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统训练是推动自闭症孩子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传统的感统训练器具——"触觉刷"存在的问题,从自闭症儿童的需求出发,提出了集色彩、音乐、触觉体验一体的感统训练刷的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2.
<正>我曾听到过家长跟我说:"如果我女儿敢在中学耍朋友,我就打断她的腿。"我当时想,就冲这句话,估计他就没机会知道女儿是否在中学谈恋爱,谈到了何种程度,是否出现了严重后果,如何善后的。"打断你的腿",这样一句话,看似家教严格,好像是对孩子进行了严厉的教育——高压政策一下达,你不敢谈恋爱了,万事大吉!但是,实际上,这是眼睁睁地在孩子的"感情教育"阵地上全面放弃。退一万步说,即使自己女儿是"尼姑转世",绝不喜欢任何男生,包括女生,那也挡不住有人会喜欢她,频频示好,如何应对,如何拒绝,难道不该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两人相处、选择、拒绝之道吗?所以,"打断你的腿"负作用很大:其一,堵上了和孩子平等交流的渠道,对于孩子的真实情况没机会掌握;其二,孩子如何面对情感,面对性困惑?这其中的底线把握、应对策略是一条也没教给孩子。家长们往往会因为孩子成绩都不错而"万事大吉",啥都不多说。至于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3.
王晓慧 《新财经》2010,(10):62-62
专注于做早教的高翔自己也是一位家长,他有一个6岁的女儿。他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女儿的? 《新财经》:您有一个6岁的女儿,您觉得对自己孩子的早期教育是否成功? 高翔:我觉得算比较成功的。这主要得益于我的父亲,我从我父亲那里继承的一个理念就是:不要强迫孩子学什么。  相似文献   

4.
<正>上周去中学,给初三的女儿家长会。女儿属于那种"即将优秀"阶层,就是中上生,学校要抓抓这批孩子,抓上重点线。所以,我们要参加正式家长会之前的好几场单科家长会。不得不说,中学老师非常辛苦,看各科老师忙里抽闲,来给我们这七八个家长滔滔不绝地说,真心觉得他们好累。每位老师在面对我们时,都提到个问题:"这些孩子动力不足,缺乏一种内在的自己想学、想上进的意愿,好像必须要老师推着、逼着去学,所以,要家长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有的老师总结说——说到底,孩子的问题就是"态度问题"!呃——懂了,就是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刻苦钻研,勇高峰的精神。老师还说:"不要我们在学校努力鼓劲儿,鼓起来了,结果一回家,家长不扎起(编者注:配合),给他松了劲儿了,就不好了。我们要起来给娃娃鼓劲儿,让娃娃有紧迫感,不要像现在这样,他们自己不急,就好像我们老师来追着学样。"我听了这话,心想应该惭愧才对,我们家从来就是"松劲儿派"。上周,女儿回家,自己觉得某科考得不理想,哭兮兮的,老公跟她说":那个分数有啥子(编  相似文献   

5.
开考啦!     
<正>6月7日,4.35万考生参加高考6月13日,4.8万余考生"决战"中考6月7日上午9时,为期3天的2014年全国高考拉开帷幕,我市4.35万余名学子在38个考点1564个试场参加考试。尽管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高考可能是他们选择人生目标的一次机会,但与前几年相比,无论是家长还是考生明显淡定多了。高考首日上午9时整,随着第一场考试铃声响起,家长们陆续离开考点。宁波二中一位蒋姓的学生家长一脸轻松地说,高考很重要,但并非是孩子成才的惟一途径。他告诉女儿:不要紧张,重在参与,就当是自己成长途中的一次历练。  相似文献   

6.
正周惠惠的女儿今年10岁,在海曙区外国语学校读四年级。由于夫妻二人工作比较忙,双方父母又不在身边,她只好请校外托管机构接送、照看孩子。今年暑假,她收到了学校开展托管服务的通知,了解过后她第一时间就给女儿报了名。"校外托管机构每月要1200元,现在学校托管每月只需100元,同样是照看孩子写作业,一个多月下来,我觉得100元的服务与1200元的服务差不多。"周惠惠说。"放学了,孩子谁接送?谁照管?"一直以来,孩子放学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不匹配,让"三点半难题"成为不少家庭的烦恼。今年初,宁波市教育  相似文献   

