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由于环境的变化,审计模式由最初的账项导向型经过内控导向型,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了风险导向型的审计,合理的防范和降低了审计风险以及审计成本.这一审计模式有助于审计人员有效的控制审计风险,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理念,是要以评估风险为切入点实施审计工作,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使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  相似文献   

2.
风险导向型审计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审计模式,是指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判断、分析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其风险程度,通过审计风险模型,对风险进行量化,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对不同风险因素状况、程度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审计责任重、风险较大的情形下,审计工作如何避免风险,是当前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亟待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一、审计风险的函义、特征所谓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受审计人员本身或审计行为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对某一审计事项作出错误的判断、评价、处理,从而导致所作出的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与被审计单位真实经营状况相偏离。审计风险的特性主要表现为:1、潜在性。审计风险只有在审计行为错误形成并经过证实后才会体现出来,这就是它的潜在性所在。2、可能性。审计工作是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由于来B各种环境(比如…  相似文献   

4.
电力行业内部审计风险的规避与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所存在的电力行业内部各种审计风险,逐一分析电力行业内部各种审计风险及其形成的原因,包括由于电力行业审计工作的性质、内部审计人员本身素质、电力行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健全与否、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的建设等内部原因形成的审计风险,也包括由于电力行业审计环境、审计的地位、领导的意识形态、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与否、被审计单位的诚信度、本单位领导部门的干预等外部原因形成的审计风险。针对各种电力行业内部各种审计风险对审计工作、对整个电力行业的危害性,逐一详细地论述各种内部审计风险将如何规避与防范。包括由于电力行业审计工作的性质、审计人员本身素质、内部审计机构的健全与否、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的建设等内部原因形成的审计风险的规避与防范,以及由于电力行业审计环境、审计的地位、领导的意识形态、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与否、被审计单位的诚信度、本单位领导部门的干预等外部原因形成的审计风险的规避与防范。最后是展望电力行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关于审计判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计判断是审计研究的重要领域,审计判断的研究无论是对审计理论丰富、发展还是对审计质量的改善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审计工作中,任何审计结论的做出都是审计人员职业判断的结果,而审计结论又是建立在各个具体判断基础上的综合判断,审计判断普遍存在于审计过程之中。审计判断可分为审计行为判断和审计事项判断两类。审计行为判断是对审计人员的行为是否符合审计准则、是否符合职业道德准则、审计工作是否有效率等进行的判断;审计事项判断主要是对被审计事项所作出的判断,主要包括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处理是否符合会计准则、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  相似文献   

6.
一、审计风险与审计组长负责制审计风险是指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在法定职权范围由于没有很好地履行职责 ,因而所得出的对被审计单位整体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审计意见本身存在的不确定性 ,或者给国家、被审计单位利益关系造成损失后审计人员承担责任的可能性。产生这种风险的原因 ,既有客观性 ,又存在主观性 ,它由被审计事项的固有风险、被审计单位的控制风险和审计人员检查风险共同构成。审计人员从审计事项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到报告阶段 ,整个工作环节都存在审计风险。为了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降低和防范审计风险 ,国家审计署在《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7.
范静 《审计文汇》2008,(4):43-44
审计判断在审计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审计风险和审计责任的日益突出,对审计判断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积极开展审计判断基本理论的研讨及实践,努力提高审计人员判断水平对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关于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问题,李金华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上作了重要论述,已引起广大审计人员的深思。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风险意识,认识审计风险,运用审计风险理论,指导审计工作实践,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下面我结合自己在具体审计工作实践中的感触谈几点看法。一、审计风险的概念、特征及其与审计质量的关系风险在汉语辞典中解释为:可能发生的危险;科勒氏会计辞典对风险的解释为损失的机会或损失的概率。对审计风险的解释为:已证实的财务报表未能按“公认会计原则”如实公允反应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相似文献   

