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产率增长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扩展的索罗模型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过去20年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平均为13.5%,这一贡献主要归因于技术进步。未来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将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2.
许冰  崔友军 《特区经济》2006,211(8):375-376
本文以扩展的“索洛余值”模型为基础,利用多元非参数模型的局部线性估计,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技术进步率的变化以及资本、劳动力、能源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得出结论,我国经济增长中劳动力的贡献率逐渐降低,能源的贡献率基本不变,而投资和技术进步在产出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山西省1990-2012年四种能源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统计分析,通过ADF单位根检验,利用计量模型,对山西省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促进山西省经济增长的能源消费中电力消费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由此提出一是加大能源产业科技投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二是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1953-2006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进步间的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进步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Chow检验结果表明1978年的因果关系没有发生变化。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在长期内,存在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双向因果关系;而在短期内,只存在GDP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5.
依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建立扩展的索洛模型,对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人力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大于物质资本,以技术进步为代表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现阶段性特征,是转型期经济可持续增长源动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出口扩展型总量生产函数模型,利用1982~2006年的GDP、服务贸易进口、出口、进出口、资本投入以及劳动投入的数据,分析中国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论表明,1983~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总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平均为18.90%,中国服务贸易总体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低,其中服务贸易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进口的贡献。文章最后得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中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方法将考虑人力资本与能源消费的经济增长分解为人力资本、复合物质资本、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四部分,探寻其经济增长的源泉,并对西部大开发前后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以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能源消费为代表的要素投入和以技术进步、效率提高为代表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几乎相等;但在西部大开发以后,以技术进步、效率提高为代表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呈现逐年上升的良好趋势。采用绝对收敛方程考察了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四类因素的收敛效应,发现中国西部地区出现了显著地经济收敛,而这种结果是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物质资本积累的共同结果。采用Tobit模型深入分析了能源投入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约束的传导机制,结果表明,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8.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碳排放问题也日趋突出。本文以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模型为基础,对北京市1980-2016年的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考虑了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和城镇化水平三个控制变量对碳排放的影响,建立了扩展的库兹涅茨模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北京市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N型关系,且目前处于递增阶段;第二,北京市碳排放量还受到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和城镇化率的影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和能源强度对碳排放有正向的拉高作用,城镇化率对碳排放有拉低的作用。最后本文提出了对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传统Solow模型基础上纳入产业结构因素,并将资本投入分为国内资本投入与国外资本投入;然后运用该扩展的Solow模型对天津1991—2009年的经济增长进行了全要素分析.并按照天津市的经济发展特点进行了分阶段研究。结果表明,90年代以来天津经济平均年增长率为13.4%,其中国内资本的贡献率为53.3%,国外资本、劳动投入、产业结构及TFP(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16.9%、0.4%、0.14%、29.3%。分阶段来看,TFP对天津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下降:但进一步分析发现,外资的有效利用率低及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导致TFP的贡献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制约了天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扩展的熊彼特模型研究了能源绩效与可持续增长的关系,并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A)和面板数据(panel data)模型对跨国样本1992~2008年的数据进行了检验,发现经济增长方式在从固定资本驱动向人力资本驱动转变时能够有效改善能源绩效。在对处于工业化阶段的样本检验中发现,工业比重上升会改善能源绩效,而到了工业化后期则会出现抑制能源绩效的现象。在对外贸依存度的检验中发现,经济开放程度与能源绩效呈负相关关系,表明对于国际贸易的过度依赖容易导致一国能源技术进步迟缓。最后,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本文运用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对广东省1985~2008年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贡献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融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也日益提升。对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重要"贡献者"的理解,不能局限于自身在统计意义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更应看其对世界各国产生的拉动作用。本文从全球投入产出模型出发,推导了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其他国家拉动系数及实际带动量的测算框架,利用OECD-ICIO提供的2005-2015年全球投入产出数据,在整体、国别和区域三个层面上,具体测算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结果表明:①样本期间内中国对世界经济拉动系数整体呈上升之势,有些年份对部分经济体经济增长实际贡献近1个百分点,所做贡献巨大;②中国对世界经济实际贡献与区域价值链有关,在全球价值链三大板块中,由于中国处于亚洲价值链核心,从而对亚洲地区经济增长贡献最大;③从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所依托的贸易方式看,相较于一般贸易而言,加工贸易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更大。本文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是经济全球化受益者,更是贡献者"的本质,而且对于全球化背景下对如何实现经济更好增长也有重要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动态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采用最新发展的有向无环图技术方法,对中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动态关系展开深入研究,并结合递归分析方法,考察增长-能源-排放关系随时间的演变轨迹。研究结果表明,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现阶段任何大规模节能减排的措施都将不可避免地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影响。本文发现,中国存在着由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链,随着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排放将进一步增加,中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是十多亿人口生存、生活、发展的客观需要。不顾中国人口规模庞大等基本国情,一味地要求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承担与发达国家相同的减排责任,将可能延缓乃至阻碍低碳经济在欠发达国家(地区)乃至全球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4.
