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寻源头强拦截建体系中国移动江苏公司(以下简称江苏移动)与省通信管理局、公安等相关部门积极合作,从"寻源头、强拦截、建体系"三方面打击短信、电话、网络三种突出的通讯信息诈骗行为。今年1~2月,江苏移动共拦截垃圾短信近1200万条,月均拦截近600万条;拦截国际诈骗电话356万次;月均发现并封堵假冒钓鱼网站100多个。  相似文献   

2.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日,相信运营商中的许多人都与我一样,多多少少会有些紧张。多年来,从垃圾短信到电信诈骗,从宽带运营商强推垃圾广告到预置手机软件盗取客户信息等,运营商在央视的“3·15”晚会上总是“榜上有名”。不管运营商“服不服”,事实上,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  相似文献   

3.
《中国电信业》2008,(4):82-82
“垃圾短信”近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国移动明确表示,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利于这一问题的彻底治理,对于垃圾短信只要发现会立即查处。同时,中国移动进一步加大了对垃圾短信的治理力度,在全国部署了对垃圾短信发送端口的排查工作,已关闭了被举报并查实的多个违规端口,同时加强了对短信流量的监控和对垃圾短信的拦截。  相似文献   

4.
目前垃圾短信治理面临的挑战 面对垃圾短信的泛滥和社会危害,尽管从工信部等政府部门到电信、移动、联通三家电信运营商以及信息内容服务商等都采取了对应措施,但由于种种原因,反垃圾短信行动经常陷入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5.
短信诈骗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短信已经成为众多手机用户的重要通信手段。截至2005年9月份,当年的移动短信业务量累计已达到2185亿条,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0.2%。但是,短信在给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短信陷阱、垃圾短信、短信诈骗等等。特别是短信诈骗.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已经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6.
长夜漫漫却惊闻半夜“机”叫,相信很多用户都和记者一样,有过无数次睡梦中被垃圾短信骚扰的“惨痛”经历,点歌、中奖、买房、卖炮、走私车、假发票、小药丸、飞机票、汽车美容、餐饮广告、买凶杀人、招聘传销……内容丰富而又千奇百怪的垃圾短信不仅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睡眠,还极大地干扰了我们的正常生活,甚至会使有些人钱财被骗,更使得运营商屡遭投诉……说起垃圾短信的危害似乎怎么也说不完。伴随着央视3·15晚会揭露了垃圾短信的来源,对“垃圾短信”的声讨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然而仅靠声讨,终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喧嚣之后更需要我们对垃圾短信治理给予更多的理性思考,找一找垃圾短信的源头所在,开一剂治标又治本的良方。  相似文献   

7.
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又将来临。每年的3·15都是一个检测,反映了用户对各行各业服务的满意程度,也是各行业整体形象与口碑的一个集中体现。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其中,电信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各种新型业务的兴起,让广大消费者体会到了信息时代的飞速进步,也让用户感受到了电信服务的快捷便利,可以说,电信行业对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与此同时,电信服务也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从2012年曝光的垃圾短信问题,到2013年曝光的宽带运营商强制推送弹窗广告问题,再到2014年曝光的手机预装恶意扣费软件问题,近年来各类消费争议与投诉事件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电信行业的服务形象。随着2015年3·15的临近,各大运营商无不忧心忡忡,担心媒体曝光其客户服务问题。那么,为何电信行业在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却屡屡遭受多方质疑?为何电信服务业在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其行业形象却每况愈下?引发这种悖论的根源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提升电信行业形象?这些问题摆在每位业内人士的面前,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并不断探讨的。  相似文献   

8.
垃圾短信的来源 垃圾短信一般来说是短信发布者在没有征得手机用户同意的情况下,批量发送具有广告性质的各类信息,其中还包括一些违法和欺诈信息。  相似文献   

9.
手机实名制可谓目前业界及媒体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根据有关数据统计,目前国内手机用户数超过9亿,其中有3亿多用户未完成手机实名,由此而产生的用户信息安全及市场监管等问题亟待解决。手机实名制对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有所帮助,并且能够有效遏制垃圾短信和电话诈骗等。从长远来看,手机实名制不仅对运营商有利,对用户也有利,更为未来移动电子商务及手机支付等业务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微信触碰运营商利益 微信代替了运营商传统业务中的短信、彩信和语音,使得通信运营商的业务收入下降,但却没有使运营商相应增加收入,引起运营商不满.微信在使用过程中耗费的流量很少,因而不能给运营商带来大量数据业务收入.在net接人方式下,无论是iOS、安卓还是塞班系统,在前台和后台运行时每小时消耗的流量只有2.4K,一个月运行的流量也只有1.7M,iOS系统甚至在后台运行时是不需要消耗流量的.  相似文献   

11.
实施手机号码实名制不仅可以抑制垃圾短信的泛滥,确保用户信息安全,更利于运营商有效地掌握和管理用户资源,更好地为广大用户服务。对此,三大运营商积极响应,采取多乖中方式落实手机号码实名制工作,  相似文献   