9.
一、审计日记能够有效防范审计风险。分清和追究审计责任 由于内部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内部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防范的意识不强,对审计日记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审计日记是一项多余的工作,只能增加审计人员的工作量,对审计结果没有直接作用,内部审计工作中防范风险、分清和追究责任的工作不容乐观。审计工作过程的记录不需要被审计单位签字认可且无具体的检查措施,造成实际工作中只注重对审计查出问题的记录而忽视审计过程的记录。审计中有的审计人员发现问题才编制底稿,没有查出问题则不编制底稿,这样的审计工作底稿很难真实、完整地反映审计人员全部审计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在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人员查出问题后,一般要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交换意见,让被审计单位在审计工作底稿上签署意见.如果这时被审计单位提出不同意见,并出具其理由和依据,那么审计查证工作还不能就此结束,审计人员还需要对其意见、理由、依据的真实性和正确性进行进一步的查证与判断.此外,按一般的审计程序,审计报告需要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这时被审计单位也有可能提出不同意见,审计部门也需要对这种不同意见进行查证与判断.这种在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或征求意见后再实施的进一步查证,笔者称之为后续查证.  相似文献   

11.
重要性和审计风险是现代审计中两个重要的基础性概念。国际审计准则和世界各国审计准则都对它们进行了专门的阐释。对重要性和审计风险两个概念的界定不同,标志着审计工作的深度和水平不同。一、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是贯穿审计全过程的两个重要的基础概念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相关会计信息错弊的严重程度,该错弊未被揭露足以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以及审计目标的实现。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存在重大错弊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作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从现代审计的本质上讲,重要性和审计风险是…  相似文献   

12.
郑军 《中外企业家》2009,(22):103-104
审计风险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重大错报,另一方面来自审计人员自己。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要树立正确的审计思维方式,增强审计风险意识,恪守职业道德,注重依法审计,规避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13.
周杭 《审计月刊》2005,(6):14-15
审计判断是现在风险导向型审计不可或缺的条件,不断改善审计判断质量是审计人员追求的目标,也是审计判断研究的根本目的,运用审计判断辅助工具被认为是改善审计判断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而作为审计判断辅助工具的审计专家系统正在日益受到各大国际事务所的重视,审计专家系统不但减少了审计判断的主观性,提高了审计判断的一致性进而提高审计判断的质量,而且提高了审计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的存在,不但直接影响审计质量,影响审计组织的信誉和独立性,审计人员自身也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同时可能给被审计单位或有关人员带来不同损失。因此,如何减少审计风险,降低其所带来的影响和损失。已引起各级审计部门的重视。笔者通过多年的审计工作实践,就审计工作中风险的形成原因及控制措施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一、历史的回顾审计风险一般泛指审计工作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具体地讲,主要是指审计人员因在审计工作中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而出具无保留意见或不确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所产生的被追究责任的危险。审计风险实际上在民间审计一产生就早已存在的,...  相似文献   

16.
按照内部审计的不同目标,可以将内部审计慨括为两大不同的类型:“监督导向型”和“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职能从“监督导向型”转变为“服务导向型”.将审计工作角色从监督转变为服务,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更趋于和谐,为内部审计发挥职能作用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7.
《陕西审计》1998,(5):16-17
审计风险一般泛指审计工作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具体地讲.主要是指审计人员因在审计工作中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而出具无保留意见或不确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所产生的被追究责任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第一条为了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复核、使用和管理 ,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 ,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工作底稿 ,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形成的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工作记录。第三条审计工作底稿应当真实、完整地反映审计人员实施审计的全部过程 ,并记录与审计结论或者审计查出问题有关的所有事项 ,以及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及其依据。审计工作底稿应当记载审计人员实施审计过程中获取的审计证据的名称、来源、内容和时间等。第四条审计工作底稿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 )被审计单位的名称 …  相似文献   

19.
分析性测试是审计人员获取审计证据的一种基本方式,是帮助审计人员全面把握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科学评估审计风险、确定审计重点的重要技术方法,也是总体评价审计成果合理性的有效手段。在审计时间与审计任务、审计质量与审计风险之间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应充分运用分析性测试,控制和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具体运用中应突出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送达审计作为审计部门实施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监督的有效方式之一,与就地审计方式一样,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程序上的保证。相对于就地审计,送达审计在体现审计高层次监督、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审计人员廉政建设以及减轻被审计单位的负担等方面都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但同时,多年的审计实践使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送达审计所隐含的潜在的审计风险,应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