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2015,(18)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飞速攀升,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这使中国养老地产开发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与挑战。加快养老地产开发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养老刚性需求,使养老住宅供给适应市场发展需求,推动质优、价廉、舒适的大型老年社区的诞生是当务之急。但在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养老地产开发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探讨了养老地产开发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付俊 《现代商业》2014,(30):266-267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明显,老年群体多样化的需求增加,养老地产已经成为新兴产业,广受社会关注。在我国,养老地产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在养老地产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模式多样化等方面有一定的探索,但还存在着产业链不完整、老年住宅研发缺失,市场供求关系错位等较多问题。面对养老地产未来发展,本文分别从政府、投资商、设计商的视角,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正步入老龄化阶段,养老地产的兴起将成为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养老地产的开发主要存在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配套设施和服务有限、开发定位不清晰、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开发商应通过优化住宅设计、完善配套设施、探索有效的运营模式、争取政策支持等途径来促进养老地产的开发。  相似文献   

4.
《商》2015,(21):62-65
研究目的:探索针对中国养老地产在不同区域发展的适宜性存在差异的评价方法,从养老地产开发商的角度出发,为其在进行养老地产项目开发时寻找目标城市和目标市场提供思路借鉴。研究方法:从人口结构、社会经济的宏观发展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房地产市场发达程度以及城镇居民消费水平5个方面设置并建立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华中、华东地区的10个省会城市为样本,选取系统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重庆是最适宜发展养老地产的城市;其次,武汉市、郑州市、南京市、长沙市、杭州市和上海市均为适宜发展养老地产的城市;最后,合肥市、南昌市以及成都市是养老地产发展的潜力城市。研究结论:养老地产项目的开发商在选择目标市场区域时应综合考虑人口老龄化率、城镇化率、户均人数、恩格尔系数、人均GDP、第三产业比重、人均拥有住房面积、住宅均价等区域因素指标。  相似文献   

5.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超大城市人口正在进入快速老龄化,老年人口规模不断增大,增长速率持续提高,居家养老已成为绝大多数人养老方式的必然选择。超大城市老年人居住圈层式分布特点显著,中心城区正步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当前老年人所居旧住宅适老化改造率极低,既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场地不足;养老地产开发刚刚起步,产品相对单一,目标客户仅为中高收入老人。因此,老年宜居房及设施的建设应采取新开发和再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增强老住宅再开发的力度,提升中心城区适老化改造普及率,做实新建小区养老住宅和设施的配建指标,不断丰富养老地产的产品线,以促进超大城市老年宜居房及设施的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6.
崔雨 《中国市场》2014,(42):150-152
随着我国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剧,人们如何养老已成为政府、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养老地产作为新兴的地产类型一度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但其在我国的全面发展依然面临诸多挑战。本文从经济盈利性和社会福利性平衡的角度来探究我国养老地产现在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老龄化人口大国,而中国现阶段家庭和工作压力巨大、消费水平增高,老年人养老的成本上涨,使养老在众多社会问题中日渐突显出来。为了解决老龄化人口养老问题,由此出现了一种新形势,既"以房养老"。这种模式对于中国的养老等社会问题以及经济发展和金融业、房地产业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文章从"以房养老"基本概念入手,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养老地产作为房地产的细分市场给房地产行业带来了转型升级的机会,给老年人养老以新的选择,为社会解决养老问题提出了新的选择方向。长沙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养老地产投资环境构成要素及现状为基础进行评价,分析影响养老地产发展的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为促进国内养老地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又是年底。又到总结过去、展望明天的时候。地产经历过2003年的起步,2005年的稳步发展,经历过2006、2007年有些病态的快速崛起。当时间来到2008年,地产市场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有人说,中国地产今年的主题就是"拐点",就是"挤泡沫",这或许能概括一部分地产市场上的现象。然而,在"拐点"或是"挤泡沫"的背后,是众多地产大佬们喜怒哀乐的大戏,宛如一部部情节曲折的电影。为此,笔者特别选取2008年最有代表性的电影大片,期待能从精彩的电影中窥见地产大佬们的奋斗之路……  相似文献   