12.
端午烟雨昨日收,五月杨梅甜上头。每到佳节时分,这样的祝福短信会像雪片一样从各个角落飞到百姓的手机里。资料显示,截至2006年,我国的年短信发送量已经突飞猛进到4296亿条。时至今日,短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短信业务也随之成为移动运营商做得非常得意的一块"大蛋糕"。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近期对全国城市及农村居民的大规模抽样调查发现,74.3%的城市居民使用过"收发短信"的功能。农村居民也正迎头追赶,51.4%的农村居民也学会了"短信传音。"  相似文献   

13.
移动互联网时代,数据爆炸式增长后带来巨大的流量,运营商在收入上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还面临着数据流的附加值被互联网公司"吸"走的挑战,面临沦为管道的尴尬。在接下来的移动互联网的竞争中,运营商要怎么办?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大流量、大数据带来更加严峻的考验,但是同时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运营商手中所掌握的海量数据,也是产业链上其他环节望尘莫及  相似文献   

14.
传统业务量持续下滑,运营商遭遇发展困境 在过去十年,我国通信行业得到了高速发展,用户规模持续增加,短信、语音业务为通信运营商带来了巨额利润,但是近两年运营商的发展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2001年SMS(ShortMessage Service)16个亿的收入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移动梦网"的一个亮点,3亿元的短信业务收入则同样闪耀着蓦然回首于灯火阑珊处的"联通在信".2002年,短信势头疯长依旧,中国移动在2月11日(除夕)一天记录短信消费1亿条(2001年整个上半年为13亿条),上海移动和联通公司从大年夜到初七六百多万移动用户共发送短信约1.4亿条,北京移动通信网内则在此段时间同样录得8200万条用户短信.再联系到全球运营商每个月超过2亿美元的短信利润,短信现象无疑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有识之士由此管窥到行业发展、市场经营、业务创新等方方面面的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16.
在电信增值业务当中.短信业务正值蓬勃发展、方兴未艾.为电信运营商拓展了赢利空间。从全球范围来看,短信业务的成长潜力巨大,但世界各地区的短信消费习惯和短信市场特征却不尽相同.呈现发展不平衡的特点。短信业务发展依赖于整个产业价值链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电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价格战此起彼伏。在众多影响电信资费制订的因素中,运营成本和市场环境是最为重要的两个。在未来市场中,电信企业要想取胜,除去资费手段外,优化用户市场结构、提升企业服务质量也极为关键。在经历了邮电分营、政企分开、电信重组、开放市场和引入竞争等之后,电信市场不断开放,各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这种竞争集中体现在运营商之间激烈的价格战上。从预存话费送手机到短信包月再到通话费包月;从积分奖励到定制手机等,无不显示运营商们的良苦用心。在目前中国的电信市场上资费已经成为决定各个运营商生死存亡的关键。那么为什么电信资费会一降再降,运营成本及市场环境又是如何影响电信企业资费制订的呢?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垃圾短信泛滥的情况愈演愈烈,几乎每个手机用户都受到过垃圾短信的侵扰。根据国家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2009年第一次手机短信息状况调查报告》的数据,自2008年4月到2009年7月,举报受理中心共收到各类举报172.6万起,不良垃圾短信息占135.4万起,占举报总量的78.46%,手机用户平均每周收到的垃圾短信息为8.9条,与2007年和2008年调查的12.44条和10.42条相比,垃圾短信的数量得到了控制,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但问题仍然很严重。为此,笔者尝试着结合在通信行业工作的实际,从社会学的视角,通过对垃圾短信这一社会现象的研究,为治理垃圾短信问题提供理论、方法和对策,对社会规范的建立、构建和谐社会环境有着很好的社会效应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2G时代语音为王,短信作为增值业务为移动运营商作出了巨大贡献.3G主要是语音短信流量的运营,而在4G时代,三家运营商的业务格局是什么样的?在短信、话务收入快速下降的情况下,运营商如何重构4G商业模式,抓住数据流量需求暴增的机会赢取更大收益?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春节.“短信声声除旧岁”已成为最时髦、最经济的拜年方式。据国家权威机构的一份最新资料显示:从除夕到正月初七.中国移动用户的短信业务量为78亿条,中国联通用户的短信业务量超过20亿条。这两大移动通信运营商在2004年春节假期短信的发送量创造了历史的最高记录.总数超过2003年的30亿条。而且随着有摄像功能的手机占领部分市场.彩信的发送量也在节节攀升。如果以每条短信1角钱计算,那么春节期间全国近100亿条的短信收入就相当于近10亿元。在所有的电信运营商眼里.短信市场无疑是一个新鲜诱人的“大蛋糕”。固网短信虽然起步较晚.但它已在短信经济的浪潮襄挟下顺势而上,为众多用户所看好。如何发掘固网短信市场并使之做大做强.值得电信运营商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