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其中明确了发展夜间经济、打造夜间消费场景和集聚区的重点任务,拉开夜经济新一轮发展序幕。这三年多来,全国多地提出发展夜间经济,发文出策促进夜间消费活力。夜游、夜购、夜食、夜读、夜娱等不断兴起,带动购物、餐饮、文化、娱乐、旅游等多个产业,夜经济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一大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夜经济已成为城市居民生活和消费的热点,也成为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辽宁省可采取建设"浑河上的夜沈阳""、海上夜大连"等夜旅游项目和推行"微商业圈"商业地产建设模式等方式,制定适当的政策措施,力争在夜间旅游、夜间餐饮与娱乐、夜间购物和夜间休闲等四个重点领域有所突破,从而为辽宁省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力。  相似文献   

3.
发展夜经济是拉动消费增长、增强城市经济实力的重要出口,也是城市“网红变长红”的关键一招。文章基于南京夜经济数据的分析研究,并针对夜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提出对策措施,旨在进一步促进南京夜经济发展,更好地助力其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4.
夜间旅游与夜经济: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萍 《改革与战略》2010,26(10):32-33,128
夜经济已经成为中国发达城市重要的消费形式和经济增长点。夜间旅游是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介绍了夜经济的兴起,分析了夜间旅游的特点和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就夜间旅游的开发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夜间经济的发展对于城市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天津打造"夜津城"效果显著,但依然存在文化元素缺失、特色不突出、业态不丰盈等问题.文章从文化场景理论出发,构建天津夜间经济文化场景,从生活文化设施、多样性组织、消费实践三个维度提出激发夜间经济活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内容、消费方式必然不断的发生变化。一般来讲,当一个地区的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标志着这个地区的消费水平由温饱向小康社会的转化:当人均收入达到3000美元,社会的消费将进入高消费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其中“夜经济”或“夜消费”就是一项重要的消费内容和消费方式,也标志夜消费由高收入阶层的一种消费向大众消费的转化。所谓“夜经济”,是相对于白昼消费而言的夜间经济活动。其特征是:就微观层面来说,消费者具有夜间消费的欲望并通过夜间消费获得满足,  相似文献   

7.
正东北经济呈现快速发展之势,发展"夜经济"可以说正当其时经过近几年夜景灯饰亮化,夜幕下的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等城市呈现出一派流光溢彩的繁华景象,为拉动夜间消费营造了有利条件。以沈阳为例,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沈阳已形成几大特色突出的商圈,如沈河区中街、金廊商圈、和平区太原街、西塔商圈、皇姑区长江商圈、铁西区北一路、北二路商圈等等,其产值占到全市服务业产值的40%。但是,东北城市的"夜经济"发展的隐忧依然存在。主要原因一是夜消费高峰受季节气候  相似文献   

8.
<正>聚焦临安这样一个距离主城区较远的非主城区,开展夜间经济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可采用的发展路径的探讨研究,可为非主城区或者偏远县市发展夜间经济提供借鉴夜间经济是现代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活动在时空上的延伸,已逐渐成为促进消费增长的新引擎。我国夜间经济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目前已形成包括“食、购、游、娱、体、展、演”等在内的多元夜间消费市场,已成为城市经济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夜间经济的发展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平衡和区域差异。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之间,同一城市的主城区与非主城区之间,  相似文献   

