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根蟠 《中国农史》2002,21(2):20-33
中国传统农学的经典《齐民要术》产生于汉族的传统活动中心———黄河中下游地区 ,它的内容却包含了汉族以外许多民族的科技文化知识和成果。本文以《齐民要术》为标本 ,从育种和引种、畜牧文化和畜牧技术、饮食文化等三方面深入分析了少数民族对中原文化的影响 ,雄辩地说明了《齐民要术》所载中国传统科技的辉煌成果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并从而进一步阐述了中国传统农业和传统经济是“多元交汇”的体系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2.
《齐民要术》是中国传统农学经典,在民族文化传承和农业遗产保护的时代背景下,体现出重要的农耕文化价值。在民生思想方面,该书以儒家"富而教之"的治国理念为指导,总结农业生产经验,为平民百姓传授治生致富、防灾救荒的方法,克服了儒家文化虽讲"民本""富教",却又贱农轻农的思想缺陷。在生态文化方面,"顺天时,量地利"以及把握动植物"物性"的农学思想,贯穿于全书始终,表现出农业生产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各种技术措施协调自然条件与作物生长的关系,防灾减灾,提高作物收成。在饮食文化方面,《要术》总结的农产品加工贮藏技术及食品烹制方法丰富多彩,弥补了北魏以前文献记载的不足,反映出传统食品加工制作的特点以及南北各地、胡汉民族饮食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在文献传承与农业遗产保护方面,《要术》不仅在中国古农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而且长期代表世界农学的最高水平,是今人正本清源,加强相关农业遗产保护与研究不可或缺的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是传统文化引以为荣的人物,尤其是儒家所期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曾国藩的身上得到了几近完美的体现,我们可以通过曾国藩看到传统文化是如何陶铸人的精神世界,如何规范人的外在行为。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曾国藩这个人来形象的了解究竟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长青,鲜活的人才具有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胡火金 《中国农史》2004,23(1):119-120
郭文韬先生所著《中国传统农业思想研究》是系统研究中国传统农业思想的第一部专著,是农业思想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以往农业思想史方面的研究一般是零散地融入社会历史及哲学文化等研究中,也有的就某个方面某个专题进行。该著可谓对中国几千年农业文明史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挖掘整理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流行于西北高原的民间"花馍"就是这一文化的典型代表。在我国西北那片干燥灰黄的泥土地上,再普通不过的麦面馒头,却能摇身变成精致的工艺品,并且在其中凝注了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特别是传统的春季来临和当地的婚庆嫁娶,更是少不了这种馒头工艺品——"花馍"。它伴随百姓生活而生,依附民俗风情而传承,虽然是一种寄存在舌尖上的地域文化,却折射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精神和审美思想。  相似文献   

6.
全球权威财经媒体《华尔街日报》近日公布一年一度的“亚洲200家最受尊敬企业调查”结果,海尔、五粮液、招商银行等十家企业当选最受尊敬的“中国十大企业”。中国传统白酒行业入选,是这次调查的一大亮点。国际消费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了。白酒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民族性,五粮液正是抓住这一点,走国际化路线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7.
《齐民要术》与中国饮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雷 《中国农史》1992,(1):94-100
《齐民要术》是一部农书,同时又是研究我国古代饮食文化的重要著作。它为我们展示了众多粮食作物、家畜(禽)、鱼类等的种植、养殖及增产之法,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从食品原料的贮存、保优到制作加工的宝青资料,使我们对食品原料的生产到制作加工有一个奎面的了解,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加之在饮食技法上的方便平民的实用性、实践验证的科学性和追求色香味形美的艺术性,使《齐民要求》在饮食文化的研究中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在今天弘扬祖国优秀饮食文化传统的实践中更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淮扬历史文化悠久,塑造了独特的饮食文化,其"精""雅""养"的饮食文化特质,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独特元素.在新的时代环境之下实现新的发展,这是淮扬饮食文化发展的内在需求.本文立足淮扬饮食文化特点,分析了其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从推动饮食文化创新、推动饮食产业发展、打造市场品牌影响力、实施"饮食+"措施等方面,阐述了淮扬饮食文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传统林业遗存─风水林的历史文化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风水林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林业现象,而且是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对中国墓葬风水的发展演化、历史文化内涵及保护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笔者认为只有历史辩证地正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保护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重构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采用不同的媒介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1.
西瓜非中国本土起源,而是经由陆上丝绸之路引进。其在古代中国的传播推广具有过程性和系统性双重特征。通过对这一进程的历时性考察,指出西瓜的引种传播可以分为北国立足、西瓜南渡、南北并进和全面发展四个阶段,同时又呈现一种点、线、面、体四级三维进阶模式。作为一类优质果蔬,西瓜受到古代中国各饮食文化阶层的普遍欢迎,并且至少在食物原料、加工技艺和风俗习惯等三个方面对传统饮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西瓜的引种及本土化进程是中外互通、南北交流和民族融合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也是一个多元交汇的综合性开放体系。  相似文献   

