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经销商说     
《糖烟酒周刊》2005,(43):10-10
几年前一则广告信息只要出现3次,消费者可能就记住了。而现在随着广告增多,已经形成了“广告防御”心理屏障,这个防御屏障可能使同一则信息一定时间内重复接受7次,才有可能被记住。因此,媒体的广告必须“量”大而持久,如果做不到“量”大,就把有限资源全部集中在一起,在核心媒体造成“量”大的感觉,锁定目标群体,依然可以达到一定效果。谁都明白一把盐撒到一桶水里肯定没有撒到一盆水里味道浓。  相似文献   

2.
温宇 《成功营销》2013,(12):66-67
11月7日,三支以“光复单身”为主题的TVC广告在东方卫视密集滚动播出了一整天,许多受众在被广告”叨扰”后不约而同地在网络上搜索这支广告背后的”故事”,网络上大量的网友评价,往往都会“吐槽”“调侃“这广告好烦,后面紧接着就补上了一句”活动挺有意思、有创意,参与—下“。  相似文献   

3.
广告语言研究三题徐国庆,朱慧娟一、“两片儿”与广告语言的真实性曾几何时,中美史克肠虫清的“两片儿”,随着广播电视广为传播,几乎家喻户晓,无人不知,甚至成了曲艺素材,进入了相声创作。就“两片儿”的广告创作来说,应该说是成功的。商品目标市场选择准确,广告...  相似文献   

4.
刘悦坦 《广告大观》2005,(5):158-161
广告:不是游戏,而是“把戏” 广告“菜鸟”们如今也都已经知道,现代广告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消费者。在现代广告界,谁不在乎消费者就等于不在乎自己的腰包。于是,一时间,如何关注、讨好消费者,如何与消费者搞好关系成了广告人关注的头等大事。“百年麦肯”一再宣称:“站到消费者立场上去”,连台湾的广告“大虾”黄文博先生都承认:“广告是一种游戏,它有电子鸡一般须取悦讨好消费者的宿命,  相似文献   

5.
《连锁与特许》2005,(2):29-29
“广告”两个字总是让人心烦,电视连续剧在播出时总是不时来一句“广告之后继续收看”,报纸、杂志的广告也丝毫不逊色于电视。现实生活中,如果观众对广告内容没有共鸣,就总嫌广告烦人,可一旦广告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有关,看广告就不那么烦了。有时看了这家看那家,那种认真、慎重的情状可想而知。看来广告还真是少不了,正如人吃草莓,酸归酸,但还是要吃,很少有人因为酸而不吃,  相似文献   

6.
程士安 《中国广告》2006,(12):115-116
您认为大众POLO广告是不是问题广告?为什么?它是否违法? 大众“POLO劲取”的一组广告试图采用反复对比的文案,表达驾驶大众“POLO劲取”就能体验“品味心风尚”、“纵横心境界”,殊不知,它所挤兑的却是“地铁一族”!这则广告触动了北京城最为敏感的神经:  相似文献   

7.
《广告大观》2005,(11):8-8
近日,嘉兴市海盐地区正式开通了“户外广告登记查询系统”,对户外广告实行网上登记备案制度,广告经营者只需在网上通过该系统将相关项目进行登记,通过网上核准后,即可发布户外广告,改变了广告经营者一个月至工商局办理登记十几次的繁琐程序。该系统将进一步方便服务对象、有利于群众对户外广告的监督、有利于规范广告行为、进一步促进工商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8.
一、广告传播中“推”与“拉”有效融合的重要性 大多数企业进行商业广告投放时,往往把目光锁定在电视、报纸、广播、杂志及网络、户外等大众广告媒体之上,而忽略了诸如POP、DM等小众的广告媒体。殊不知.大众广告媒体与POP、DM等广告媒体同属广告宏观范畴。如果说大众广告媒体在广告宏观范畴里属于“推”的广告,那么,POP、DM等小众广告媒体,就属于“拉”的广告了。  相似文献   

9.
臧萌  常伟 《中国物价》2011,(5):39-42
本文对于近期“抢盐潮”进行了研究。文章“抢盐潮”属于集体非理性行为。文章从信息不对称、“羊群效应”与信息传播角度讨论了“抢盐潮”行为的成因与扩散,并就如何抑制“抢盐潮”类型的爆发型价格异常波动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闲来无事看电视,台前广告,幕后广告。既然全都是广告,于是就继续看广告。忽然一组由灰白到色彩斑斓的镜头吸引了笔者。“润颜”?又是诉求功能性的产品。“口香糖”?当发现广告的主角是口香糖的时候,笔者顿时有了些精神。继续看下去,原来这是一则口香糖诉求功能的广告,广告主是箭牌糖果公司新推出的口香糖——朗怡。在接下来的广告中,  相似文献   

