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吨粮田建设与开发的思考安徽泗县农广校时西民一、吨粮田建设与开发的实践意义吨粮田建设与开发是90年代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实现科技兴农、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实践表明,它的建设与开发,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它是一个...  相似文献   

2.
吨粮田建设是农业综合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充分利用,推动大面积农田的深度开发,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为了探索吨粮田建设的基本规律,进一步发展农村生产力,本文阐述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吨粮田开发成果累累据农业部农业司有关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透露,我国吨粮田建设取得可喜成果。从80年代初期开始,为了使粮食生产登上新台阶,在全国一部分高产地区开展了吨粮田建设(即每公顷产粮15吨),取得可喜进展。据统计,到1994年止,全国除西藏、...  相似文献   

4.
粮食增产是我国农业政策的一个基本主题,而从目前来看单产提高是实现粮食增产的唯一有效途径。吨粮田的建设对我国农业生产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人们看到粮食生产的巨大潜力。在吨粮田生产水平上,继续提高单产,建设超高产吨粮田(年亩产粮食在1200公斤以上),能...  相似文献   

5.
易维希 《中国农村经济》1991,(11):60-64,F003
湖南省从1986年开始,有组织、有规划地全面开发吨粮田。为了把这项大范围、大规模的丰产活动进一步引向科学、健康发展的轨道,我们对吨粮田开发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和监测。 一、吨粮田开发的增产效应 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和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在小面积上和一、两年间实现亩产  相似文献   

6.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生产处于整个农业的首位,为了探索一条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成功路子,德兴市1996年在界田乡占家皈建立了千亩“双杂”吨粮田高产示范区。项目由挂点的市领导亲自负责,政府和市农业局具体承担,成立了吨粮田建设指挥部,负责处理具体事务。经过共同努力,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实现了千亩稻田粮食单产的大跨越界田乡占家皈的千亩“双杂”吨粮田建设究竟取得了哪些成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经专家测算与市统计局调查该走,示范区早稻亩产423.7公斤,晚稻557公斤,双季亩产980.7公斤,较历史…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我国农业目前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问题 大多数同志认为,我国农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重要标志,一是我国农业正在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经济转化,二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我国农业两个转化的出现,预示着农村生产力将有一个更大的发展。有的同志把我国农  相似文献   

8.
国外关于技术扩散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接受的条件、影响因子、技术在区域内或区际间的扩散及模型方面,揭示出了技术变革过程中来自接受者、社区、传播渠道等诸多因素影响技术扩散的复杂机制。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开展的迟,只有零星的一些报道。我们以陕西省扶风县吨粮田综合配套技术开发建设为背景材料,对吨粮田模式化栽培技术在当地的扩散过程及机制进行研究。一、研究的背景材料1、“吨粮田”技术。吨粮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每年亩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000公斤以上的农田。吨粮田技术是以间作套种、一年两熟或多熟为主要栽培…  相似文献   

9.
当前,随着国民经济的深化改革和加速发展,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三高”农业(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成为90年代农业发展的新目标。在新的形势下,作为高产稳产的吨粮田建设,是否走入“误区”;它是不是与“三高”农业相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对此,本文就吨粮田建设与“三高”农业的关系,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寻求共识。  相似文献   

10.
建设吨粮田是弥补广西人均耕地不足,资源有限的良法,也是粮食生产必须走的一个途径。笔者根据广西的实际情况,对建设吨粮田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潜力与可能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时期.这一转化过程,也是农业生产力由低级向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传统农业生产力与现代农业生产力的最大不同,在于科技教育在两者中的地位、作用及作用方式很不一样.因此,结合我国现阶段农业生产的特点,实施和推进科教兴农战略,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科学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把科技教育放在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首要位置考虑,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农业发展战略决策的总趋势.70年代末以来,我国农业首先以政策调整为先导,使农业生产力有了迅速的解放,并开始进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新阶段.8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应用推广的广度与深度又有所扩大.如"双杂"试验成功及其大面积推广,为粮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农业经过30多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与建国初期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伟大成就。但就目前整个农村来看,还处在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由单纯抓粮食向多种经营转化;由自然生态的恶性循环向良性循环转化;由靠行政管理方式按照经济发展规律组织生产的方式转化的历史时期。在这个历史转变时期,到本世纪末,全省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粮食总产量达到350-400亿斤,农业总产值提高到180亿元,粮食商品率达到55%以上。为了达到这个战略目标,农业战略思想应当在“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指导下,树立  相似文献   

