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解决工程拖欠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拖欠施工企业工程款历来是我国工程建设中的老大难问题。拖欠工程款使施工企业难堪重负、处境艰难。国家曾下过很大决心根治这一固疾,但始终没有解决好,前清后欠,边清边欠日益严重。 一、工程拖欠款形成原因分析 主要有两个:一是非施工企业的原因;二是施工企业自身的原因。 1.非施工企业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设单位资金不足。有些建设单位不按基建程序办事,利用建筑市场竞争激烈,施工企业饥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仅就施工企业资金紧张的原因及其缓解对策谈点个人的意见.一、资本紧张的主要原因1“三角债”及企业垫资施工.众所周知,拖欠工程款一直是令施工企业头疼的难题.虽然在国务院清理“三角债”领导小组的统一布署下,清欠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前清后欠”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施工企业拖欠工程款又有上升势头.另外,企业垫资施工也是资金短缺的原因.按有关工程价款结算办法规定,甲方应预付25%~30%的工程备料款,而目前一些施工企业只能收以15%甚至更少的备料款.现在的建筑市场  相似文献   

3.
媒体关注     
■编刊读刊评短长说你说我说咱们■评刊热线电话:(010)68520349sgqygl@cacem.com.cn问:企业带资(垫资)承包工程,其中的垫资资金是否可以作为拖欠工程款计算?答:不可以。根据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严禁政府投资项目使用带资承包方式进行建设的通知》的规定,垫资(或称带资承包)是指建设单位未全额支付工程预付款或未按工程进度按月支付工程款(不含合同约定的质量保证金),由建筑业企业垫款施工。另外,建筑业企业用承诺垫资的方式,作为竞争手段,承揽工程。根据《关于组织开展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情况调查制定还款计划的…  相似文献   

4.
拖欠工程款一直是困扰施工企业的一个顽疾。据1994年5月调查,湖北省156家全民、集体大、小建筑安装企业,被施欠工程款总额高达4.6亿多元,其中中央部属施工企业11家,被施欠款达2.7亿多元;省属施工企业8家,被拖欠款近9千万元;地、市、县属施工企业137家,被拖欠款1亿多元。欠款单位中,拖欠1至2年的占38%;3至5年的占25%;5年以上的占15%。数额之大,时间之长,实为罕见。拖欠工程款的原因,一是建设单位投资不落实,造成资金缺口,无偿还能力;二是基建超规模、超投资或基建投资被挪用导致资金  相似文献   

5.
建筑市场债务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单位拖欠工程款,施工企业拖欠建材款,建材经销企业拖欠材料贷款,这是当今建筑市场的一条常见的债务链。 一、债务链的基本情况 笔者日前调查部分建材经销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的欠款情况。调查表明: 1.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施工企业拖欠建材款,建材经销企业拖欠贷款现象,在大建筑业(包括建材生产、建材经销、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等)的经济运作系统中存在普遍。 2.无论建材经销企业还是建筑施工企业,拖欠款的代数和一般为正数(他欠大于欠他),帐面体现盈利。  相似文献   

6.
马达 《冶金财会》2003,(6):30-31
当前,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严重短缺的现象,不仅影响了正常施工生产经营的开展,有的企业甚至连职工工资都不能按时足额发放。究其原因,除受国家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外,主要是企业的应收账款回收困难,资金难以及时收回。下面就施工企业应收账款回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做一浅显分析。一、存在的问题1.建设单位的问题。应收账款回收困难,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就建设单位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工程伊始建设单位资金不到位,企业垫资施工,致使资金收回困难。(2)建设单位在施工中大量拖欠工程款,且在项目竣工后长期拖欠,导致应…  相似文献   

7.
拖欠工程款,是指发包单位(业主)在报告期末按照合同约定应当向建筑业企业支付而未支付的工程款项。水利部高度重视解决水利工程拖欠工程款问题。拖欠工程款给整个建筑行业乃至社会的经济秩序及稳定都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工程拖欠款问题的产生和恶化原因是多方面的,应加强对清理水利工程拖欠工程款工作的领导;加强对水利建筑市场的监督管理;规范企业行为,增强企业的工程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8.
对于政府拖欠工程款,施工企业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无计可施,但对于社会投资项目,施工企业还是可以采取有效手段防范拖欠的。尤其是利用签证索赔管理,可以在工程进行中最大限度地“击破”业主的不良用心。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建筑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低价中标、垫资施工搞得施工企业“找活难、赢利难“;建设单位大量拖欠工程款,更使得有些施工企业帐上盈利库里却没有钱。甚至连职工工资都发不出。要扭转施工企业的困难局面,对于工程款,一是要事先防止形成长期拖欠;二是对已经拖欠的要有切实有效的清欠办法。  相似文献   

