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世界的经贸话语体系主要建立在以西方贸易理论为基础的框架之下,西方主流发达国家占据着国际经贸话语权,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力量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时代呼唤构建新国际经贸话语体系.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有着深厚的中国特色贸易理论基础,是对西方国家主导的传统贸易理论的超越,在利用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助力多边经贸关系形成和巩固的同时,通过制度创新丰富自贸区的应用场域,有效增强了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能够助力构建公平公正的新国际经贸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2.
英国学派的发展、贡献和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学派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既具包容性又具独特视角的一个学派。它以反思现实主义、理性主义和革命主义3个传统为研究基点,取格劳秀斯的理性主义为思想本源,确立了以“国际社会”为中心概念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把阐述国际体系的霍布斯现实主义与强调国际秩序的格劳秀斯主义结合了起来,为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对话提供了可能性。它所阐述的国际社会的构成特征,事实上与建构主义也有共鸣。英国学派的多元化思想、传统主义研究方法以及注重民族话语的研究思路,对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创建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疆由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不断汇聚,碰撞,最终形成了新疆多元并存的文化现象。在社会转型期,新疆社会存在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4.
城市边缘区空间重构的驱动机理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学广 《特区经济》2012,(10):251-254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生产方式变革和资本积累体制变迁推动着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经济体制转型和城市空间重构,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市空间增长的前沿阵地和社会异质性最强的地域类型,其驱动机理研究成为当前世界城市研究的热点。西方相关研究在结构-行为-社会行动者三个维度上不断实现理论整合,但考虑到我国独特的制度演化路径和社会经济结构,城市边缘区空间重构机理的构成和运作方式迥异于国外。国内当前研究成果偏重于宏观结构性驱动因素分析,而在相对微观的行为因素和关系因素研究方面还有待深入。因此,强化空间重构的行为过程和社会行动者关系研究,对于推动城市边缘区空间整合与社会融合,研拟空间重构调控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改革关键期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新形势下,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信息网络快速发展以及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等诸多挑战。新形势下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应着力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与实践,强化舆论监管机制,净化网络环境,建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校外租房的社会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在社会化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空间,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社会空间区别于又包含着物理空间,主要强调结构空间的心理和社会意义。社会空间可以区分为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分别用于描述社会空间的公共性、共享性和独占性、排他性。大学生校外租房现象,源于成长中的学生对于自主生活空间,也就是私人空间的追求。探讨大学生校外租住问题的解决之道,需要从对社会空间尤其是私人空间的分析和研究入手。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以其独特的技术特性,为政治参与的新形式提供了发展的虚拟公共空间,在政治参与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网络政治参与是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形势下民众政治参与的一种新形式,是民众运用网络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一种新途径。当今社会生活之中,网民的情绪化与网络群体事件的频频发生常常与网络政治参与是密不可分的。网络谣言也使网络舆论引导难度加大,应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正确引导,依法治网,解决社会深层次矛盾等,以消除网络参与在舆论与社会生活之中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谭恩美的四部小说为分析文本,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其作品的女性主义,认为谭恩美作为一名女性少数民族族裔作家,在性别和种族上处于双重边缘性境地。于美国主流文化而言,她是“他者”;对以男权话语为主流的文坛而语,她亦是“他者”,这种复杂而痛苦的双重边缘性赋予了她的作品鲜明独特的女性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9.
