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策风标     
5月起对进口奶粉"严检"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新版《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5月起将对进口奶粉实行"批批都检"和"项项都验"。业内预计,洋奶粉进口检验成本的增加,或导致其再次借机涨价。据了解,新《办法》增设  相似文献   

2.
针对涨价原因,众品牌纷纷拿配方升级、换装甚至配合新国标为由头,然而,多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则表示,洋奶粉价格频涨背后正是抓住了国内消费者的信赖,利用消费者潜意识中的"奶粉价格越贵,品质越好"来敛财。  相似文献   

3.
陈冀 《企业标准化》2009,(20):22-22
洋奶粉又涨价了!在中国奶粉市场还没有从“三聚氰胺”事件阴影中彻底走出来时,洋奶粉继去年三四月份涨价后又再次提价,而且是在原材料成本下降情况下的逆向调价。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国内贴牌洋奶粉乱象,近日央视播出了关于贴牌洋奶粉调查。调查中,记者只需交5100元,国产奶粉就可贴新西兰奶粉商标;只需花一万多元,就可拥有一个原产地新西兰的品牌。对此,网友议论纷纷。@江声山色:还是要加强国产货的信誉,人们也要相信国产货品牌,大家一起努力吧。洋货在此困难时期,也以假乱真,涨价,降质,坑害了我们,要警惕。  相似文献   

5.
古语有云:"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而现阶段,这句话也应该与时俱进,可以借改为"不养儿不知奶粉贵"。国内部分洋奶粉价格为原产地4倍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洋品牌奶粉就进入集中涨价期,三年之内共有4次集中调价,包括美赞臣、雅培、多美滋、雀巢、惠氏、明治、美素等品牌在内的洋奶粉,每次提价幅度均在10%左右。根据东方艾格农用咨询中心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经过多轮涨价潮,部分外资品牌奶粉价格上涨50%左右。在对国内乳制品信心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原装进口的"高端洋奶粉"已经成为中国父母的首选。在他们看来,与其  相似文献   

6.
无论如何拍,洋奶粉不可能跟三鹿一样被直接拍回老家去,无论咱如何有意见,洋奶粉就是不愁销,依然高高地坐在神坛上;而国产奶粉还未能与联合国新标准接轨,所以,我们叫板归叫板,叫板过后也只能这样看着洋奶粉在中国为所欲为、趁火打劫了  相似文献   

7.
说到奶粉,可谓让国内的爸妈们操碎了心。一边是洋奶粉年底纷纷涨价,一边是中国明年洋奶粉关税临时下调的政策。现在国外的奶粉价格到底是多少?以下是记者搜集到的2011年底海外奶粉实际价格"谍报",供国内的爸妈们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发改委刚刚约谈了包括乳业协会在内的17家行业协会,下大力度稳定物价之际,洋奶粉涨价的风潮又起,在部分市场,桶装洋奶粉价格普遍上涨。有媒体指出,此举暴露出国内行业组织难以制约外资品牌的窘境,同时也凸显国产奶粉在中国市场丧失价格和市场话语权的尴尬地位。如何重振市场信心,寻求重占市场的通道,是摆在中国乳业面前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到底给孩子喝什么奶粉?"可能是中国妈妈最为困惑的问题之一。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国产品牌一度陷入销售低迷期,洋奶粉趁机攻城略地、持续涨价,迅速地抢占了中国奶粉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但是,当洋奶粉的质量安全在高品质的神坛上被消费者高高供奉的时候,又频频被曝出亨氏、惠氏等众多洋品牌也存食品安全质疑。从近日国家质  相似文献   

10.
《大众标准化》2011,(9):71-71
在国家发改委刚刚约谈了包括乳业协会在内的17家行业协会,下大力度稳定物价之际,洋奶粉涨价的风潮又起,在部分市场,桶装洋奶粉价格普遍上涨。有媒体指出,此举暴露出国内行业组织难以制约外资品牌的窘境,同时也凸显国产奶粉在中国市场丧失价格和市场话语权的尴尬地位。如何重振市场信心,寻求重占市场的通道,是摆在中国乳业面前亟待解决的...  相似文献   

11.
从去年12月开始,惠氏高端产品系列存全国各地陆续调价,平均涨幅8%,渊整后的900克l阶段产品零售价格每罐从378元上涨到408元。去年以来,包括“雅培”“惠氏”“雀巢”“美赞臣”等在内的洋奶粉各巨头均有过涨价行为,其中,“雅培”涨价10%,“雀巢”涨约20元,惠氏金装健儿乐等涨价幅度为10%到15%.  相似文献   

