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经济》2014,(1):1-1
凭着对市场经济的高度敏感和创新创业的不懈追求,浙江抓住发展机遇,30年间创造了人间奇迹,浙江经济成为中国最具特色、最有活力的区域经济之一。生长在浙江这片热土,得益于浙江经济波澜壮阔的辉煌历程,《浙江经济》杂志由小变大,茁壮成长,逐步形成了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成为“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浙江省一级期刊”,并被编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在同类期刊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因子”评价。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近来参加“浙江连线”,到中国浙江考察,走访了绍兴、宁波、台州和温州等地,尽管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浙江一直多有关注,但这次考察,对浙江的发展多了一层理性的思考。 在当前中国各界对中国的经济改革向何处去的争论方兴未艾的时候,浙江的实践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具有经验价值的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发达省份之一,浙江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理应在境外投资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实现浙江企业的“全球创业”时代,不仅建设好“本土浙江”,还要创造一个“海外浙江”。  相似文献   

4.
30多年来,浙江一直是关注度最高的中国省份之一。浙江经济充满活力,其发展模式和内涵与其他兄弟省份相比呈现差异化,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世界范围内,“浙江模式”常常被认为与“意大利模式”相似度较高,两者经常作为“姊妹模式”被放在一起对比分析。目前,  相似文献   

5.
浙江外贸大省的崛起是中国贸易大国“奇迹”的一个缩影。回望浙江外贸制度变迁60年的历史,认真研究“浙江外贸现象”,深入探寻“浙江外贸轨迹”,全面总结“浙江外贸经验”,可以从浙江外贸大省崛起的背后得到开启“中国贸易大国之谜”的钥匙  相似文献   

6.
一波新的境外投资热潮正在浙江涌动。3月26日,哥斯达黎加中国产品工贸园在圣何塞启动。这是中国企业在中美洲创建的第一个“海外开发区”,目前已有100多家浙江制造类民企签订了入同协议。出国“抄底”浙江在从“制造中心”向浙商总部经济中心、资本中心转型。  相似文献   

7.
在伴随新世纪到来的第一次全球性经济大衰退中,世界都在关注“一枝独秀”的中国经济;在国内,就在一些区域经济“时晴时雨”之际,浙江经济的脱颖而出,同样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浓厚兴趣,甚至有人把它称之为“浙江经济现象”,并从不同的视角作出了多种通俗解读或理论概括。本期策划推出的一组文章,虽然可能还无法让我们从中探究到浙江经济发展的全貌和真谛,但也许让我们从不同的层面和视角评判浙江经济,并从比较中得出一些新鲜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间投资新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民营企业多年来一直担当着突破中国行业准入“壁垒”的探路者角色,2003年,浙江的民资如潮般涌向电力、路桥、公交、航空等昔日“禁区”,一次次展示了浙江民间资本的活力和潜力。  相似文献   

9.
《浙江经济》2007,(18):1-1
9月1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及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公布了“2007年中国世界名牌产品”,其中万向集团生产的钱潮QC牌万向节摘得“世界名牌”这一殊荣,历史性地实现了浙江“世界名牌”的“零”突破,成为浙江企业从“世界工厂”走向“世界名牌”的重要里程碑。世界名牌产品评价标准的一个重点是发展和创新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浙江经济》2003,(10):56-57
江南水乡,却依然缺水;浙江降雨量充沛,发展中却遭受到水资源短缺的困扰。作为浙江的母亲河,钱塘江每年有380亿立方米的水量,目前只利用了10%,其余的淡水资源未能有效利用即付之东流了。这是造成浙江部分地区缺水的症结所在,也是解决浙江水资源危机的潜在希望。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来临之际,本刊记者采访了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林斌炎局长。  相似文献   

11.
浙江,中国市场经济的先发之地。面对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大潮,一直走在改革发展第一阵营的浙江,理当成为这一轮改革的先头部队,当好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同时有必要也有可能和实力参与新一轮改革的政策设计。那么,在新一轮改革大潮中,处于“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境地的浙江,有哪些机遇来保持中国经济发展标兵和风向标地位呢?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从国际国内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日益凸显数字变革已“箭在弦上”,打造全球数字变革高地迎来重大历史机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浙江打造全球数字变革高地、推进共同富裕和省域现代化先行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给出了路径。本文根据省委数字化改革的要求,提出全球数字变革高地的基本内涵和标志性特征,对标分析浙江建设过程中的优势、问题和对策,力争形成更多具有浙江标识度的数字化“硬核”成果,为数字变革提供具有中国式现代化特征的浙江范式。  相似文献   

13.
所谓的“浙江现象”在过去的几年里一直是中国经济界的一个时尚话题和兴奋点。过去短短14年来,浙江民营外向型经济取代曾是主体的国有经济,并轰轰烈烈地发展,形成“浙江现象”,其巨大的产业集聚,迅猛形成,全方位出口为世界工业史上所罕见。未来要编撰的中国经济发展史一定会浓墨重彩书写这一笔。[编按]  相似文献   

14.
<正>坚持以“八八战略”为统领,不断塑造体制机制新优势,稳扎稳打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积极为全国发展多探路、探新路近期,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浙江考察指导工作,先后到金华、绍兴等地开展调研并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既高度肯定了浙江过去发展成绩,又为浙江未来发展明确了目标要求。浙江要坚持以“八八战略”为统领,用好循迹溯源“金钥匙”,再创改革开放新胜势,持续为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  相似文献   

15.
浙江民营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浙江省经济发展的亮点之一,无论在资源配置、增加就业,还是在政府税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地区经济的推动力位于全国首位。近年间,“浙江现象”、“浙商精神”以及“温州模式”引起了全国各地政府与企业的广泛关注。文章就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历程与现状进行分析,探寻其快速发展的原因,以期对于中国的民营经济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冯洁 《浙江经济》2011,(1):28-29
“十二五”的来临,将不仅仅催生中国经济的变革,推动浙江经济的跃迁,更鞭策着浙江企业积极投身更具张力的转型升级之中。在经历了“十一五”的探索之后,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路径已逐渐清晰。在下一个五年乃至更长的发展阶段中,浙商要继续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名号,仅仅按部就班显然不够,如何通过创新式的转型与升级再度发挥其创业优势,成为关键一笔。在“十二五”规划即将推出之际,本刊诚邀众浙商,聆听其建言,了解他们在“十二五”时期的规划与所期,或可为“十二五”浙江企业谋划转型升级之路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7.
《浙江工商》2010,(3):4-5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在了全国前列,形成“浙江现象”。今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浙江现象”和浙江代表委员成为各方高度关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4月18日,由北京大学、《中国科技产业》杂志社、中国保健协会等有关部门联合主办的“中国医药产业发展与浙江海正集团经验高层研讨会”在人民大会堂浙江厅举行,100多名领导、专家学者与会。会上,专家学者们就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和海正的经验进行了研讨。他们对海正模式给予高度评价,并对其今后发展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本刊将部分发言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成功实践的启示和理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上是一个伟大的创新,在实践上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浙江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央对浙江历来寄予厚望。邓小平同志曾深情地说:“我很关注浙江的发展。浙江的发展势头是不错的。要珍惜这个好的发展机遇,保持好的发展势头。”江泽民同志殷切期望浙江在新的历史时期,“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事件     
《浙江经济》2009,(20):6-6
浙江笑迎京资“助跑”,浙江民资深陷煤业变局,温商寻求“高铁经济”新商机,绿城问鼎2009年“中国地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