13.
区党委提出的“1234610’工作思路,要求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建设“吨粮田”、“吨糖田”、“万元田”,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200元,都涉及到农业内部结构调整问题。东兴、柳江、全州、兴安、陆川、那坡等县(市)不仅是调整农业内部的农林牧渔业结构和粮食与经济作物结构,而且开始调整品种结构,从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去创造效益,可为我区各地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供参考。一、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必须根据本地资源特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求效益(一)调整土地资源配置,由单纯追求粮食产量向发展多种经营转变c…  相似文献   

14.
1991年,四川省的开发农业在前几年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显示出勃勃生机.各地在开发中推行以挖掘土地生产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和资源效益为目标的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把粮棉油肉作为开发的重点,建设"吨粮田"、丰产片、粮经双千田,改造低产田土,开发荒山、荒坡、荒滩和荒水,取得了明显的效益,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开发效益1.注重现有耕地的深度开发,努力提高土地生产率.一是狠抓中低产田土改造,增强农业后劲.全省以川中低产田土改造、川东低产田土改造和长江上游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15.
一 我国农业正在从自给半自给生产向商品生产转化,农副产品的商品率,由1979年的51.5%,上升到1982年的59.4%。由自给半自给生产向商品生产转化,是一个质的飞跃,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产业,是二、三产业的绝大部分原料之源,没有农业的发展。其他产业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础。 农业要有突破性发展,必须注重开发。建国初期,对棉花进行开发,改陆地棉为岱字棉,使皮棉亩产量由30-40斤增加到70-80斤。以后,探索棉花生育规律,使亩产皮棉可达200斤以上的水平。我们着力于粮食研究,进行耕作制度改革,全国出现大面积吨粮田,  相似文献   

17.
目前,农村发展商品经济的势头越来越猛。在发展商品经济中遇到比较突出的是资金问题,它是农村由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同时,商品经济也为自身发展创造了资金来源。只要作好工作,通过多渠道广泛挖掘利用社会闲散资金,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资金需要是可能的。从各地情况来看,农村发展商品经济需要的资金主要应  相似文献   

18.
万振凡 《中国农史》1998,17(3):64-69,55
本文依据列宁的理论,从纵向上把近代江西农业经济的发展划分为自然经济向农业商品经济转化和农业商品经济向农业资本主义经济转化两个过程,系统地考察了近代江西农村自然经济解体、商品性农业经济发展以及农业资本主义经济发育的情况和特点。本文认为:近代江西农村自然经济解体很不充分、很不彻底;商品性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殖民性和落后性;农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则经历了一个由缓慢发展到逐渐萎缩的过程。本文的结论是:近代江西农业经济虽然出现了新的生长点,但并没有发展壮大,其进展是缓慢的、落后的。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农村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对此众说纷纷。但最权威,最流行的观点是“两个转化”,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化,由自给农业向商品农业转化。这个理论深入人心,似乎已成定论。然而这个理论并不是对我国农村形势的全面深刻的概括。首先,它忽略了我国农业生产活动的主体——农民。对于农民在上述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自身变化只字不提。其次,它只是罗列了现象而忽略了本质。农村变革的实质是农村工业化,农民非农化。两个转化只不过是它的过渡形态及表现形式。显而易见,无论是进行技术变革也好,还是进行经济运行模式的变革也好,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建国35周年。35年来,我国农业科学事业有了巨大发展。当前,举国上下的改革正在蓬勃展开,全国人民正在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早日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战略目标而积极奋斗。我国农业正处在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大规模商品生产转化、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举世瞩目的世界新技术革命向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这种新的形势,有必要回顾历史,总结经验,使科研工作更好地面向经济建设,为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促进商品生产发展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