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4年是宁波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的冲刺年,镇海区及早部署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深化“厚德镇海”建设为抓手,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管理水平,在创建全域化、常态化上不断寻求新突破。 相似文献
2.
全国文明城市是最具价值的无形资产和城市品牌,是城市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越来越多的城市都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创建工作做好了,城市可以树形象,企业可以增商机,百姓可以得实惠。文明创建,是科学发展观赋予城市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3.
4.
5.
6.
7.
2015年,西固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重点,广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实践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经过不懈努力,全面完成“工作落实年”行动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点工作任务,在2015年10月底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考核测评中,西固区创建工作在近郊四区中排名第一. 相似文献
8.
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是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基础,是把三个文明建设落到基层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全国各地文明创建工作如雨后春笋,创建热情不断高涨,创建思路不断更新,创建内容不断丰富,创建载体不断拓宽,形成了良好的创建态势。但是,就目前文明创建工作现状而言,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是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基础,是把三个文明建设落到基层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全国各地文明创建工作如雨后春笋,创建热情不断高涨,创建思路不断更新,创建内容不断丰富,创建载体不断拓宽,形成了良好的创建态势。但是,就目前文明创建工作现状而言,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11.
12.
2005年10月,宁波首获全国文明城市奖牌,成为首批全国9个文明城市之一;2008年,宁波又获这一殊荣;去年,宁波再一次蝉联。文明城市创建已经成为助推宁波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站在新的起点,面对群众的新期盼,如何在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中,审慎考量当前创建工作的得失,精心打造创建品质提升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3.
文明之辉,光耀华夏。文明之光,增辉昆仑。格尔木作为镶嵌于青藏高原的昆仑明珠在昔日开发建设的大潮中一直光芒四射,而今在文明建设的热潮里更加璀璨夺目。如果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改善的是城市环境,那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升的则是城市魅力。过去几年里格尔木从“硬件”着手,一举创下了国家卫生城市。在此基础上又从“软件”入手,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相似文献
14.
开展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工作,是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形成常态化机制的重要载体。测评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提高常态工作水平,使我们能及时发现问题,找到差距,动态整改,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今年以来,我市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紧跟上海世博会及“信息化与城市发展”主题论坛的举办,广泛开展了“迎、讲、树”活动,对城市形象进行改造升级; 相似文献
15.
16.
倡导“明札”的价值取向。明礼,就是要讲文明、明事礼、懂礼节。“不学礼、无以立。”一个明礼的社会,才是和谐和美、有序有度的社会。宁波历来有崇尚札仪、开放包容、友爱互助的文明风气,特别是通过近10年的文明城市创建.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成为全国六个文明城市“三连冠”之一。但文明建设是动态的过程,是一个持续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看到近年来我市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更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与新修订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标准要求相比,与全国一些先进兄弟城市相比,与人民的愿望和期待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面临的严峻形势,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坚定决心、增强信心,又要树立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18.
自去年我市把生态文明创建纳入全市“六个加快”发展战略以来,各项工作得到稳步推进,为生态文明城市的创建打下了扎实基础。但当前看来,有三大突出矛盾将成为制约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开展的主要因素。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19.
郭锁柱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8,(12):24-27
党的十七大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将建设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一并作为五大建设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写进政治报告,明确提出要在全社会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对传统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发展路径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综合发展为标志的“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成为每个城市不断追求的目标。而着重以打造文明城市品牌的江苏省从文明城市的质量与数量上看均已位于全国前列。在国家新型城镇化政策的推进、长江经济带的战略部署和创新文明城市创建模式的大背景下,创造性的提出创建沿江全国文明城市带的创建模式,不仅丰富区域协同治理的内容,更是创新了文明城市的创建模式,推动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同时,又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做出的示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