10.
由于种种原因,工程竣工之后,不能及时清理甲、乙双方之间的经济帐目。这种现象,过去也时有发生,但是象近几年拖欠工程款现象之普遍,数额之大,时间之久,则是少见的。对于有些施工企业来说,拖欠工程款简直是一种致命的灾难。鉴于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一再强调要解决好这个问题。近两年来,河南省在解决拖欠工程款方面卓有成效。1986年收回拖欠工程款占整个拖欠款的30.6%,1987年上升到48.5%,可以说  相似文献   

11.
<正>一、工程质保金的含义工程项目质保金是指为落实项目工程在缺陷责任期内的维修责任,建设单位(业主)与施工企业在项目工程建设承包合同中约定,从应付的工程款中预留,用以保证施工企业在缺陷责任期内对已通过竣(交)工验收的项目工程出现的缺陷(即项目工程建设质量不符合工程建设强  相似文献   

12.
发包人拖欠工程款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普遍现象,因而工程竣工后如何清收工程款,已经成为施工企业最头痛的难题,笔者就此给施工企业提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河南清理回收拖欠工程款工作,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密切配合,经过各地、市“清拖办”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两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一、全省“清拖”工作开展情况:近几年来,建设单位拖欠施工企业工程款的现象日趋严重。拖欠工程款的大幅度增加,不仅造成施工企业流动资金紧张,严重影响了施工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且增大了银  相似文献   

14.
工程款拖欠是一个复杂的深层次问题,涉及到国家经济体制和秩序的方方面面。拖欠款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2002年全国平均为18.2%,2003年为15.9 04年为18.5%。房地产项目是出现工程款拖欠最多的,其次是公共建筑项目,建设资金不到位结算、施工方垫资是导致工程款拖欠的三个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拖欠工程款是当前经济领域的一个痼疾,不仅严重影响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而且破坏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和谐稳定。国务院高度重视拖欠工程款问题,2004年后组建了由建设部牵头,17家单位组建的国务院清理拖欠工程款部际协商会议,并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下发了国办发[2004]78号《关于进一步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意见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各地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组建了相应了清欠工作机构,主要由政府管理部门牵头,采取经济、法律,并附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开展清欠工作。在全国上下的努力下,经过近3年的时间,2004年施工企业申报的2003年底前竣工工程的拖欠工程款已基本清理完毕,完成了清欠任务,受到了社会各界和企业的好评。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建设领域工程款拖欠的特征和成因,结合国家政策文件,提出了应该采取规范建筑市场、健全建设领域法律制度、完善工程担保制度、加强建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和提高承包企业风险防范意识等相应措施,以及构建防范工程款拖欠长效机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逐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拖欠施工企业工程款的问题也日趋严重,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企业为了收回这些拖欠款,建立了相应的清欠组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然而,拖欠工程款却越清越多,使企业不堪重负。施工企业处于“不干工程活不了,干了工程也难活”的两难境地,严重地阻碍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素来守信重诺,上至王者的“君无戏言”,下至黎民百姓的“言必信,行必果”,诚实守信已成为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基本原则,也是施工企业的立身之本。目前,我国施工企业领域里存在着不讲诚信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在招投标过程中,存在买标、串标、雇陪标和挂靠投标等违法现象;工程在承发包过程中,所谓的“介绍费”“中介费”、违法分包“管理费”,将工程款层层剥皮;建设单位拖欠施工的工程款、施工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严重。根据有关研究表明,我国一些企业因为信用不高乃至失信,导致了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约6000亿元。施工企业领域诚信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建设业主大量拖欠工程款,使部分施工企业已陷入危险的困境,分析指出拖欠工程款的根源所在:“是管理体制和市场管理混乱,施工队伍膨胀太快造成的”,因此只有抓住拖欠款这个重要环节,才能使建筑施工企业起死回生,改革才能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20.
《施工企业管理》2005,(3):69-70
近日河北省政府发出《关于解决建设领域政府投资项目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通知》,要求分类解决省本级政府投资项目拖欠工程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