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蔡楠  范洪波 《金融论坛》2006,11(12):45-49
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的损失事件不时出现,操作风险日益受到金融机构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收集我国境内上市的5家银行2002~2006年6月披露的308个事件的相关数据,运用Tobin#Q比率来测算企业绩效和公司成长性,从而验证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披露对银行市值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上市银行的股价波动同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的披露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而且市场价值的损失会显著高于操作事件自身金额;对于不同资质的上市银行,Tobin#Q比率高的银行,损失的比例也会偏高,这意味着对于高成长性银行,操作损失事件对市值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发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7号-商业银行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上市银行应按双重标准披露,即除了披露按中国会计和信息披露准则与制度编制的法定财务报告外,还应披露按国际通行的会计和信息披露准则编制的补充财务报告,从已经公告的中国民生银行、上海浦发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2000年主报告来看,会计收益双重披露的结果存在过大差异,造成过大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应该如何缩小过大差异,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使上市银行会计信息走向国际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股指期货推出后中国上市银行市值将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在考察国外主要股票市场推出股指期货前后市场走势的变化,以及对主要成分股股价的影响的基础上,对我国推出股指期货后可能对股票市场以及上市银行市值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并对银行股的可操纵性进行分析。推出股指期货前后短期内,由于机构抢筹等原因,股票现货市场一般会出现较大波动,但长期中由于无风险套利行为的存在,市场走势仍由基本面决定。根据国际经验,中国上市银行市值在短期内会受到一定影响,但长期来看被市场作为操纵工具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股指期货推出后中国上市银行市值将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在考察国外主要股票市场推出股指期货前后市场走势的变化,以及对主要成分股股价的影响的基础上,对我国推出股指期货后可能对股票市场以及上市银行市值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并对银行股的可操纵性进行分析.推出股指期货前后短期内,由于机构抢筹等原因,股票现货市场一般会出现较大波动,但长期中由于无风险套利行为的存在,市场走势仍由基本面决定.根据国际经验,中国上市银行市值在短期内会受到一定影响,但长期来看被市场作为操纵工具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5.
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经营风险的企业,已经从利润管理走向风险与价值驱动型的管理。在此模式下,EVA和风险调整绩效指标克服了净利润、股东权益回报率等传统的绩效度量指标的缺陷,成为风险与价值的衡量指标。银行以风险计量配置经济资本,并以经济资本为基础计算EVA与风险调整绩效的管理模式成为银行风险与价值驱动型管理的最佳选择。企业的价值等于未来各期EVA的折现值加上期初投入的资本。以上市银行公开年报数据为基础对国内主要上市银行的EVA以及风险调整绩效指标进行模拟测算,在测算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进一步印证了银行价值与EVA比银行价值与ROE具有更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上市银行信息披露现状及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信息披露规范的执行情况 目前,我国境内上市银行已达4家,其信息披露工作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规范框架。该规范框架除了所有境内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均要遵循的《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  相似文献   

7.
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公开信息披露的核心和防范金融风险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美国上市银行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主要表现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由自愿向强制转变、进一步规范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须经验证并由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宣誓保证及萨班斯法案的影响等。本文通过相关研究发现我国存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规范、披露不充分及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认识和理解不一致等问题。因此,建议我国应通过整章建制、以市场为主导及更新观念来分阶段、分步骤推进我国上市银行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贷款损失准备不仅影响上市银行报告期的利润,而且影响上市银行未来吸收未预计损失的能力。我国现有上市银行在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范围、计提方法上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在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评价其合理性和贷款损失准备的充足性,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我国中小上市银行在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和利率风险管理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预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对中小上市银行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和面临的利率风险的影响,然后收集了11家中小上市银行近8年的面板数据,从存款利率市场化对盈利能力和利率风险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存款利率市场化缩减了存贷利差,增强了中小银行的盈利能力,同时也对其利率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0.
衍生金融工具作为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在银行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具有"双刃剑"的作用,如果运用不当会加大银行所面临的风险。所以衍生金融工具在银行中的信息披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选取在沪深两市上市的16家银行为研究样本,统计分析其对衍生金融工具披露的现状,指出我国上市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商业银行信息披露与市场约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即将于 2 0 0 6年在十国集团首先推广使用。受国情限制我国暂时执行旧资本协议的相关规定。但作为国际清算银行的成员 ,遵循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 ,是我国银行监管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市场约束力量推动商业银行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 ,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主要内容之一。如何尽快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工作 ,提升市场约束作用的效力 ,是摆在银行监管者和经营者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2006年10月27日我国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的A H股的发行,到目前为止,作为我国银行业主体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有三家上市,而农行的上市计划也在酝酿之中。商业银行上市有助于银行  相似文献   