9.
发展夜间经济对激发文化创造、增加社会就业、提振消费需求和刺激经济发展等具有积极意义。自2004年以来,我国已有20余个城市出台夜间经济发展政策,部分城市取得一定成效,但整体而言仍存在城市特色未凸显、文化内涵缺失、配套不完善和统计指标体系未建立等问题。建议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做好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注重文化内涵培育、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建立统计指标体系、推动政府与市场合力等方式推动夜间经济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玖灵  谢宝剑 《南方经济》2022,41(10):54-72
发展夜间经济,刺激夜间消费是打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目前的夜间经济发展呈现较大的南北差异,其背后的深层影响因素是什么,目前未有定论。考虑到南北在自然条件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为气温的不同,文章讨论了气温影响夜间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并以此对夜间经济发展的南北差异进行解释。随后结合高德地图的兴趣点数据,计算了夜间经济场所的兴趣点(POI)密度,用以衡量城市的夜间经济发展水平,并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夜间经济整体呈现南强北弱、东高西低的发展格局。气温对夜间经济的发展具有显著影响,气温每升高1%,城市夜间经济发展水平提高0.484%,在更换变量和剔除部分样本后,该结果依旧稳健。除气温外,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经度、日照时长、产业结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以及每万人公交车数量对城市的夜间经济发展均具有显著影响。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气温对东部发达地区的影响要小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进一步的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气温对夜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随着夜间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减小。文章的实证结果表明气温偏高的南方城市在发展夜间经济方面具备一定的自然条件优势,因此夜间经济的发展有可能进一步拉大南北差距,我们要谨防夜间经济蓬勃发展背后隐藏的区域发展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沈阳夜经济快速发展,这既得益于沈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还得益于人们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的转变.夜经济不仅给沈阳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还在影响着消费、需求、就业以及城市的软环境.可以说,夜经济已成为沈阳经济的新增长点,为活跃地区经济和优化沈阳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夜间经济是现代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城市知名度、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近十年来,沈阳市夜间经济发展迅速,相关的业态已初具规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通过完善规划、做好服务工作等政策措施,进一步提升沈阳市夜间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3.
柳刚 《辽宁经济》2012,(9):64-65
过多地依赖投资和出口往往会造成经济增长的不可持续"。十二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主流,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成为我国也是辽宁经济的着力点。本文在剖析辽宁省投资与消费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扩大内需促进辽宁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依托地铁交通的建设而形成的地铁经济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地铁红利",产生了如推动城市商圈发展、带动消费增长、促进相关产业链发展、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等社会经济效益。随着都市经济圈的进程加快,这些"地铁红利"也将辐射整个城市群。本文主要探讨了城市地铁交通建设对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赵晔 《东北之窗》2014,(19):61-61
正作为一种舒缓压力的休闲性消费经济,"夜经济"是白天经济活动的延续,更成为了城市经济、文化与生活水平的缩影。近年来,"夜经济"在国内外许多城市迅速发展并不断壮大起来,成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发展夜经济,不妨借鉴国内外城市的成功做法。一、按照消费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形成不同类别的夜经济集聚区。在纽约  相似文献   

16.
方婷  杨兴柳  刘洋  林倩 《特区经济》2022,(2):112-116
本文基于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及夜间经济供给方的深度访谈,对海南夜间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海南夜间经济消费主体以年轻群体为主;夜间经济发展潜力大,消费需求呈多元化趋势,但同时也存在宣传力度较弱、地区发展不均衡、夜间产品供不应求等问题.宣传力度、人均收入、基础设施、产品以及居住情况等因素共同影响海南夜间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十二五"时期是甘肃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引擎之一,对甘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拉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总结甘肃消费支出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甘肃消费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推动消费增长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谢春山 《东北之窗》2014,(19):59-59
正夜经济是当今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大连作为我国最佳优秀旅游城市与10大休闲城市,发展夜经济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为改变夜经济发展缓慢这一局面,大连市政府于2011年正式开启"北方不夜港"工程。重点打造"两核、两带、七  相似文献   

19.
一、发展知识经济的制约因素知识经济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 ,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简称。目前辽宁工业经济发展程度较高 ,社会化知识水平、城市化水平较高 ,拥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科研队伍相对较强 ,同国内其他地区相比 ,辽宁初步具备先行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和契机。但辽宁传统产业比重过大 ,支柱产业和主要制造业“软化”程度低 ,知识型相关产业成长较慢 ,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科技教育投入不足 ,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辽宁发展知识经济 ,开发人力资本 ,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压…  相似文献   

20.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房地产业,在投资和消费领域驱动经济增长,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促进相关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