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近一个时期,一些地方反映部分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时因双方劳动关系难以确定,致使劳动者合法权益难以维护,对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为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现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  相似文献   

2.
劳社部发〔2005〕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近一个时期,一些地方反映部分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时因双方劳动关系难以确定,致使劳动者合法权益难以维护,对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为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现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  相似文献   

3.
廖赞梅 《企业导报》2012,(11):141-142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是极易混淆的两种合同,在实践中很难将二者正确区分开来。很多用人单位为规避法律义务,往往不愿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劳动者迫于就业压力、加之专业法律知识欠缺,往往违心或被迫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务合同及其他合同。这显然不利于我国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发展。因此,督促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关系,保证劳动者合法权益,需要劳动监察部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正确履行劳动合同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4.
刊中报     
凭工作证可证明劳动关系今后,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凭用人单位发放的“工作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就可以作为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凭证。这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发出的《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中规定的。通知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以及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相似文献   

5.
《劳动合同法》是我国新形势下规范劳动合同关系,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一部重要法律,实施半年来,不少用人单位依法与劳动者及时签订劳动合同,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落实了基本劳动标准,为构建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迈出了积极的一步。  相似文献   

6.
劳动合同既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重要凭证,也是劳动者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依据,同时也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基础和保障。本文对进城务工人员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需注意的事项给予了指导。  相似文献   

7.
新修改的《工会法》有一新规定:“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以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这是加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建立长期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必然要求,对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集体合同是相对劳动合同而言的一种劳动制度。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劳动合同是指单个或几个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就劳动合同的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  相似文献   

8.
随着劳动合同制度日益深入人心,用人单位通过与劳动者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来终止劳动关系日益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自觉行为还不够规范,并引发了许多本可避免的劳动争议。从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所涉及到的诸多因素分析,用人单位要正确、彻底地做好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工作应该分三步走:第一步,清障。即认真清理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障碍。在现实中,不少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经济利益关系。例如,有的用人单位长期拖欠劳动  相似文献   

9.
各地动态     
深圳为进一步加强劳动合同管理,规范用人单位与员工的劳动关系,更好地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部门服务水平,深圳市劳动保障局重新修订出新的劳动合同标准文本。新文本具备五个特点:特点一:增加了新颁布的法律、法规依据。在新文本中删除废止的法规,增加和强调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时代》2010,(7):102-103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而建立的劳动关系的书面法律凭证。劳动合同也是稳定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强化劳动管理、劳动者保障自身权益、处理劳动争议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问:什么是劳动关系和劳动合同?答: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其主体是确定的,即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必然是劳动者。遇有个体工商户雇请帮工的情形,则个体工商户属于用人单位的范畴。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也称劳动契约、劳动协议,它是指劳动者同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等用人单位为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根据协议,劳动者加入某一用人单位,承担某一工作和任务,遵守单位内部的劳动规则和其它规章制度。企业、事业、机关…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劳动合同条例》已于2001年10月28日经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审议通过,于2002年1月1日起施行。这标志着我省劳动合同制度纳入了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对于加强我省劳动合同管理工作,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合同制度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各地要认真学习《山东省劳动合同条例》,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体  相似文献   

13.
侯婧 《上海企业》2007,(9):13-15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关于确立、变更、终止和解除劳动权利、义务的协议,是劳动关系产生的基础,是维护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之一。《劳动合同法》在订立劳动合同的诸多方面都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法》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作为立法目的和宗旨,通过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针对目前社会上个别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问题,重点加强了对劳动者生存权、人身权、财产权、自主择业权、劳动报酬权、知情权等合法权益的保护,充分体现了社会法在平衡不同社会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劳动合同法》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作为立法目的和宗旨,通过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针对目前社会上个别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问题,重点加强了对劳动者生存权、人身权、财产权、自主择业权、劳动报酬权、知情权等合法权益的保护,充分体现了社会法在平衡不同社会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三农点滴     
政策●“工资条”可作为劳动关系的凭证没签劳动合同也能通过其他办法来确定劳动关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发布《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规定,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国家临时收储65亿公斤小麦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在夏收期间,将按照冀鲁豫地区中等白小麦挂牌收购价…  相似文献   

17.
佛山市是开展劳动制度综合配套改革的先行市,早在1995年9月底已在全省率先对县以上国有、集体、三资和股份制企业全面实行了劳动合同制度。98%以上的企业和职工都依法签订了劳动合同。以劳动合同来依法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有力地保障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和企业生产的发展,对佛山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和保持社会大局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劳动者的就业能力较弱的情况下,严格限定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合同权限的范围,对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在现实中,有大量的用人单位误用《劳动法》中相关法律规定,滥用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权,强制解除劳动者的劳动合同,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因此,为了有效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必须对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限进行严格限制,除了《劳动法》第二十九条中关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定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外,用人单位还会有以下七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劳动合同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形式,也是确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基本前提,在劳动法中占据核心地位。近年来,一些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不注重职工的合法权益,把依法签定书面劳动合同视为可有可无的事情,引发了大量劳动纠纷,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所谓事实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未按法定要求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双方都承认劳动关系存在,并相互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状态。在我国现行的劳动法律、法规中,由于片面夸大书面劳动合同的作用,实践中至使不少事实劳动关系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常常得不到及时应有的保护,并因此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对此急需从立法、执法等各个方面加强对事实劳动关系的保护,以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