设备投资、体现型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跨国经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古典模型往往只强调设备投资对产出增长的资本深化效应,而忽略其技术进步作用。实际上内嵌于设备资本的体现型技术进步是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它与非体现型技术进步共同构成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本文将S-N时期模型扩展为ETC两部门模型,并以发明专利计数来量化体现型技术进步。本文对26个国家或地区在1980~2004年期间的经验分析显示,设备投资在GDP中的比重每提高1%,劳均GDP增长将提高0.393%;设备资本的ETC对TFP增长的平均贡献为35.82%;比较分析显示,包括中国在内的六个新兴经济体的ETC对TFP增长的贡献要高于发达国家4.78%。为保持经济的持续性增长,中国应转变资本投资结构并加强对设备资本的研发。  相似文献   

15.
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增长的比例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胜  刘朝明  涂瑞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2):45-49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国内外的众多文献中得到了系统的表述。但与此相关还需要解决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GDP增长与能源消费增长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文章通过对能源消费数据的修正处理以及C—D生产函数模型进行扩展,揭示了能源消费增长与GDP增长之间的内在比例关系,这对政府的宏观经济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教育生产函数模型对中国各省市1996~2004年间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十分显著的正影响。从地区间来看,东、中、西部地区教育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由高到低呈梯次分布。由此提出了中国现时期应该采用"因地制宜"方针制定教育投资政策,实现各地区经济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7.
虚拟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的经济增长理论往往重视资本、劳动、技术实体经济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忽视了虚拟经济因素对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借鉴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成果,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加入虚拟因子,得出虚拟因子对经济增长具有长期贡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环境污染、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控制了资本和劳动力变量的基础上,构建了多变量VAR模型,考察了1989—2009中国及分区域在环境污染、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对全国来说,分别存在从环境污染到经济增长、从环境污染到能源消费以及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三个单向因果关系。分区域看,东部沿海地区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和从环境污染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环境污染和人均实际GDP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中部地区存在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之间以及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西部地区显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存在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费的双向因果关系和从经济增长到环境污染的单向因果关系。此外,实证结果表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假说一中性假说、增长性假说和保护性假说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依次成立,即支持了本文所构建的基于EKC的环境污染、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把消费者时间分为工作时间、教育时间、闲暇时间,重点扩展了闲暇时间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和技术进步的外部性,将闲暇时间和教育时间同时引入经济增长模型中,分析了两种时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随后又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教育时间(即人力资本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有很大的拉动作用,同时,积极健康的闲暇活动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是由于我国处于工业化阶段,对闲暇的偏好还很低,总体上闲暇时间对我国经济增长有微弱的抑制作用。因此,合理安排闲暇活动和正规教育活动对我国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潘燕 《特区经济》2010,(7):261-262
本文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建立模型测算人力资本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计量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是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