11.
佘贤君 《广告大观》2005,(6):147-147
这些年,媒体广告经营经历了从“坐商”到“行商”的转变。起初媒体广告部很“牛”,坐着不动就能收取大把大把的广告费;后来媒体多了,广告主可以选择媒体了,媒体广告部的人不得不跑出去拉广告。  相似文献   

12.
作为消费时代的重要商业活动之一,广告在销售商品和影响社会方面的作用已经勿庸置疑。然而,在经济飞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背景下,广告却呈现出日益复杂多样的面孔,违法广告、虚假广告、擦边球广告、有色广告等等层出不穷,使广告的负面影响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去年“两会”期间,业界盼望已久的《广告法》的修订工作,没有列入“两会”议事日程,却有80件之多的提案、议案涉及医疗和药品广告,再次成为“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话题,甚至有代表提出要取消医药广告。当然,取消医药广告不是谁说句话就算数的,但不到问题特别严重,相信“两会”代表们也是绝对不会说出这样过激的言语的。  相似文献   

13.
去年十月间,先从央视看了五粮液集团保健品黄金酒的一篇广告,笔者将之定位成“感情篇”;令人诧异的是春节前后又陆续投放了第二篇广告,笔者看后不禁唏嘘不已,将之定位成“口号篇”。笔者初时甚是不解,本来感情篇的那则广告甚是到位,为何不多久就又推出了这一则最为莫名其妙的广告?后来笔者注意观察这黄金酒的动向,从各电视台中又看到是“三金”(即“脑白金+黄金搭档+黄金酒”)“口号篇”的广告齐出,轮番轰炸,野蛮掠夺消费者的眼球资源。  相似文献   

14.
MiCol Chan 《广告大观》2007,(6S):144-145
2006年,在我真正跨入广告圈的第三个年头,来自伦敦的一条新闻吸引住我的眼球,一个名叫Frank Lowe的爵士在60多岁高龄创办了一家还未被命名的广告公司,而且他已经从那家尚且挂着自己大名的灵狮广告(Lowe Worldwide)手上抢走了价值8000万美元的特易购连锁店广告业务,给原本就已经举步维艰的灵狮广告伦敦分公司血流不止的伤口上再撤把盐。1年前,我花费了大半年时间啃下了英文版的《萨奇帝国兴衷史》传记,而它讲述的就是历史上另外一对超级自负鬼“萨奇兄弟”的故事。是的,我无法不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创意之都“伦敦”,创意声望、爵士、全球网络强迫症、还有他们一致的自负。你千万不要认为我是在声讨“自负鬼”,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下定论:自负才是成为杰出广告人的第一特质。  相似文献   

15.
送礼广告几年前就出现过.如“送礼要送金六福”——金六福酒.“好礼送给至亲人”——椰岛鹿龟酒等等。而“脑白金“则把送礼广告推向高潮:“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今年更要送健康,送礼只送脑白金”……在高频率的广告攻势下,人们心里几乎形成了“礼品=脑白金”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中国广告》2005,(5):90-91
一、“桑塔纳较量丰田”——中国第一次汽车广告战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流行的一则丰田汽车广告“有山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充斥人们的眼球,留下很深的社会影响。不过,没过多久,一则“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广告,很快就盖过了丰田广告,成了一个时代的见证。  相似文献   

17.
王琳 《广告大观》2007,(9S):16-16
与以往广电总局高调开出的广告禁令一样,此次违法广告的叫停同样沿袭了“自查自纠——汇总上报”的路径。然而既然强调了播放广告应“严格依法依规”,那么作为广电总局和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就应该首先严格执法——而不是首先去推行高度依赖于被检查者道德自觉的“自查自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王欣 《中国广告》2006,(8):40-41
2006年”中国广告与品牌大会”在上海召开,龙之媒广告文化书店董事长徐智明获得了“中国广告25年突出贡献人物”奖.记者就出版业和广告业的联系与发展的问题对他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9.
张勇  魏辛民 《中国广告》2005,(10):102-103
广告早已跨越“说了就有人听”到”多说几次就有人听”,快速进入“说得巧才有人听”。  相似文献   

20.
“快乐”这个词语说起来很简单、“快乐其实很简单”这个词组念起来也很简单,但广告的创意表现并没能充分演绎“快乐”。也没能让消费者感觉快乐,广告的预期效果因此也就止于期望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