12.
基本概念的解释(一)中国的文化心理任何的文化传统实际上都可以由三个部分所构成,那就是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文化。中国的文化传统也同样如此,它的文化创造也体现在器物的层面、制度的层面和思想的层面。那么,思想的层面包括意识形态、学科理论和社会心理。社会心理实际上是受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或者说社会心理包括、包含文化心理。因此,中国的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构成方面或组成部分,就是中国的文化心理。所谓的文化心理是由两个方面所构成的,即价值的取向和行为的规范,价值取向是对目标的定位,行为规范是对行动的约束。(二)组织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先驱们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管理思想,古语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如今,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经济飞速发展,在管理方面,我们在吸收国外先进管理思想的同时,更要着眼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管理思想的精华,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并应用于实际管理活动中。  相似文献   

14.
《致富之友》2010,(6):98-100
艺术家杨韬的"雕塑"作品《盛装暴力》,如果就具体形象和形态而言,已完全摆脱了传统雕塑语境中对形式及观念的诉求意识,而转向一种看似随意、实则严肃的形式趣味的游戏,那些脱胎于中国古代传统的俑、车、马、兵器再一次脱离了其原本承载的"范式"与样态,完成了一次"创造性的转化"。同时,这些"转化"对于当代中国艺术的全球处境与被阐释的面向而言,实验性与实践意义都尤为重要与及时,如何将中国艺术(文化)的传统再一次置身于冲突激烈的全球政治及文化背景中产生全新的对话与交流,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艰巨而宏观的议题。  相似文献   

15.
文化、道德和教育领域出现的诸多问题,是中国社会面临的新课题。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早就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于丹《论语心得》现象和国学热的兴起,更表明了国人对文化的思考与渴望。徐景安先生的文章《要不要重建中国的文化、道德和教育》,用随笔漫谈的文字,对这一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分析。作为一家之言,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的"礼",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它融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政治、法律、宗教、伦理、道德、军事、经济、文化习俗等很多方面。礼源于上古时期的祭祀,逐渐演变成一套完整的规则体系。《礼记·祭义》记载道:"礼者,履也。"由此可以知道,礼最初的含义是社会中的人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办,是中国"三农"研究领域的高水准学术期刊,在农村经济和社会等研究领域有着较高的社会影响力。两刊均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为了进一步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学术品牌,在国家社科基金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的资助下,《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已由96页扩版至145页,现特向全国"三农"研究领域专家、学者诚约高质量的学术文章。来稿可以涉及农村经济、社会、政治、法治、文化、教育等"三农"研究  相似文献   

18.
徐华铛 《浙江林业》2005,(10):44-44
2004年岁末的一个下午,我与《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书系》的主编潘嘉来先生一起来到“木雕之乡”——浙江东阳拍摄古民居传统木雕。为我们作向导的是对木雕艺术颇有研究的何红兵先生,他驾驶着一辆日本产的双排工具车把我们带到一个偏僻的小村石塔山。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办,是中国"三农"研究领域的高水准学术期刊,在农村经济和社会等研究领域有着较高的社会影响力。两刊均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为了满足读者的要求,扩大期刊的影响力,《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已扩版,由原来的96页扩至144页,欢迎广大作者赐稿。来稿可以涉及农村经济、社会、政治、法治、文化、教育等"三农"研究的各个领域,要  相似文献   

20.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深刻认识传统礼仪的意蕴,充分发挥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以礼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礼仪蕴含着特殊的意义,涉及政治、道德和社会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