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改革经过突飞猛进的"黄金时期"(1978—1984年)后,逐渐步入了一个动因减弱、踌躇不前的阶段(1985年至今),远远滞后于其它体制改革。造成农村改革迟滞延宕、步履维艰的关键是改革主体缺位。改革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对改革主体提出了持久的创新要求,但是当农业改革发展到大跨度、高层次、纵深化,从"体制外"向"体制内",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时,尤其是在进入以旧体制的核心部分为对象的攻坚阶段时,改革的主体却萎缩了。农民由改革主体地位转为被改革、被支配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发展我国农业的最关键因素是人的因素。本文分析了在我国,传统农业主体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满足不了现代农业对主体的要求,而当前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矛盾,使得适合现代农业生产的农业主体不是过剩而是短缺,因此需要建立新型的农业主体。  相似文献   

3.
4.
我国农业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79-1994年间,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63%。但是,与国民坚济其他部门现代化的高速成长及其对农业增长对潜在需求相比,农业增长不稳定甚至相对下降,农业与非农部门之间处于不平衡发展状态。这表明我国农业确已进入一个艰难而又关键的发展阶段,任何局部性农业措施都不足以打破小生产内生的系统性低效率资源配置均衡。因此,今后农业发展思路应该是在“放权”、“让利”(即承包制和价格刺激)的基础上,进一步转换经济社会结构,促使农业的进一步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6.
7.
当前农业技术创新的主体、特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与工业技术创新相比,农业技术创新主体的差异决定了其具有一些不同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当前农业技术创新领域中的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加速,土地集约化经营也逐渐开展起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运而生,主要包括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广大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财务管理进行研究对于内部会计管控的有效实施,保证会计职能的发挥以及保证生产经营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994年,我国农业部首次提出了旨在推进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金农工程”,由此正式拉开了农业信息化的序幕。国家863计划和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有关项目业已形成了一批农业信息化平台技术和产品技术。“十五”期间,科技部又把农业信息技术和精确农业列入了重大攻关项目。  相似文献   

14.
15.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2年)》,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的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具体规划,提出了五大支持政策和四大保障措施。《规划》的实施,必然会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的进一步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舒辉 《乡镇经济》2003,(2):14-15
随着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推进,参照国际惯例广泛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在分析我国农业标准化的现状基础上,对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