13.
国内银行为何操作风险大案频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下半年,针对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监管机构前瞻性地向国内银行业提出预警, 要高度关注经济下滑可能带来的操作风险案件上升势头.尽管如此,2009年上半年国内银行业仍发生多起操作风险大案.诚然,上半年操作风险形势的恶化与经济下滑导致的社会融资环境和信用环境的恶化不无关系,但外部环境只不过是诱发银行操作风险的催化剂,更深层次的原因仍在于银行内部因素,特别是操作风险管理体制机制的不完善.从这一角度来说,彻底改变国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案件屡禁不止,大案频发的状况,根本在于要尽快建立起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上市银行市值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杜邦财务体系,选用贷款、存款、手续费收入、不良贷款率、流通股份等指标,引入Feltham-Ohlson估值模型对银行类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传统存贷款业务的利润差仍然是中国上市银行的利润和价值来源,不良贷款率对银行价值有负面影响,该指标在中国由于政策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我国商业银行一直将发行次级债券作为补充资本金的有效途径。理论上,作为巴塞尔资本协议三大支柱之一的市场约束一直是影响次级债券定价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在我国传统四大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完成之前,这种约束作用并不明显。然而四大商业银行之中的三家成功上市,有效的扭转了这种市场约束失效的局面,次级债券的定价在市场的监督下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6.
确切的操作风险损失分布保障了风险度量的准确性。对银行操作风险损失数据的分析,国外学者一致认为操作风险分布近似泊松分布或负的贝奴里分布。基于中国商业银行1994~2008年的操作风险损失数据,通过对操作风险损失分布的检验、贝叶斯马尔科夫蒙特卡洛频率分析,发现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分布近似服从广义极值分布(Generalized Extreme Value)。  相似文献   

17.
陆静  马杨 《金融论坛》2012,(3):60-66
本文以2000~2010年公开披露的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法律诉讼案件为样本,分析了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法律诉讼案件信息披露对上市银行股价造成的影响。研究发现,法律风险事件的披露对上市银行股价产生了显著的负影响,且市值损失巨大,同时证券市场的反应存在一定的"超前性",这说明存在消息的提前泄露。无论银行在法律诉讼中是充当原告还是被告,股价变动的负面影响都是显著的。降低法律风险对商业银行造成的损失,一方面有赖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银行自身应开发管理法律风险的技术和方法,并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对商业银行业务流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技术应用于银行业是必然的,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升级及其解决金融信息问题能力的增强,其对商业银行业务流程的影响日益明显。本文则就信息技术发展对商业银行前、中、后台组织与业务的影响作了相关的研究,并提出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流程重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强  刘彦 《金融论坛》2005,(9):12-16
要想促进经营资源向效率高的金融机构转移,同时又避免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所产生的外部性来实现高效率的金融稳定,降低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行政法规壁垒,提高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效率,减少商业银行向监管者寻租的可能,更有效地防范存款保险制度带来的道德风险,应该确定商业银行净资产完全损失点,并在这一点上实施市场退出。要想确定商业银行净资产完全损失点,在技术上,需要能够估算商业银行的潜在损失;在体制上,应该对商业银行实施末位监控制并建立和完善损失分担机制,同时,还应该建立商业银行市场退出后的后续债权管理机制并探索运用资产证券化方式,提高后续债权变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