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国有银行改革有其内在的渐进逻辑,绝不可毕其功于一役。国有银行下一步改革的关键是完善其内部和外部的相关条件,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其配置金融资源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首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企业方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梓坪 《经济管理》2005,(17):80-84
首批试点的四个公司的改革方案设计思路各不相同,但公平的方案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本文认为公平性和保护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是改革成功的保证.“改革前后各类股东的股权价值基本不变”应成为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原则。同时必须要求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承诺股票锁定期满后其股票的出售价格。  相似文献   

3.
股权分置改革牵动着市场敏感的神经,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切身利益。从资本利得收益权角度严格区分非流通股与流通股是同一公司内部两种不同类型的股票,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股权分置本质是成功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关键。同时,对股权分置试点改革制度安排与相应的政策措施进行深入探讨,指出可能存在的隐患,也有助于股市制度安排的完善以及股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宇  刘杰 《经济论坛》2005,(23):123-126
中国证监会2005年4月29日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宣布股权分置改革(下称“股改”)试点工作的启动。截止2005年8月19日,第二批股改试点尘埃落定,所有42家试点公司方案全部通过。2005年8月23日证监会、国资委、财政部、央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就股改的全面推进做出了战略性部署。本文将分析总结试点公司方案实施中的若干问题,以期对下一步股改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资本市场》2005,(6):82-84
单纯在上市公司内部通 过讨价还价来解决股权分置 问题是不现实的,试图通过 试点来找到最佳解决方案注 定是徒劳。解铃还须系铃人, 股权分置改革最终还是一个 需要系统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证券市场上存在的“股权分置”问题,是困扰股市发展的头号难题。由于诸多历史原因,在2世纪90年代初股市性质难以界定、资本市场急需发展的情况下,按照“国有存量股份不动,增量募集股份流通”的暂行模式建立资本市场。公司的股份按投资主体分为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和外资股,公司在上市时都要公开承诺,在公开发行前股东所持股份包括国家股、法人股、外资股、自然人股暂不上市流通。国家股、外资股的转让需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这在客观上形成了我国资本市场上1/3股票流通、2/3股票不流通的局面。同股不同权,既不符合国际惯例,也不利于…  相似文献   

7.
浅论股权分置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5年中开始,股权分置改革成为我国资本市场论坛中的主题,此次股改政策的出台被人们广泛认同为我国证券市场逐渐走向成熟的一个重大契机。这种看法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长期以来股权分置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痼疾之一,随着中国经济不断融入全球化浪潮,股权分置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各方对于股权分置问题的认识和决心趋于统一,经过两批试点企业的尝试之后,股权分置改革终于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全面展开。一、股权分置改革的重要意义所谓股权分置,是指上市公司的所有股份被人为分割成两大块,一部分股权上…  相似文献   

8.
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上市公司的超常收益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事件研究法实证分析表明,股改试点公司股票在试点公司公布其最终股改方案后,复牌当天确实存在着显著的正的超常收益。其中,第一批试点公司股票的平均超常收益率高于第二批试点公司股票的平均超常收益率;深交所试点公司股票的平均超常收益率高于上交所试点公司股票的平均超常收益率;中小企业板试点公司股票的平均超常收益率高于主板试点公司股票的平均超常收益率;高对价试点公司股票的平均超常收益率高于低对价试点公司股票的平均超常收益率。研究也表明,中国股票市场在某种意义上缺乏有效性。其中,上海股市比深圳股市更加没有效率;主板市场比中小企业板市场更加缺乏效率。  相似文献   

9.
在证券市场已经进入讨论MBO、国企产权改革、ETF金融创新产品的年代,我们还要重新来审视讨论这个证券市场最根本最基础的问题,显得有点滑稽.  相似文献   

10.
这些年,围绕着股权分置的问题,相关的人都没闲着.投资者从恐慌到渴望,学者们一刻不停地思考,管理层更是一边应付投资者的种种诘难,一边试图从错综复杂的矛盾中理清头绪.  相似文献   

11.
康鹏 《经济论坛》2006,(10):113-114
一、前言自中国证监会于2005年4月29日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以来,截至2006年2月,已经有21批共586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这些公司均采用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送股、认股权证或支付现金的“对价”方式。“对价”(consideration)原本是英美合同法上的效力原则,其本意是“为换取另一个人做某事的允诺,某人付出的不一定是金钱的代价”,也许是“购买某种允诺的代价”。可见,股权分置中“对价”是非流通股股东为了非流通股的流通,向流通股股东所支付的代价。本文将从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2.
《经济导刊》2005,(8):31-31
从上表可以看出,试点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持股占流通股比例与其通过率呈现正相关,流通股东持股集中度和基金持股比例高的上市公司,其股改方案容易通过,而流通股集中度最低的清华同方未能通过。这对于未进行表决的试点公司也有着重要的警示作用,尤其是流通股集中度低的公司更加要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3.
武英芝 《经济师》2009,(4):59-60
2005年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既是证券市场一次深刻的制度变迁,也是证券市场利益各方的一次重大调整,股改使中国证券市场迎来了全流通的时代。文章分析了股改完成后,股份全流通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大股东行为和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三方面的正面效应,并结合当前中国股市的运行状况,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非流通股解禁与股市下跌的关系,提出了应从辩证的角度去评价股权分置股改得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1·股权分置改革要坚持统一组织。中国证监会要制定《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以“公开、公平、公正”的操作程序和监管要求,规范股权分置改革工作,保障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按照有利于推进股权分置改革的原则,完善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相关政策,调整和完善国资管理、企业考核、会计核算、信贷政策、外商投资等方面的规定,使股权分置改革相关政策衔接配套。地方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本地区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组织领导工作,充分发挥本地区综合资源优势,把股权分置改革与优化上市公司结…  相似文献   

15.
两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在进行了3个多月之后,不久将在深沪股市全面铺开,这无疑是今夏股市最热的话题。进行股改的上市公司(G股)一直是市场最为关注的热点,而其良好的赚钱效应也为市场注人了人气。除两家公司的股权方案相对较差,其市场走势较弱外,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制度结构的变化,股权分置的制度运行效率每况愈下,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从产权角度看,股权分置改革的实质是股东之间在产权结构与利益格局上的重新调整。公平的股权分置改革应建立在尊重并保护产权的基础上,通过市场途径实现利益均衡。但由于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制度安排存在重大缺陷,导致对价支付水平不公平与股市诚信基础受损害,也暴露了行政主导的股权分置改革难以摆脱"路径依赖"陷阱。  相似文献   

17.
骆正清  丁雅 《经济师》2006,(8):101-101,104
文章分析了国有上市公司现有的股权结构对其自身治理的负面影响,指出了国有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在投票表决制度、信息不对称、对价以及股权激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股权分置改革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莹芬 《经济管理》2005,(17):75-79
股权分置是我国上市公司的一个现状特征。改革股权分置,逐步统一股权,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制度性基础。建立一个规范的管理平台,不仅有利于公司绩效,也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晓峰 《经济论坛》2005,(19):114-115
股权分置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股份暂不上市流通。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股权分置影响证券市场预期的稳定和价格发现功能,使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不利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已经成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一个重大障碍,需要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今年4月29日这一被认为影响中国股市正常发展最大痼疾的股权分置终于迎来破题时刻。经过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一时间证券市场一片哗然,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20.
股权分置改革成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我国股票市场重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但因为股市建立之初是为国有企业筹资之用,所以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着一些缺陷,造成非流通股占去了2/3左右的比例,而流通股只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