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平与效率:合作社组织的思想宗旨及其制度安排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合作社的内部矛盾性分析  合作社是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 ,其经营宗旨具有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的双重目标。合作社首要、基本的特征是一个民众结社组织 ,这体现了对每位社员公平的一面 ,有别于纯营利性企业 ,如公司———以利润最大化即经济效率为目标。另一方面 ,合作社还是一个企业 ,其结社的目的并非要把商品经济制度所造成的现象全部推翻 ,而是保护社员从社会统治与经济剥削的双重压力下解脱出来 ,并满足他们共同的需要 ,这体现了合作社追求经济效率的一面 ,有别于一般的社团组织 ,如慈善团体———以某种社会理想如社会公正为目…  相似文献   

2.
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欧洲为代表的市场合作社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新一代合作社是世界各国合作社的两种主要模式.与新一代合作社相比,市场合作社的经济效率相对较低,如管理人员缺乏激励、对管理者的监督成本过高、决策效率过低以及资本筹措能力不足等等.市场合作社的制度"缺陷"是以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为依据,与股份公司等营利企业比较而言.虽然这些"缺陷"的存在削弱了组织的营利能力--更高的经济效率,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合作社能够成为合作社--创造了社会公平.在目前我国的合作社实践中,一些社员(尤其是大户社员)的行为,已经显示出他们在客观上存在对于新一代合作社的制度需求,所以,如果我们能在不断完善现有合作社制度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创新制度,就会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快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现行农地制度中公平与效率的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与效率是我国农地制度变迁一直面临的两难抉择.我国农地制度的变迁过程与其说是尝试不同的制度安排过程,不如说是公平与效率的博弈过程.现行农地制度中农地分配、农地调整、农地流转、农地征用等方面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本质上都是公平与效率的博弈.我国农地制度进一步变迁的方向是实现公平与效率并重.  相似文献   

4.
建立健全合作社分配制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分析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合作社是农民自己的经济组织。农民通过这种方式的自我组织化,可以化解市场交易中的成本,可以通过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是本文对合作社的基本看法,合作社就是农民自己增加收入的组织。分配制度是合作社实现农民利益的重要途径,是农民利益实现程度的重要表现,因而也是合作社农民经济组织属性的突出体现,这正是分配制度的重要性所在。分配制度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它是合作社制度的核心构件,分配制度建设是合作社制度创新的关键所在,因为分配制度是合作社产权、合作社企业家的治理和治理机制等的体现和折射,又是合作社发展的经济绩效的反映。分配制度的重要性与目前的研究现状相比,明显滞后和不相称,说明合作社的分配制度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交易成本包括事前准备合同和事后强制执行合同的成本,与生产成本不同,它是履行一个合同的成本。经济组织主要是为了节约频繁或有风险的市场交易成本而创造出来的。经济组织是一种制度安排,制度环境影响人们对不同制度安排的选择,并在制度变迁中起到重要作用。节约交易成本: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发育的种子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进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逐步形成了以农户家庭分散经营为主的农业生产格局,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成为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种制度安排实现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  相似文献   

6.
合作社制度及专业协会实践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8,自引:1,他引:67  
合作社是一种高成本组织,导致组织成本较高的原因就在于其特定的组织目标,因此,高额的组织成本只能通过制度调整来削弱,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根据社员对组织收益需求的变化来不断调整制度,是合作社保持师大生命力的必要条件,农村专业协会也具有合作社的基本特点,要推动专业协会的组织发展,提高专业协会的市场替代能力,就要降低其制度实施成本和服务供给成本。  相似文献   

7.
公平与效率的消长及平衡一直是制度变革所要解决的核心命题。作为林业大省和经济大省的广东,在新一轮集体林权改革中,没有推行以耕者有其山为目标的均山制改革模式,而是设计了均股均利的创新制度安排。本文研究认为,无论是从目标选择还是改革实践来看,这一制度安排均呈现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中国实用主义合作社理论是创新还是臆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的农民合作社理论主张成员包括农产品生产者和非农产品生产者,剩余按出资和惠顾两种标准分配,呈现多元特征,试图通过不同类型成员分享所有权来加强对于他们的激励,本文称之为中国实用主义合作社理论。本文分析了这一理论的成员构成、所有权分配、以谁为主导、基本设想等内容。实用主义合作社理论在制度设计上破坏了合作社的效率机制,其倡导的农业组织形式没有成为通向规范合作社的桥梁,实际结果偏离了合作社社会功能和生产者组织界定,走向了非合作社农业组织。这一理论不是合作社运动与国情结合的产物,不符合世界农民合作社制度发展趋势。本文认为实用主义合作社理论不是创新而是臆想,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发展理念、不同涉农团体的利益安排。  相似文献   

9.
任何经济组织 ,不论是微观经济组织还是宏观经济组织 ,都是一种或一系列制度安排的外在表现形式 ;经济组织的内核是其内在的、规定其本质的制度安排。把经济组织和制度安排看成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 ,是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一。这一基础性的论点 ,对目前中国农村现实问题的研究 ,却提供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思路 ,一种通过制度变迁实现农民组织化的新思路。这一思路 ,就是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出发 ,将合作社和乡镇企业都看成农民的经济组织 ,对两种微观经济组织的内在制度变迁进行相互比较和参祥 ,进而寻找农民组织化的有效途径。(一 )我们提出…  相似文献   

10.
"中国渔业互保协会在实际运行中采用了"合作组织+行政辅助"的运作模式,这种模式的缘起在于渔民的自组织成本高于官方组织成本这一现实,两种成本之比决定了"合作组织+行政辅助"这一制度安排动态变动的边界。在这一制度安排中,实现了政府、协会本身和协会会员之间的三方正和博弈状态。本文对于中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及研究亦具有样本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