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农 《农机市场》2010,(11):19-22
农机行业一年一度的盛会——2010年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交易会(CAMF)10月29日在郑州召开,作为世界知名、亚洲第一的农机行业品牌盛会,CAMF的规模和影响力持续扩散,良好口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厂家参展,据统计本届展会无论是参展企业还是参观的观众都创造了历年新高,本次展会也吸引了几乎所有国内的收获机制造和流通企业参加。每年的全国会上展出的产品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来年市场的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2.
许国明 《农机市场》2009,(11):19-19
CAMF2009即"全国农机会"(合肥)展出面积和参展企业均超过2008年水平,又创历年新记录。在笔者看来,今年展会贯穿三大抢眼主题。  相似文献   

3.
陈永峰 《农机市场》2010,(11):38-38
2010年10月29日至31日,世界知名、亚洲第一的2010年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交易会隆重召开。展会吸引了参展企业1500余家,业内外观众10万人次以上,再创历史之最。  相似文献   

4.
毕然 《农机市场》2005,(12):24-26
2005年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交易会伴随着今年火爆的农机形势,伴随着农机人丰收的喜悦,2005年10月22日在安徽合肥隆重召开,历时3天,于10月24日圆满结束。这次由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主办的一年一度的农机展会,吸引了来自国内外1500余家厂商、经销商,参展农机、农机具、农用工程机械、农用汽车等各类产品多达200000余台(套/件),是继去年之后又一个规模空前、参展企业众多的盛会。刚刚过去的农机展会究竟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思考?全国农机会,商家必争之地第一,农机行业有很多专业展会,由于缺乏吸引力,没有知名大企业参加,无法满足企业和经销商的需…  相似文献   

5.
楚峰 《农机市场》2008,(11):37-37
年初,面对国内玉米收获机市场,许多专家和媒体纷纷抛出“市场分割理论”,认为我国玉米收获机技术基本定型,各生产企业均可以按实力得“分一杯羹”。然而,记者在2008年“全国农机会”上看到,在市场貌似稳定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个“群雄逐鹿”“问鼎中原”的撕杀,市场格局更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  相似文献   

6.
柳琪 《农机市场》2012,(10):26-28
秋季全国农机会,只要是稍有实力的企业都会到场。今年也一样,虽然展会从中原腹地的郑州移师于北国沈阳,从地理位置看,确实是偏移了很多,但从参展企业数量上看,似乎并没有受多大的影响,从展会组委会的公开数据看,今年全国会参展企业又创新高,观  相似文献   

7.
柳琪 《农机市场》2011,(12):22-24
农机展会是农机行业的晴雨表,尤其是一年一度的CIAME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更是有许多精彩的看点。通过CIAME中国国际农机展可以看出农机行业当前的景气程度、需求特征和后期的发展趋势。在本次展会上,共有75家收获机企业参展,也是历年参展企业数量最多的一年,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仍是最靓丽的风景,玉米联合收获机在本届展会又有新表现,且有许多看点。  相似文献   

8.
郝志纯 《农机市场》2006,(11):26-27
为期三天的2006年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交易会圆满落下帷幕。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展会规模之大、参展企业之多都创造了历史。不仅如此,参展企业展出的产品,可以说代表了当前我国农机行业的最高技术水平。部分国内知名农机生产企业,如福田雷沃重工展出的6款产品已远远超越了国内同行业  相似文献   

9.
国明 《农机市场》2005,(12):21-23
2005年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交易会日前在安徽合肥召开。从整个展会情况来看,参展的拖拉机企业很多,规模很大。2005年参展的拖拉机总数超过了1000台,达到了1122台,比2004年增长42%,拖拉机已经成为2005年全国订货会的主角之一。从本次展会的情况来看,拖拉机市场呈现这样的特点:总量增长,竞争激烈。  相似文献   

10.
肖金富 《农机市场》2005,(11):15-15
虽然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农机品牌展览会一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交易会暨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已经落下了帷幕,而它所产生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不仅感召了中国农机企业及已落户于中国的外资企业,同时也吸引更多国外农机同行的眼球,他们谋求通过品牌会展的效应达到进入中国农机市场的目的。中国国际农机展,为国外农机企业进入中国搭建起了展示平台,也给国内农机走向世界打开了窗口。在本届展会上举办的爱尔兰农机产品推介会吸引了许多中国农机同行前往进行咨询和业务交流,使展会国际化气氛更加浓厚。  相似文献   

