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长远计,国家形象的塑造应该是多层面的,除了政府,还应该重视企业和民间的努力。尤其应当重视品牌原产国的形象打造。  相似文献   

2.
张惠年 《中国广告》2008,(12):19-19
中国形象,这是每一个中国人与关心中国的人都会关注的话题。遗憾的是,中国形象的塑造与传播至今并不尽如人意。具体地说,世界人民心目中的中国形象未能充分反映今日中国的真实与本质。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认知还存在着较大程度的误读。如果要找传播形象低于实际形象的国家品牌,中国是典型的一个。  相似文献   

3.
刘冠林 《现代商业》2012,(13):67-68
国家形象在全球化时代显得特别重要,已经成为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不仅严重损害了民众的健康与经济利益,而且这些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被归纳为"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对中国的国家形象造成了直接的损害。建构主义理论为国家形象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从国际体系结构的层面来看待宏观结构的国家形象。实践证明,国家形象的形成是一种互动的动态建构。本文从三鹿奶粉事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如何被西方国家炒作,中国又是如何应对食品贸易全球化情境下食品安全危机事件的爆发,运用具体案例与文本比较探析公共外交视域内、危机管理情势下中国国家形象的被动建构与主动修复。  相似文献   

4.
李文 《商》2014,(49):282-282
塑造国家形象,提高国际声望是国家传播中的一个重要目的。随着各国文化交流频繁,“软实力”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借力大众传媒的国家形象构建便格外的重要。与此同时,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给美剧的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美国电视剧不仅承担着丰富大众娱乐生活的职责,同时也是向世界各国展示美国形象的一个良好的平台。目前,在我国越来越盛行的美剧,为我国大多数没有去过美国的受众,全方位的展示了美国人民的衣食住行及其文化等领域。  相似文献   

5.
张富鼎 《商》2014,(52):203-203
国家形象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界的热点之一,随着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关注也日益增多.国际性突发事件是考量大国应急处理机制的节点,客观上为媒体塑造、传播国家形象提供了时机.本文以新华网关于非洲埃博拉疫情的报道为例,分析主流媒体对我国国家形象的建构策略及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6.
日前,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热播的一则以“携手中国制造”为主题的广告引发的关注和反响正持续发酵。以广告方式宣传国家形象,对中国来说尚属首次。分析人士认为,在当前金融危机阴霾尚未散去,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的背景下,主动出击展示国家形象,是一次很好的尝试,有利于提升中国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7.
张宝贵 《商》2013,(12):89-89
原产地形象如今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个国家产品的原产地形象直接影响到该国对外产品销售。本文将通过对我国的原产地形象进行分析,从而来说明如何提高中国产品的原产地形象。  相似文献   

8.
《广告大观》2011,(4):127-129
记者:作为品牌专家.您是如何看待中国城市品牌塑造?第一种是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中充斥着诸多城市品牌形象广告,其中大多是城市风光片或纪录片,中国大多数城市的推广都是以旅游形象为卖点,例如大连,就是浪漫之都。第二种就做的相对比较好的,比如像成都,通过城市精神,提出了“来了不想走”的城市理念,这不仅仅是一个旅游的概念了,有城市品牌精英的感觉。包括国家形象片,例如,现在在美国纽约放的中国国家形象片,通过一张张中国人自信的笑脸,展现现代的中国,而不是简单的风光、长城、黄河。  相似文献   

9.
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会影响它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也会影响它在国际上的地位,同时,它也会影响它国内的产品在国际上的传播形象。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的播出,将会对我国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产生巨大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的差异性一直是我国国家旅游形象境外推广的核心吸引,也是其发展态势的内涵诉求和未来旅游新常态下的内核存在。基于此,结合国家旅游形象境外推广活动过程中的不同环节构成,从形象载体、特殊传者、实地受众三个域面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以承继优秀中华民族文化并协同促进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的塑造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将"中国制造"声誉、甚至是国家形象寄托于"中国制造"形象广告本身就是危险的,将其与广告捆绑进行评论更是有失客观和公允。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奥运会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推广国家形象、城市形象的良好契机;对于广大企业,则是推广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的难得平台。自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开始,国内众多企业便开始谋划奥运营销传播策略,而随着08奥运的渐渐逼近,不管是奥运赞助企业抑或是非赞助企业,都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奥运营销传播行动。  相似文献   

13.
钟超兰 《商》2014,(11):87-87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家形象日渐重要。根据皮尤国际民调报告显示,国内外对中国形象的评价和认识存在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正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导入CIS战略,可以塑造民办高校自身的形象,提高其综合竞争力,打造民办教育品牌。本文通过借鉴企业CIS内涵,对民办高校导入CIS战略的必要性和原则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2009年6月18日东方卫视全新改版的消息,是这个夏天中国电视圈里大家最有兴致的谈资。不论是由大腕导演陈凯歌执导的频道形象宣传片,还是邀请韦唯和Vitas合唱的东方卫视主题歌,无一不在高调宣布改版,向世人发出中国卫视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6.
"中国制造"形象广告终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中国制造"广告一小步,形塑中国和跨文化交流一大步!国家形象从在本质上来讲,是国家软实力和国家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中国制造”形象广告的这一步,意义可谓深远!  相似文献   

17.
陈果 《中国报业》2023,(6):72-73
本文以《人民日报》1972—2022年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在借鉴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以框架理论为基础,分析我国媒体对女工形象的建构,探究女工媒介形象变迁的原因,揭示了这种形象变迁与国家话语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某种程度上,国家的外交活动可视为是在维护自身对国家形象的认知行为。纵观中国外交史,国家形象认知的主体是中国历朝历代的"精英阶层";因此,中国外交史可视为一部"政治精英"基于对国家形象的理解而有所作为的对外交往史。在朝贡体系中,中国千百年来树立起的辉煌国家形象深入人心,外交过程中封建王朝时刻在维护这个辉煌的国家形象,并且这一形象深深影响着近代、现当代国人的心理。基于中国外交史以及国际关系理论,中国的崛起一直有着一条重要的规律——曾经处于并意在重新回到东亚地区主导国地位,而且这条规律在外交史和当代国际政治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如何系统打造"水韵扬州"的旅游品牌来推动扬州城市的发展,从而拓展我国"水文化"城市旅游品牌打造过程中的核心性问题。我们应理清城区河道的地理性概念、城区水资源的研究及利用状况,从整合品牌文化形象、商业经济形象方面来探讨如何优化城区内河道整治工程,从而深度打造城区内"水文化"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20.
李鸿  廖冬妮 《中国报业》2012,(18):87-88
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中国大国形象日益彰显,然而由于国家性质不同,不少资本主义国家仍对中国持有固有的敌对态度,西方传媒的报道从未停止对中国形象的歪曲。中国亟需在国际上重塑一个"和平崛起,友好合作"的大国形象。本文从中国的非政府组织与国家形象塑造的关系入手,提出中国政府应借助NGO的"非政府"性,对NGO进行内部革新,充分发挥其国际形象建构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