金融》2007,(7):3-3
6月7日,国务院批准在成渝两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充分体现了中央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维和协调区域发展的战略部署。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启动西部大开发,在占全国国土70%的广大区域,形成了重庆、成都、西安等中心城市,成为带动西部地区发展的增长板。成渝两市”新特区”的设立,会使两市在西部地区的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明显。同时,成渝地区的城乡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和环境问题严重等特点,都代表了西部地区的共同特点。通过成渝两市来探索城乡统筹的区域发展模式,对西部地区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都市经济圈是区域经济的重心区和增长极,以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经济圈的崛起,成为当今世界区域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与区域发展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3.
关于西部城市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作为中国一项重要的世纪战略,已经在紧锣密鼓的实施与推进,这是区域经济政策的一次大调整,也是西部寻求发展的一次大机遇.城市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中心,西部的城市,更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依托.因此,西部城市化就成为西部大开发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但是在我国,西部经济与社会整体落后,使得西部的城市化不能与东部司样推进,有几个问题尤其需要特别关注,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要成为我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加强区域内部合作,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打造“东北经济圈”势在必行。而大东北经济圈在对外贸易中的国际竞争力较弱,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对于建设大东北经济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整体带动作用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5.
徐有俊 《证券导刊》2014,(18):28-35
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出台、区域联动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京津冀建设将成为短期稳增长,长期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抓手,是实现短期不采取强刺激政策、向改革要动力为目的的长期经济政策。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有利于解决区域中心城市出现的大城市病问题,将部分非核心功能适当往外围疏解,建立卫星城市,并将辐射到山东、山西和内蒙古部分地区,构成大经济圈,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  相似文献   

6.
2020年成渝两地加快打造重要增长极、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研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市场一体化建设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选取2010-2019年重庆市和四川省16个主要城市组成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群"相关数据,利用威尔逊模型和F-H模型分别分析中心城市金融辐射力和金融一体化的情况。研究发现,重庆和成都两大金融中心辐射半径接近,但仍有少数城市不完全在辐射范围中,未来建设须考虑重要节点区域中心城市的金融效应;同时经济周期和财政政策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市场一体化建设的影响较大,未来建设须赋予地方政府和地方金融监管局更多的金融政策,实施一系列逆周期措施。  相似文献   

7.
唐壬艺  何林 《时代金融》2013,(18):122-123
城市化是人口、经济、空间、社会及生态等多种因素合发展的过程,而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是我国空间开发战略中的一条重要轴线,该区域的城市化水平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主体内容。依据城市化水平指标体系的综合性、客观性、可得性的原则,从人口城市化、生态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和社会城市化四个方面,运用熵值法,对成都和重庆、武汉和长沙以及南京和杭州这是三对长江上中下游中心城市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  相似文献   

8.
2007年,农业银行做出了“整体改制、择机上市、面向三农、服务县域、城乡联动、双层经营、充分发挥农村金融骨干和支柱作用”的重大战略部署,大城市农行作为城乡双层经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行的盈利支柱,必须把握城乡一体化、城市经济圈辐射扩大和区域经济圈联动发展的机遇,推进城市业务快速健康发展,在股改进程中充分发挥创新先导、机制示范和对县域业务的链接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将孕育着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则蕴涵着房地产金融业务的无限商机。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宏、微观经济环境,以及西部地区城市化、个人住房信贷、房地产开发企业信贷等方面对发建设银行西部地区中心城市行房地产金融业务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市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中心是金融业高度集聚的产物。成都打造西部金融中心势必会对西部大开发战略起到有力的支撑,对四川乃至西部的经济发展都会有巨大的带动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成都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优势和劣势,对建立成都区域金融中心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凌 《金融研究》2008,(12):I0015-I0019
近年来,随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加速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呈现明显的区域化,初步形成了东部发展、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的四大区域经济带。同时在四个大范围经济区域内部,形成了若干具有一定稳定性和较强辐射性的小范围经济区域。这些经济区域以某个地区和城市为中心,周边地区优势互补、协调发展,范围超过行政区划单位,打破了以往形成的行政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大城市农行机构设废问题研究南京市农业银行课题组一、大城市农行机构设废的迫切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的梯次格局日益显现。大城市作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发展日趋活跃,国民经济整体水平较高,资源要素流动快,市场发育较为完善,由此带来了大...  相似文献   

