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实施股权激励,但股权激励的实施是否能提高公司的业绩,一直备受关注。本文选取201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分析,旨在为上市公司完善股权激励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股权激励制度设计的初衷是为了减弱代理问题,因此考察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应该首先直接考察它能否缓解经理人的代理问题,然后才是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利用2006-2014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从代理成本和公司绩效两个层面研究我国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可抑制投资不足行为,却加剧了经理人的过度投资行为;股权激励计划并不能显著降低经理人的在职消费,由此而带来的以ROA衡量的公司绩效改善也并不显著,这从两个层面说明我国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自2014年《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出台之后,员工股权激励的治理效应备受关注,其与高管股权激励的互动效应则一直是有待突破的迷雾。本文以2006-2017年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不同类型的股权激励强度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的预期作用并不确定,不过员工股权激励充当了有效的补救角色,有助于公司业绩的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关系在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模式、股权激励有效期较长、员工搭便车程度较低、激励员工人数较多以及企业性质为非国有企业的条件下更显著。本文研究结论对于企业完善股权激励制度并充分发挥员工股权激励的价值效应提供了明确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4.
2005年4月以来的股权分置改革使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开始进入全流通时代,我国资本市场的所有基本功能得以正常发挥,上市公司对高管进行股权激励成为现实可能,故对于股权激励有效性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选取2009-2011年间处于实施状态中的沪深股市发行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股权激励水平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激励股总数比例越大,企业绩效越好,越有益于降低代理成本;高管人员所授予激励股占当期总激励权益总额的比例有益于提高公司价值,缓解委托代理冲突;除了股权激励水平外,企业规模的适度扩大也有益于公司绩效的提升;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会影响董事会的独立性与有效性,降低企业价值。上述研究可为提高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许汝俊 《财政监督》2014,(10):47-50
2005年4月以来的股权分置改革使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开始进入全流通时代,我国资本市场的所有基本功能得以正常发挥,上市公司对高管进行股权激励成为现实可能,故对于股权激励有效性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选取2009-2011年间处于实施状态中的沪深股市发行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股权激励水平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激励股总数比例越大,企业绩效越好,越有益于降低代理成本;高管人员所授予激励股占当期总激励权益总额的比例有益于提高公司价值,缓解委托代理冲突;除了股权激励水平外,企业规模的适度扩大也有益于公司绩效的提升;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会影响董事会的独立性与有效性,降低企业价值。上述研究可为提高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谢元生 《会计师》2010,(9):18-20
<正>本文以我国A股市场2006—2008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股权激励机制的激励效果。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能显著提高企业经营业绩。研究结果也表明相比实施基于股价的股权激励模式,实施基于业绩的股权激励模式具有更强的激励性,更能提高企业业绩。此外,研究没有找到股权激励度与企业业绩的显著性证据。  相似文献   

7.
自2006年我国正式引入股权激励机制以来,学术界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目前,在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中,制造业公司数量最多,但国内针对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进行的研究较少。本文采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6年1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公告的股权激励草案为样本,对制造业股权激励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终极控制人性质、资产负债率、独立董事比例等是影响股权激励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证监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和国资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下称《试行办法》)分别于2006年的年初和9月正式颁行,这标志着股权激励在国内资本市场终于修成正果。截至2006年末,A股市场共有49家上市公司实行了股权激励,200多家上市公司在股改承诺中提到了在股改后要积极推进股权激励探索工作,70%的被调研企业表示,将在今后的12个月内开始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或引入股权激励计划。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2009-2017年我国沪深A股1305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核心员工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影响,突破了激励对象仅为公司高管的局限,并根据企业的产权特性进行异质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实施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与高管激励相比,核心员工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发展的推...  相似文献   

10.
股票期权激励能在境内上市公司大规模推行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经生 《中国金融》2005,(20):49-50
2005年8月23日,中国证监会、国资委、财政部等国务院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第10条指出,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可以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9月9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可以探索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股权激励问题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的正式实施以及围绕股权激励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实施股权激励。作为长期激励机制的一种,股权激励通过授予经营者一定数量的股权,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公司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和提高公司经营效率。本文以此为背景,阐述股权激励的理论内涵并探讨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是近几年资本市场投资人和上市公司管理层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对我国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呈负相关关系,并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实施股权激励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2006)出台以来,截至2009年5月22日,我国共有136家上市公司推出了股权激励方案。由于我国对公司管理层进行股权激励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实施股权激励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中小企业板推出股权激励预案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过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会计师》2016,(3)
我国上市公司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借鉴股权激励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发挥了强有力的激励效用,有效的解决了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但我国股权激励制度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现状及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并提出股权激励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择了30家截至2013年末实施了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结合30家未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的分析方法,实证分了股权激励对我国上市公司业绩有一定积极影响,并对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2010~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股权激励行为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并按企业产权性质进行分样本回归,比较分析国有与非国有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对内部控制影响的差别,包括股权集中度和公司规模作为调节变量时这种影响效果的差异。主要得出以下结论:股权激励的实施能够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且激励效果存在一定的长期性;国有上市公司中股权激励实施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效果明显强于非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股权集中度与公司规模对股权激励与内部控制质量影响的调节效应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配对法选取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研究实施股权激励与未实施股权激励上市公司的业绩成长性之间的差异性与相关性.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效果明显,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具有更好的经营绩效.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多的上市公司通过实施股权激励来改善公司的经营业绩.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2006-2013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公告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成功的草案为初始样本,在识别和划分股权激励计划动机的基础上,首先检验分别基于激励型动机与非激励型动机的公司非效率投资是否存在差异,然后进一步研究两种非激励型股权激励恶化非效率投资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相比于激励型股权激励抑制公司非效率投资,非激励型股权激励却加剧公司的非效率投资;不仅如此,两种非激励型动机为了实现控制人收益的获取而进一步恶化公司的非效率投资。上述结果表明,高管人员股权激励制度与公司投资决策之间关系受到公司制定股权激励计划动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市场反应的研究就是要探讨实施高管股权激励对投资者投资收益率的影响。选取2006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公布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的市场反应。结果表明,市场对于股权激励的反应是积极的,实施股权激励有助于上市公司价值和投资者利益的提升,市场反应显著。  相似文献   

20.
股权激励契约是弥合代理冲突的工具,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会产生直接影响,但鲜有文献将高管与核心员工纳入统一框架进行研究。本文基于2010-2020年A股非国有上市公司,研究发现对核心员工实施股权激励有利于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的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于高管股权激励,对核心员工实施股权激励更有利于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2)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提高企业创新、抑制高管代理问题是核心员工股权激励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3)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当内部控制较好、股权激励深度较高、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高时激励作用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利于识别企业股权激励的主要作用对象,而且可以为企业设计更具针对性的股权激励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