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发展研究》2004,(5):1-1
近几年,从开展“四个专题”调研以来,省委已经形成了关于加快福建发展的基本工作思路。具体来讲,就是构建三条战略通道,按三个层面、分三个阶段、比全国提前三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这是“四个三”。实施两大战略,即人才强省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两个纲要,即城市社区建设纲要和农村乡镇工作纲要;  相似文献   

2.
猴年开春,在刚刚闭幕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带着全省3400多万人民的共同心声,“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了福建代表团的热门话题。随即,福州市委也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作为全省和福州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龙头县市,面对八闽大地涌动的新的一波发展热潮,福清更是人勤春早  相似文献   

3.
陈丽丽 《经济师》2011,(3):215-217,219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也是农村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过程。遵循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区域发展的原则,结合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资源条件和农业发展特征,分析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布局与发展模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福建省应立足于区域自身基础条件,发挥区位优势,建立宏观指导机制,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度;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培育龙头企业集团;积极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拓展闽台农业交流与合作领域,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强化安全农业,以品牌农业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保障福建海峡西岸农业现代化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海峡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积极变化的新形势下,福建省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发挥比较优势,提出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首先需要人力资本的支撑、保障和推动.本文试图通过人力资本、经济增长与全国及其他经济体数量与质量的比较,探求“海西”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内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为基地,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因此,正确认识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解决三农问题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海峡经济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我国,以区域经济为特色的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形成。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已具备相当规模,环渤海经济区蒸蒸日上,西部地区大开发初显成效,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指日可待。在这些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众多经济区域中,由于福建与台湾在历史渊源、地理区位、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的紧密联系,构成了海峡两岸独特的区域经济板块——海峡经济区。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提出.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9亿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求的重要体现。因此,可以说.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一个新的思维:县域经济对于民生、对于三农问题、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至关重要。本刊收集了各级党政领导、专家学者、报刊媒体对县域经济的论述,希望能为大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构建了市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海峡西岸经济区20个地市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行了评价,得出各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评价结果及二级指标评价结果的排名,进一步指出各市所处的梯队,各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级指标的长、短板属性,并分析了评价结果。最后,提出提高市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培育产业集群 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快福建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清流县必须抓住这一机遇。以建设生态经济强县为目标。从省、市大局中谋划。依托矿产、农业、林业等相对比较优势。争创特色,以项目为抓手,调整、  相似文献   

10.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提出,为深入实施海洋强国战略、依托海洋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要求,“扩大县(市)经济管理权限,完善省财政直管县体制,进一步激活县域经济发展活力,赋予经济强镇部分县级经济管理权限”,这为县域经济的大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如何壮大和保持蓝色经济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蓝色经济区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袁怀宇 《经济地理》2012,32(2):66-70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在探讨城市群发展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合理分析福建海西区城市群发展环境:厦泉漳、福州、南三永三个城市群的发展及措施。之后,对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结果显示:在区域城市群的协调和整体发展方面,要加快完善福建交通网络体系、推动海西区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大海岸、海岛、海洋的利用开发力度,发展县、乡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为海西经济区发展提高完善的金融支持服务,充分发挥祖国统一前沿平台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李川 《发展研究》2006,(3):9-12
当前,全省上下都在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福建的重要讲话精神。总书记明确要求福建抓住两大历史机遇,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走在前面,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这是对福建的鼓舞和鞭策,我们一定要贯彻落实好。2006年既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全面展开年,又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卢展工书记指出,经济要在量的增长、质的提升上有新作为。而工业是福建经济发展的软肋、弱项,工业要有大的举措。黄小晶省长强调,当前最急迫的是要加快工业发展。没有工业,就没有财政;没有大工业,就没有后劲,也就谈不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全省各级各部门都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牢记使命,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紧紧围绕转变工业增长方式,在量的壮大和质的提升上要有大的作为,在“三个着力点”上下足功夫、做足文章。  相似文献   

13.
打造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经济强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伟新  武勇 《发展研究》2007,(2):122-124
邵武市别名"铁城",地处闽北、武夷山南麓,史称"南武夷".1983年10月撤县建市,2003年经国务院同意,被建设部批准规划为福建省二级城市经济区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4.
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发展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蝶  张向前 《经济地理》2011,(6):961-967
评价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可从总体、区域、企业三层面。首先从经济创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环境资源保护能力三方面来评价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总体现状;其次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与沿海发展省市相比较,分析其差距与不足;再次,从总体特征、行业分布特征、地区分布特征、经济效益四个方面描述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企业现状。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要采取合理引导外资投向,引导海西先进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打造主导产业,实现区域分层协调发展,加速海西制造业人才资源资本化等措施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经济结构提升不只是海西面临的问题,更是个全国性问题。在当今的历史条件和历史契机下,尽快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提升是强盛中国经济的重要前提。从海西入手,通过对海西经济建设的研究,以点带面,为整个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模板。以海西为承接产业转移、建设创新体系的前沿平台,探索如何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将经济效应到内地辐射,带动更广泛的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福建发展的战略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以区域经济板块为特色的经济竞争格局正在中国形成,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大经济区内部业已产生启动新一轮发展的强大引擎。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背景下,如何确立符合福建发展实际的战略定位至关重要。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郑维荣 《发展研究》2004,(11):59-60
福建省委、省政府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提出,在全省各地掀起了新一轮抓机遇谋发展的热潮。泰宁作为闽西北山区县,应着力找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加快突破各项瓶颈制约,努力实现在海峡西岸山区腹地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8.
区域旅游资源禀赋导致了旅游业发展水平差异。海峡西岸经济区涉及城市群众多,空间发展差异明显,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旅游业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协调理论是研究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能够指导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面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快速发展的势头,福建究竟要怎么发展?在全国出现已成形的经济区域快速发展、未成形的经济区(如泛珠三角)加快构建、国家重点考虑跨省区区域规划的情况下。形势促使福建必须作出今后发展战略的抉择。只有冲破目前本省在全国发展布局中的滑坡趋势,明确提  相似文献   

20.
对海峡西岸经济区打造“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区域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将海峡西岸经济区打造成"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