10.
《商》2015,(6)
十八大报告中反复强调要居有所依,老有所养。那么两者结合起来老有所居也是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老龄化时代不期而至,而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从各个层面上尚未做好充足的准备。养老问题已然成为社会的一大难题,而养老机构的建设方面明显不足,必然涉及到养老地产问题。本文在分析养老地产现状的基础之上,分析目前养老地产方面的问题与不足之处,深入研究当前我国养老地产的驱动模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京津冀地区养老地产项目分布、土地获取、运营模式、客户定位、去化速度、配套设施等进行调研统计,采用文献资料法,利用中国统计年鉴等资源搜集京津冀地区老年人口相关数据信息,结合京津冀地区老年人口、健康状况、主要生活来源及老年对养老地的需求等情况,探索京津冀地区的养老地产的发展建议。发现,京津冀地区对养老地产需求较大,且老年人收入与城市消费支出不平衡。据此,应加快京津冀养老地产一体化进程,整合京津冀地区资源,积极推动京津冀养老地产品牌化、专业化的转型改革。  相似文献   

12.
从2010年以来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高速增长期,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的焦点问题。特别是中国农村老年人口不论从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数量都占据多数,但这个巨大的弱势群体,在城镇二元化经济结构中始终处于社会保障的边缘范畴,致使农村在老龄化人口高速增长下,农村养老问题成为制约中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从我国家庭养老和社会保险养老制度改革上着重对农村养老模式的发展趋势和地区适应性进行分析,在以家庭养老模式为基础上提出中国不同经济区域的农村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3.
2008,中国奥运年,假如地产大佬们变身奥运,最适合他们的,是什么角色?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我国的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养老问题也变得尤为严峻,辽宁省作为人口大省,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更加不容小觑。养老地产是辽宁省极速发展的新兴养老产业,但是在极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缺陷和不足;文章从辽宁省现有的养老地产模式和发展现状出发,针对辽宁省现有的养老地产所存在的问题,如消费者认可度不高、政府政策不够支持、专业性人才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建议及解决方法,旨在加强养老服务产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江苏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省份,近年来,江苏养老服务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相对于未来20年江苏老龄化所呈现出的老龄化程度日益提高、老龄人口抚养系数上升、老龄人口高龄化等趋势。目前,江苏养老服务业还存在专业人才缺乏、行业标准与市场规范缺失、社会投资力度弱、农村养老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等问题。江苏省应加快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业的主力,大力培养专业化养老服务队伍,加强养老服务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并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从而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江苏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商》2015,(28)
近年来,中国社会的老龄化问题十分突出。南京作为东部发达城市,近年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随之而来是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如何"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成为政府民众关心的切身问题。本文介绍了南京市的三种养老模式:"以房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旅游养老地产。试图找出每种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住宅房地产市场处于低迷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商嗅出了养老式房产中蕴藏的巨大商机,纷纷试水养老地产,力图以产品和业态的转型突围地产行业的困境。能够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让老人的医疗、护理、养老休闲有效结合的全新养老服务模式将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有望成为未来养老地产开发的主打方向。  相似文献   

18.
杜可 《商》2014,(39):142-142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养老”的关注推动了养老地产在我国迅速发展。然而现阶段融资难却成为制约我国养老地产发展的一大瓶颈。本文通过对养老地产融资现状的分析,并探析我国养老地产融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3-5年内,远洋将完成北京、上海、大连等一线或热点城市在养老领域内的多点布局,形成与集团住宅地产、商业地产以及房地产金融平行的全新业务增长极,未来养老在战略上或会成为远洋地产的主要业务之一.”远洋地产总裁李明近日对媒体说.在进入养老地产的房企中,以中国人寿作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的远洋地产备受关注.事实上,除了远洋地产外,截至目前,包括保利、万科、绿地、合生、万达、绿城等企业在内,全国已有超过80家房企进入养老地产领域.  相似文献   

20.
《商》2015,(50)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地产开始进入人们视野。贵阳花溪发展养老地产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本文对花溪发展养老地产的进行SWOT分析,并给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