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美国《时代》周刊2009年12月28日一期刊登题为《太大而不能破产是我们在本世纪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的文章,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2.
当本·伯南克身为学者,将发生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的“大萧条”作为其研究课题时,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在美联储主席的位置上,与另一场可能发生的“大萧条”作战。包括《经济学家》在内的多家西方媒体通过回顾八十年前的“大萧条”,并与此情此景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作对比,美国《时代》周刊则干脆将当前的危机称为Depression 2.0。  相似文献   

3.
4.
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近日刊登题为《中国制造业终结和美国工业复兴》的文章,大谈美国终将因先进制造业而重获优势地位,含沙射影地贬损中国面临制造业泡沫。对“中国制造”指指点点。  相似文献   

5.
《辽宁经济统计》2006,(7):39-39
据5月29日《经济参考报》载国家发改委的报告中提出,自行车、摩托车、电视机、纺织品等越来越多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产品在遥远的非洲大陆正成为畅销产品。非洲市场足“中国制造”的理想市场。拥有七亿人口的非洲大陆市场不但广阔。而且充满机遇,几乎所有非洲国家对轻工、家电、电子等产品的需求量都很大.而这恰恰是不少中国商人忽略的巨大市场。  相似文献   

6.
据《中国青年报》6月29日报道,中国学者对比中美两国的物价发现,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售价比国内同类商品便宜50%。学者认为中国的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等流转税导致物价居高不下,中国商品中所含的税比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高:是美国的4.17倍,是日本的3.76倍,是欧盟15国的2.33倍。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内出现了另一个‘韩国’”,韩国《中央日报》引述该国企业家李昌燮的话表示惊叹。让许多国际媒体震动的是中国广东省日前公布的去年地区总产值突破了1万亿美元,几乎与韩国的GDP(约1.13万亿美元)持平。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时代》2007,(12):114-117
2004年的圣诞节,美国人萨拉忽然发现,39件圣诞礼物中,“中国制造”的有25件。与此同时,家里的DVD、鞋、袜子、玩具、台灯……也统统来自中国。面对此情此景,她不禁想到:如果没有中国产品,美国人还能否生存下去?全球化时代真的已经悄悄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吗?  相似文献   

9.
大凡有幸踏出国门、来到大洋彼岸的中国人,无不惊叹于美国各大超市、商场充斥着的中国产品之丰富,铺天盖地的“中国制造”,从服装、纺织品、玩具、礼品到各式家用电器,还有最新款式的电脑、iPhone、iPad等,应有尽有。而更令中国人惊叹的还有这些原本产于中国的“中国制造”,价格之低廉,  相似文献   

10.
李靖  张云 《中外管理》2010,(7):74-75
从Made in China到Made with China,从商务部主导,到企业主导。中国制造品牌破坏性力量的背后,总有一股强劲的建设性力量在涌动!“中国制造”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富士康坠楼事件、本田罢工事件……中国制造在令世界为之惊冉时,MadeinChina品牌也正在世界范围蒙羞,连商务部也出面对世界解释:中国制造不是靠廉价劳动力维持的。  相似文献   

11.
从2009年11月23日起,以“中国制造,世界合作”为主题的30秒视频广告片开始在主流国际媒体美国有线新闻网(CNN)上播出,这被称为是中国政府全球推广中国货的首次尝试。那么“中国制造”经历了如何的发展历程,面对怎样的现实难题,又如何踏上品牌全球化的征程?  相似文献   

12.
媒体     
《数据》2007,(1):8-8
权威解读利用外资“十一五”规划——《中国投费》2007年第1期;中欧共投6000万欧元加强教育与知识产权合作——《财经》2007年第2期;存款保险制度势在必行——《中国经济周刊》2007年第4期。  相似文献   

13.
小启     
8月1日出版的美国著名商业杂志《商业周刊》刊登最新一期的"全球品牌100强"的榜单上,没有一个中国品牌上榜。这个评选至今已有五届,而中国企业一直无缘排行榜。这似乎更进一步证实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同时也是国际品牌小国。在全球各大都市的高档百货公司、精品店中,并不难找到挂着别人的商标却印有“中国制造”字样的商品。许多人都为此感到疑惑:我们可以为别人生产优质的品牌产品,为什么就不能创造出得到国际市场认同的品牌呢?笔者认为,缺乏核心价值是中国品牌不能打响的主要原因。在如今这个品牌竞争时代,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品牌的…  相似文献   

14.
虞立琪 《中国企业家》2010,(11):154-154
在电影《大腕》中,葛优饰演一位"销售"名人葬礼的贩子,他对商业运作极尽能事,最后却住进了精神病院,里面有一群大做致富梦的病友。这是2002年的贺岁喜剧片,当时中国刚刚经历过2001年的"入世"惊喜与震荡。在与全球接轨寻求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大腕》无意中折射了当年这样一种商业现实:中国社会对商业的憧憬、摸索、顶礼膜拜以及懵懂。  相似文献   

15.
应加拿大国家质量研究院和美国质量学会的邀请,上海市质量协会、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代表团一行,于2007年10B29日至11月10日访问了加拿大和美国质量组织,访问期间我们感受最深的是西方国家对“中国制造”和“中国质量”的认识,而此行也进一步增进了双方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可谓是"中国制造"的多事之秋,一位国际观察人士甚至说,"人们对中国制造的恐惧需要5年时间才能消失。"谁在阻挠中国品牌走向全球?中国品牌走向海外究竟有何新路径?埃森哲亚太区客户关系管理咨询业务副总裁陈泽奇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则表示,"中国品牌走向全球的第一道关卡是知名度",更为重要的是,中国CEO在拓展海外市场时,要抛弃以前那种"不惜代价抢占市场"的思维,转向重"品牌ROI(Return on Investment,投资回报率)"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一年一度的两会来临之际,应本刊邀请,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副会长、全国“十二五”规划编制参与者王德荣就“十二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问题与本刊编辑部进行了座谈,座谈会上王德荣对“十二五”期间物流与交通行业的新问题、重点工作部署进行了解读,并希望《物流时代》能站在行业媒体前沿,加强对“十二五”精神的宣传报道,起到推进行业发展排头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严睿  王颖  贺大卓  郑景昕 《英才》2010,(5):59-61
"绝对不要低估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能力和韧性。在看到沿海民营制造业企业成片倒下的同时,也要看到还有企业不断地冒出来。"半年多前,郭广昌对《英才》记者如此说道。  相似文献   

19.
资讯|动向     
《中国企业家》2008,315(9):18-18
五到十年的超前 该期《中国企业家》有两篇本来毫不相关的文章,其气脉居然隐隐相通。一篇是封面文章《蛇口基因》,另外一篇,是汇源集团副总裁毛天赐的《我眼中的“中国制造”》,这个有着地道中国名字的美国人,娓娓讲述了他眼中这20年来的中国。  相似文献   

20.
《监督与选择》2009,(9):15-15
[说事]据报道,日本的食品界近年来兴起了“伪造风”,最为典型的是把“中国制造”冒充日本货。8月26日的《每日新闻》报道,日本静冈县的东明水果会社因把10吨中国产的竹笋冒充国产的出售而被警方搜查。同一天,东京一家名为“浜伸”的食品加工会社因把中国产的鳗鱼贴上了日本国产的标签,被东京地方法院起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