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庆  任永欣 《新财富》2007,(7):16-19
低利率、被低估的汇率、企业出色的盈利能力以及有利的外部环境推动了中国经济在2007年的进一步增长。我们将2007年中国GDP的增幅从先前的9.3%提高到10.5%,消费者价格指数则从2.5%调整到2.9%;2008年的GDP增长从8.5%提高到10%。[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产业,资金成本的高低或利率的高低不仅决定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速度,也决定了房地产炒作与投机的程度。尤其是在我国这种以银行为主导的融资体制下,利率的变化更决定了房地产市场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翟玉忠 《商界》2005,(6):18-18
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并来能让中国经济有效降温。  相似文献   

4.
上半年的中国经济增长超出了大多数机构的预期,随着7月下旬央行再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宏观调控再次成为中国经济领域中最引人瞩目的事件。哪些关键要素支配着中国经济的走向?决策者应当或可能通过何种途径引导全局与微观的发展?瑞士信贷、巴克莱银行、摩根士丹利、高盛、德意志银行等国际投资银行的经济学家给出了各自的判断和建议。虽然观察角度与研究结论不尽相同,大行们几乎一致认同下半年继续调控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而利率调整和人民币汇率改革则是他们关注的两个焦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赵代波 《商界》2004,(8):20-21
颠簸着挺过痛苦的2001~2002年,以为可以从此过上做什么生意都赚钱的好日子,谁知宏观调控当头一瓢冷水,中国企业家高昂的热情一天一个温差,黯淡下来。  相似文献   

6.
马骏  李璐 《新财富》2005,(1):36-37
2005年中国经济将略有回落,GDP增长从9.3%回落至8.4%,但国内消费的强劲支持将减低增幅下跌的风险。由于CPI回稳在3%左右,政府加息动力不足。另外,在当前对人民币升值呼声高涨的情况下,短期内浮动汇率的可能性几乎为零。6-12个月后,可能会有年均约3%的小幅升值。  相似文献   

7.
加息迫近     
2.2%的CPI同比增幅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浇灭了市场对于中国央行加息的预期。而市场较为普遍的判断是,鉴于去年天量的信贷投放,未来通胀几乎不可避免。但是加息可能导致的连锁反应将更加令人困扰。加还是不加?何时加?央行的货币政策正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相似文献   

8.
《市场周刊》2004,(26):1-1
今年以来,在中央一系列调控措施的综合作用下,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开始得到缓解,薄弱环节得到加强,整体经济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基础上更趋稳健扎实。这表明,面对复杂形势,中央所采取的各项方针政策是及时、果断和富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9.
新近出炉的上半年各项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和部分过热行业生产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遏制,货币信贷增幅明显回落,基础产品价格涨势趋缓,农业生产形势出现重要转机,消费市场稳步发展,对外贸易增势强劲,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较多,就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海关》2005,(1):18-19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中长期上调幅度大于短期。从利率走势看,这是中国最近9年来的首次加息,加息意味着宏观调控开始从“行政管制主导”转向“市场调节主导”。此次利率的调整,同时也伴随着利率的市场化改革,是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促进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根本途径,但央行加息对外贸生产出口企业将产生的不利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正>房地产业目前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直接与GDP增长相关。对于近年楼市大涨的行市,我国政府采取的对策是宏观调控,但截止到目前似乎尚未完全达到调控的目标,居高不下的房价依然是各界热议的焦点。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首先应从房地产业对中国经济的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高善文 《新财富》2004,(7):16-16,19,22
最近披露的5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开始明显放缓,这引发了人们对于硬着陆的担忧。通过深入分析和比较1993年和2004年整体经济状况的异同。我们认为,尽管目前行政主导的调控措施带来经济硬 着陆的风险不容忽视,但2004年仍具有更好的条件实现软着陆。  相似文献   

14.
《华商》2010,(1):12-13
历史也是一个钟摆,它会告诉我们凡事不能讲究绝对,要讲究平衡。市场不见得是万能,同样宏观调控也不是万能的。  相似文献   

15.
<正> 今年7月31日,经济学界的一些学者在北京金融街召开了“宏观调控形势研讨会”,我也为会议准备了发言稿。我认为从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来看,2003年下半年我国开始实施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目前的经济运行状况良好。但这一轮宏观经济调控却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6.
杨长富 《北方经贸》2000,(1):184-185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一)加强宏观调控是克服"市场失灵"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是别的机制无法取代的.但市场不是万能的,有其局限性,这就是所谓的"市场失灵".在"市场失灵"的领域,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必要的.市场失灵表现在许多方面,主要有:①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这样的产品: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其特点是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排他性;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及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公共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市场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是失灵的.  相似文献   

17.
18.
19.
最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四川考察工作时强调,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仍然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各地区、各部门要继续落实好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切实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实现今年的各项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20.
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央行)在10月6日突然决定加息,将其政策利率从3.0%提高25基点至3.25%。加息的时间早于市场预期。澳大利亚央行的举动标志着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紧缩周期的正式启动。我们估计,澳大利亚的政策利率明年底之前还将上升125个基点。今后的几个月之内韩国可能会开始加息,明年年中欧洲央行将会跟随。针对中国的货币政策来说,笔者认为有以下五个方面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