13.
武汉城市经济圈发展现状及一体化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经济圈的崛起,是当今世界区域经济竞争与发展的大趋势。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建设和发展武汉城市经济圈,是充分发挥武汉"龙头"作用、带动武汉城市圈和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科学决策,也是建设和发展长江中游经济圈、应对国内外日趋激烈的地区竞争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剖析了武汉城市经济圈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并对此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对武汉城市经济圈的健康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孙思  周璐 《中国证券期货》2012,(10):182-183
2006年,国家提出"中部崛起"的国家发展战略。武汉作为"中部崛起"的"心脏",当之无愧地成为华中地区的金融、交通和文化中心。而任何城市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区域经济的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愈来愈成为国家或地区融人世界经济大潮、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形成城市经济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形式,打造武汉城市圈是湖北  相似文献   

15.
<正>“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物产丰饶的成都平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千年富庶安逸、人文荟萃。300公里外,群山之上的重庆,俯瞰长江奔流,横贯西东,通达八方。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一事关国家战略全局和区域协作发展大局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区域发展新格局与成渝经济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群的发展进入加速阶段;同时,未来五年,西部总体将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这一时期将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的发展阶段。在上述背景下,西部大开发“十一五”深化方向之一(西部大开发区域发展政策的深化方向),应是借鉴东部的重点推进战略,集中力量培育西部地区的增长极,对“十五”提出的西部大开发“三大地带”战略,进一步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区分功能,结合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建设等要求,划分“三大战略重点区域”(优势地区、生态脆弱地区、沿边开放地区)重点推进。成渝经济区是西部发展条件和已有基础均较好的地区,应在国家层面关注和川渝合作中,共建成渝经济区的繁荣。文章对成渝经济区建设的内容和目标(五个基地、一个屏障、中国增长第5极)以及面临的挑战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何芬 《投资北京》2013,(7):30-32
京津应时之需签署《北京市天津市关于加强经济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具体实效还需时间检验。但这是好开端,有助于建立京津新型相邻大城市关系,带动"首都经济圈"及京津冀地区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圣桥 《中国外资》2011,(15):24-25
<正>一、武汉城市经济圈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在国际上,大城市包括特大城市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已觉得势单力薄,纷纷建立大都市圈或大都市连绵带。武汉要在区域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打破单兵突进的思路,走与周边城市联合发展城市经济圈的道路。因为城市经济圈的整体发展使单个城市的发展更加完善,城市经济圈能够克服单个城市在资源、幅员等方面的不足,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调整资源配置,实现共同增长。湖北省为了顺应这一历史潮流,遏制边缘化趋势,近年全力推行武汉城市经济圈战略。武汉城市经济  相似文献   

19.
《安徽农村金融》2006,(5):65-67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总量最大、城市数量最多、发展潜能最强的城市群,被誉为中国东部的“金三角”,也是世界公认的第六大都市圈。长三角区域主要大城市进入离心扩散阶段,对外围地区影响日益加大;外围地区城市功能不断成熟,与中心城市联系日渐紧密。中心城市及其外围地区共同构成这一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日益频繁流动正在引领长三角经济和金融一体化的发展。仅从芜湖地区发展态势分析,目前该市与长三角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2005年全市利用内资的52%来自长三角,  相似文献   

20.
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中经济互补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长株潭三市作为湖南未来核心经济增长极,全省发展的创新及产业结构升级的先导区,三市经济一体化过程将有力地推动该区域匠发展及至带动整个湖南经济的发展,目前三市已列入国家计委“十五”城市化重点区域和世界银行CDS(城市发展战略)计划。由于三市区位和资源禀赋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明显,从而有利于促进三市产业结构的分工与协作,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三市经济的互补。运用模型定量分析了三市经济联系量,结果表明,长沙对株洲,潭潭的经济联系强度度大,而株洲,湘潭的经济联系强度相对较小。基于此,提出了实现长株潭三市经济互补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