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制订标准的主体和适用对象不同。新税法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订、税务机关贯彻实施的;而会计制度、准则是由财政部制订、贯彻实施的。新所得税法规范的是所得税的处理,即我们通常说的税务处理。会计制度、准则规范是会计处理。如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及缴纳企业所得税,需按新税法的规定进行处理。如何确认收入利润,需按会计制度、准则的规定进行处理。这是两种不同的业务处理,一种是如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另一种是如何确认收入利润。  相似文献   

2.
浅谈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利润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取得的,主要体现了公允客观的原则,目的在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应纳税所得额是根据税法的公平税赋原则确定的,目的在于保证国家税收的稳定性、征收的有效性和税赋的公平性.二者必然要产生一定的差异.正确地理解和处理这些差异,对于处理好会计核算与纳税的关系,对于纳税人正确地进行会计核算,准确地计算和缴纳企业所得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李玉萍  LIYu-ping  郑丹ZH  NG  n 《价值工程》2014,(4):158-159
随着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的改革与国际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逐渐倾向于分离模式,因而财务报告披露的会计利润与纳税申报的应纳税所得之间必然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差异。本文对这两者主要内容、差异的表现形式及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自2006年中国企业会计准则调整了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缩小所得税处理原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但新会计准则与现行所得税法在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多差异。本文从基本假设方面、收入确认方面、公允价值计量方面、扣除项目方面进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会计政策服从和服务于会计目标,税收政策服从和服务于税收目标.税收政策是会计工作的环境因素,它制约和影响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披露方法;会计政策是税收制度的实现基础,它决定和影响税收政策的实现.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适度分离模式,即会计政策和税收政策既有统一性,又有独立性,针对具体的会计事项,规定不同的处理原则和方法,使两者之间保持差异.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所得税会计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新所得税准则的颁布改变了以往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所得税的核算办法,引入了暂时性差异的概念。本文重点探讨暂时性差异及有关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7.
税收处理固然以会计处理作为基础,但基于税收目的与会计目的不一致,相当多的涉税事务需要在会计处理基础上予以调整,调整方法一般有二,一为永久性差异,一为暂时性差异,而暂时性差异的处理尤为重要,往往是前期调增(减),后期调减(增),远比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所得税会计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新所得税准则的颁布改变了以往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所得税的核算办法,引入了暂时性差异的概念。本文重点探讨暂时性差异及有关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特别是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改革,使我国的税收制度与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分离越来越明显。因此,将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在财务会计系统外单独反映的税收会计便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10.
税务会计是在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基础上,按税法的规定进行调整,计算出各税种的计税依据(主要是应税收入和应税所得)和应纳税额,并进行纳税申报和税务筹划。税务会计调整是将会计收益(利润总额)、会计收入、应交税金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所得或税收收益)、应税收入和应纳税额。财务会计利润总额与企业所得税税法中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按产生原因和性质可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何谓亏损?其通常有两种分类:一是指会计上的亏损,即利润总额为负;二是指税收上的亏损,即应纳税所得额为负。税收上的亏损与会计上的亏损之间的差额为纳税调整额。利润总额为负,按税法的标准来看,只表示企业有可能是亏损的,因为其是按会计准则或是会计制度的要求计算出来的,其口径与税法的要求可能会存在一定差异,需要经过纳税调整才能结转以后年度在缴纳企业所得税之前抵扣,因此下文中所指的亏损均是针对税收亏损而言的,但另有说明的除外。  相似文献   

12.
税务会计是在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基础上,按税法的规定进行调整,计算出各税种的计税依据(主要是应税收入和应税所得)和应纳税额,并进行纳税申报和税务筹划。税务会计调整是将会计收益(利润总额)、会计收入、应交税金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所得或税收收益)、应税收入和应纳税额。财务会计利润总额与企业所得税税法中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按产生原因和性质可  相似文献   

13.
宋霞 《财会通讯》2004,(2):62-62
企业进行涉税业务处理时,是以财务会计资料为基础,对与税法规定相冲突的项目.或出于税收筹划的需要进行纳税调整,并作出相应的会计核算。所以,明确会计与税务要素确认的差异,对做好纳税申报及会计核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由于国家规定的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在确认和计量收入、费用、损失时遵循不同的原则,从而导致企业按企业会计制度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与按税收法规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产生了差异,即永久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下面,笔者就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企业会计政策和盈余管理等方面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影响其发展的因素也发生了一些改变。为了了解我国会计和所得税之间的关系,以及盈余管理探究等方面的问题,本文主要对会计-税收差异水平的计量方法进行归纳,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会计-税收差异水平产生影响的地区治理环境差异,实践证明,会计盈余受会计-税收差异水平的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16.
<正>企业的资产业务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长期资产及流动资产的计价以及相关的折旧、摊销等业务的处理。由于会计与税法在制定目标、原则运用等方面差异的存在,资产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也存在差异。税法坚持计税成本不变原则,会计上的谨慎性原则、重要性等原则在税法中不允许采用。相对会计中资产的入账成本,税法强调计税成本的刚性。并且对资产的计价、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做出了有别于会计处理的具体规定。对于企业计算的会计利润,必须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必要调整之后,才能成为应纳税所得额。  相似文献   

17.
会计和税收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服务于不同的目的。会计核算必须遵循一般会计原则,其目的是为了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以及财务状况变动的全貌,为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而税收是以课税为目的,根据经济合理、公平税负、促进竞争的原则,按照有关法规确定一定时期内纳税人应交纳的税款。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处理与税法处理差异比较,归纳出不同点,然后用举例的方式对两者差异进行说明,便于大家更好理解和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与应交所得税。  相似文献   

19.
按照“资产/负债观”的收益理念,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的差异表现为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本文从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和再确认环节对暂时性差异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归纳了“资产/负债观”下的暂时性差异与“收入/费用观”下的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一、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差异(一)会计处理在会计处理上,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追加或收回投资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