城市空间包括地理空间、社会空间、经济空间.教育在这三种城市空间的建构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教育塑造特殊的地理空间并牵引地理空间拓展:教育创造了独特的居住空间并加剧空间分异:教育生产了商业空间和产业空间。从教育的视野解读城市空间的变迁是研究城市空间变迁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吴佳骏 《魅力中国》2014,(5):309-309
传媒是构建公共话语领域的最好的平台,以传媒为代表的公共空间是现代社会公共话语空间的主要形式,本文从传媒公共话语空间的意义与特征出发,探讨传媒公共话语空间的构建与拓展,以满足我国民主化进程及普通民众参与国家事务、公共事务、维护自身利益对媒介的期待。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作为世界文坛的巨匠,其独特的戏剧语言倍受世人称道.他依托当时社会自身的话语特点,提炼出了一套特殊的话语方式,让自创的话语在戏剧结构中充当刻画人物性格、揭示隐含主题的工具,以此来强化戏剧冲突和推动戏剧情节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谭恩美的四部小说为分析文本,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其作品的女性主义,认为谭恩美作为一名女性少数民族族裔作家,在性别和种族上处于双重边缘性境地.于美国主流文化而言,她是"他者";对以男权话语为主流的文坛而语,她亦是"他者",这种复杂而痛苦的双重边缘性赋予了她的作品鲜明独特的女性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网络公共话语空间已经成为公众就社会事务展开自由、集中的理性讨论,并以形成共识、产生公共意见的话语平台。良好的网络公共话语空间能够形成较好的议事论事氛围,能够真正发挥言论自由所应起到的例如针砭时弊、政策引导、精神学习等作用。但网络公共话语空间在发挥良性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网络行为失范现象,最为常见的即是网络谣言现象。谣言作为一种异化的信息形态,是伴随传播共生的社会现象。在网络这一打破过往时空限制的工具运用下其危害性更大,更应当引起我们的警惕与防范。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所处的环境和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网络在给意识形态传播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加剧了西方社会思潮意识形态的渗透,冲击了传统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话语体系,弱化了高校师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因此,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创新话语建设体系,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学生中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发展,为我国传媒利益的研究话语的变迁打开了空间。我国传媒的利益分析的市场导向话语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打破了纯粹的政治导向的宣传话语。改革开放的最后一个十年里,多种话语形式的存在、争论和融合,又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了对以上两种导向的话语纠偏。本文作者认为,单一的媒介利益的分析话语已经成为历史,多元、纷繁的利益分析话语取向代替单一的维度,是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6.
蒋晓艳 《魅力中国》2009,(31):156-157
作为中国影坛新生代的第六代导演在登场之初就表现出叛逆的姿态,在主流话语的夹缝中求生存。他们有着迥异于他们前人的独特艺术标签和很强的独创精神。本文主要从第六代导演独特的叙事策略入手,从它们影片所展现的城市边缘人群的生活状态,透视当今中国城市文化。选择了比较具有典型意义的四个叙事策略,分别阐释他们对当今中国城市化进程所出现的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人物     
《中国经济快讯》2012,(23):12-12
什么“首席经济学家”?我看不如叫“首席巫师”更准确。 ——长江学者、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邹恒甫微博中恶批一票主流经济学家,独特的话语方式得罪了一大批人,也让人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观察这个风光、复杂的圈子。  相似文献   

18.
马建国 《特区经济》2008,(2):290-291
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在现阶段的发展面临着组织边界的模糊与被犯,理念及象征系统的缺失与错位,动力支持系统独立性的欠缺以及其发挥功能的领域受限等困境。而在当前我国的社会结构规制之下,国家主导倾向十分明显,政府渗透和控制社会,一般意义上的非政府组织难以成长,且也有其必然的因果关系。公民社会的成长和壮大将从根本上改变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关系格局,从而为非政府组织的成长开拓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意识形态层面的较量总的来说是话语权的较量,国际话语权是国家和民族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还不够完善,国际话语权还比较弱。要从丰富我国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话语内容、提高我国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对外传播能力和注重我国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建构的细节设计三方面构建起具有强大引领力的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张雪萍 《黑河学刊》2013,(7):101-102,185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已然成为备受关注的政治主流话语之一,大学生作为社会生活中重要且具潜能的知识群体,承担着践行"中国梦"的重大使命。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深刻转型时期,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存在着某些缺陷与不足,而"中国梦"的宣传与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我们以为,在大学生中"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必须凸显时代性、包容性与感染力,同时,把尊重差异、创新形式、规范制度作为在当代大学生中践行"中国梦"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