11.
4月22日,2013全国农业机械展览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农机专业展会之一,其悠久的历史和强大的影响力自然吸引了来自国内外众多农机企业的积极参与。携旗下部分代表国内顶尖水平农业装备产品参展的福田  相似文献   

12.
有的放矢     
展会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一个中立的平台,不属于买卖任何~方所私有,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种环境容易使人产生独立感,从而以积极、平等的态度进行谈判。因此,如何在展会上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从而进一步达到宣传企业品牌,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拓宽市场渠道的目的,对所有参展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家企业在参加航空展时,请来央视记者...  相似文献   

13.
王蓓 《农机市场》2006,(12):22-22
2006年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交易会暨第十届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以下简称“全国会”)已于2006年10月22日至24日在安徽合肥国际会展中心成功召开。本届展会的展览面积首次突破10万平米,参展企业达到1623家,再次刷新了国内农机展览会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
展览业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反映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展览业也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揭示着有关行业的发展方向。 农机行业连续5年的增速运行.目前仍然持续着。而各地不断涌现的农机展览业.也证明了农机行业的良好发展态势。 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交易会暨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CAMF,简称“全国农机会”)是中国农机行业的“第一展”.其发展的状况是我国农机行业发展的缩影.是农机企业交流的平台。它展现着农机企业的资信、风貌和实力,反映着农机技术进步的成果与发展.体现着中国农机化的水平及走向. 对于参展企业而言.正是通过参展这个具有近50年历史的魅力无穷的全国农机会.找到了理想的合作伙伴.满足了自己诸多方面的需求,为本企业产品的推广、企业形象的树立和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推力。  相似文献   

15.
关群 《农机市场》2017,(4):38-39
<正>3月23日,以展示农业机械行业新产品、新技术为宗旨的"2017全国农业机械及零部件展览会"(以下简称全国春季农机展)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展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近400家企业参展。纽荷兰展位展出的FR自走式青贮收获机及大马力拖拉机吸引了众多参观用户的目光,众人纷纷来到机器前观看询问。展会期间同时举办了"第九  相似文献   

16.
曹义胜 《进出口经理人》2006,(11):I0004-I0006
全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国对知识产权保护与重视与日俱增,“涉外知识产权是企业走向世界怎么也绕不开的一座大山。”另一方面,参加境外展会是我们企业直接结识客户和推销自己的重要途径。而境外展会同时也成为国外一些企业和机构寻找和打击侵权产品的主要场所和机会,特别是欧美大型企业视相关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为压制新兴国家企业的重要商业竞争手段。为此,研究和探索境外参展如何避免侵权及应对处理成为我们外贸经理人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农机市场》2009,(11):10-13
一年一届的"全国农机会"寄托着农机人深厚的感情,承载着农机人和农机企业太多的梦想,镌刻着农机辉煌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18.
许国明 《农机市场》2007,(11):29-30
一年一度的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交易会于2007年10月25~27日在河南郑州国际展览中心召开。本次会议的规模是历年以来最大的一届。据大会组委会介绍.本届展会展出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超过1700家。本次会议上也传递了很多的信息.对于农机行业发展和企业拓展市场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王军  齐学剑 《农机市场》2011,(11):43-43
10月27日—29日,2011年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本次展会吸引了1600多家国内外农机企业参展,勇猛机械携三行剥皮型、四行茎穗兼收型、小七行(不对行距收割)型三款自走式玉米收获机亮相,公司展台特装设计整体为"风帆"造型,以简约、现代的风格充分显示了勇猛机械全新的品牌形象和扬帆起航的美好寓意。  相似文献   

20.
党东民 《农机市场》2005,(11):16-18
2005年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交易会在合肥落下了帷幕。组委会的统计数字表明:本届全国农机会展场面积超过8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达1500多家;专业化的观众组织邀请,使参观人数达到11万人次,是历届规模最大的一次,其规模、观众、展商再创新高。同期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农机论坛等系列活动和推介,以及首届亚洲农机社团和企业领导人联席会议的成功召开,使全国农机会进一步向高层次、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靓丽的展台、精致的新产品;威风锣鼓伴奏的各类营销活动、如织的人流……,这一切再次显示了全国农机产品交易订货会的旺盛人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