12.
这几年,奶粉之战让人揪心,其"战况"多为洋胜中败.不过,近期洋奶粉大跳"涨价舞",加上限购令不断出台,引起中国消费者的强烈不满.更何况洋奶粉里吃出甲虫、毛发,关键指标超标等一再曝光,更让其"粉丝"感到心寒.一些成熟的消费者开始理智地审视婴幼儿奶粉市场.有迹象表明:洋奶粉垄断的局面正在动摇,本土乳企有机会趁势逆转.有人问:难道"反攻"的日子就要到了?虽然机会不错,但现状让人沮丧:多数国内乳企依旧把脑袋埋在地上,听不到他们振奋人心的冲锋呐喊.  相似文献   

13.
正5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的《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等法规,将对进口奶粉执行注册制新规,没有"身份证"的洋奶粉品牌将以难进入中国。2008年,国内只有两家新西兰进口婴幼儿奶粉品牌,到了2014年,进口奶粉品牌的数量已超过200个。中国的婴幼儿奶粉市场,在国内奶粉的"不争气"中,成为洋品牌乐园。根据质检总局公告,自5月1日起,对华出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境外生产企业,如未按照《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等规定办理注册,其婴幼儿配方乳粉将不被允许进口中国。  相似文献   

14.
洋奶粉价格畸高,中国妈妈仍然趋之若鹜,这是媒体近年来百报不厌的新闻题材。近日又有媒体报道,一些洋奶粉狠敲中国拥趸的竹杠,打着成本上涨、配方升级之类旗号提价,使国内价格达到海外市场的2倍,甚至是原产地的4倍。媒体言外之意是,洋奶粉早已物非所值。对此,业内人士与专家一直怨声载道,直指中国妈妈扭曲的“消费心理”,痛斥人们崇洋...  相似文献   

15.
在2008年以前,国产品牌奶粉占据国内7成市场,洋品牌奶粉仅为3成,但三聚氰胺事件成为一道"分水岭",国产品牌奶粉至今没能重回消费者的心中。国内乳企自信不足海关总署2011年3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八成以上的国内消费者认为,国外奶粉质量优于国内奶粉,大部分消费者选择购买国内生产的进口奶源奶粉或通过网购等方式购买国外原装奶粉,甚至越来越多的国内乳品生产企业,如贝因美、飞鹤和娃哈哈等,为适应国内消费需求也开始使用进口奶源,导致对进口乳制品的需求居高不下。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于露介绍,2008年,中国奶粉进口量14万吨,2009年激增到31万吨,2010年增长至48万吨。目前,洋奶粉已经占据国内  相似文献   

16.
晓真 《上海质量》2013,(8):68-69
对国产奶粉失去了信任,中国内地妈妈只好转战香港。在香港遭遇了禁令,妈妈们只好认命,在内地选购高价洋奶粉。不料,高价品牌洋奶粉也不保险,恒天然肉毒杆菌事件出现——8月2日,世界第6大乳品生产商新西兰恒天然集团称该集团2012年5月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粉检出肉毒杆菌。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消息称,娃哈哈、多美滋、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进口了涉事产品,可口可乐的产品也在受污染之列。  相似文献   

17.
最近风光一时的洋品牌奶粉在中国市场先后遭遇两大劫难,先是新西兰奶粉出现肉毒杆菌事件打破了洋奶粉的质量神话,后有中国祭出反垄断之剑,洋品牌奶粉应声下调价格。人们不禁会问,这是否会是中国奶企反攻的难得良机?  相似文献   

18.
《巴蜀质量跟踪》2002,(18):53-55
第四次考验。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过神州大地.伴随着国外的彩电、冰箱.洋奶粉也进入了中国市场.对中国乳品业形成了第一次冲击.也是在这次考验中.国内乳品企业生产出了自己的高质量配方奶粉和风味奶。  相似文献   

19.
轰动一时的“阜阳毒奶粉事件”已渐渐平息。但他给人们留下的深刻记忆,永难磨灭,它对乳品市场的影响也不断地显露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明察暗访,我们惊喜地发现,黑龙江省的几家生产品牌婴儿奶粉的企业销售量见涨。  相似文献   

20.
从去年12月开始,惠氏高端产品系列在全国各地陆续调价,平均涨幅8%,调整后的900克1阶段产品零售价格每罐从378元上涨到408元。去年以来,包括"雅培""惠氏""雀巢""美赞臣"等在内的洋奶粉各巨头均有过涨价行为,其中,"雅培"涨价10%,"雀巢"涨约20元,惠氏金装健儿乐等涨价幅度为10%到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