7.
金宝英 《魅力中国》2010,(33):236-236
自闭症患儿不同于盲、聋、肢体残疾和有其他残障的特殊儿童。家庭是儿童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面对自闭症幼儿,专业的康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家庭教育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的。家庭能够发挥其特有的优势,针对自闭症幼儿的个体差异开展全方位的教育,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完善的家庭教育策略,能够减轻家长在教育康复中不断摸索的痛苦,更好的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对自闭症患儿的康复有种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家长们在群里的执著和焦灼,正是这个时代的焦虑,事关教育公平、社会风气以及公共生活不怎么用QQ的冯先生,最近一下子加入了5个QQ群。冯先生的好友老田刚刚跟孩子一起经历了"小升初",现在孩子已经上了一所心仪的中学。这位好友在传授经验时特别强调,之所以顺利度过"小升初",多亏了"群"里的信息。一个家长是否尽责的重要指标,是看看他加入了几个"群"。无论是否有意为之,如今的家长已经或正在进入一种线上的"、群居"时代。你可以关掉声音,也可以隐身,可是那些闪烁着的小头像却让你无处可逃;而与QQ群的喧闹比起来,  相似文献   

9.
<正>一天,一位网友在QQ群里发了上面这张图片,也不知道他是从哪里淘来的,构图简明而含义深刻的图片立刻引起大家的热议。"幼儿教育小学化!"一位网友愤愤地脱口而出,"急功近利的基础教育!""幼儿园里教小学内容,高深一点,让家长有机会夸孩子,呀,宝宝真棒!满足家长的虚荣心。"一位网友调侃道。"都被‘考试’绑架了。升小学要考试的,还不是为了考试!"一位网友忿忿地说。  相似文献   

10.
黄世涛 《中国西部》2014,(40):52-55
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发展普遍滞后,孩子失学率较高,扭转家长轻教、学生轻学的观念,营造重教乐学的社会氛围,成为推进区域经济文化发展不可小觑的问题。在四川省乐山市彝族聚居地"小凉山"深处,彝族教师硕忍巴巴35年如一日,奔波在艰辛的"劝学"路上。他的"劝学"不是简单地给家长、学生做"说服工作",而是通过"接送偏远孩子上下学""为孩子垫付学费""连年奔走建成村完小"等实际行动,从深处去破解孩子失学的问题。在硕忍巴巴的努力之下,但凡他任过教的地方都保持了适龄儿童100%的入学率,谱写了四川民族地区一位平凡教师的动人篇章。  相似文献   

11.
"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身心发育障碍疾病,由于其致残率高、发病率不断上升、无特效干预方法、大部分需要终生支持,而这些都将给自闭症儿童的家庭带去经济、心理等方面的负担。本文结合问卷和访谈的调查方法,对南昌市M机构的自闭症儿童家长进行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对自闭症儿童家庭困境及应对策略进行阐述说明。  相似文献   

12.
大人也叛逆 最近接连有家长在问我这个问题:是不是我的孩子到了叛逆期,怎么总是这么爱发脾气?不好打交道.问这个问题的,有四五岁孩子的家长,有六七岁孩子的家长,有六年级孩子的家长.如此一来,你就会发现,天啊,这叛逆期到底是几岁啊? 我只问了他们一句:"家长都比较急躁,爱吼人吧?""是的."答案都是一样的,我从不失手,这个我很确信. 我想起了作家王朔在《致女儿》里说自己跟妈妈的关系一直磕磕碰碰,哪怕到了自己四五十岁了,都对妈妈的话极为反感.有一次清明,他跟妈妈约好了要去八宝山公墓给爸爸上坟,刚要出门,妈妈打电话来询问他是否已经出门,他心里立刻就不耐烦了,放下电话,把穿戴好的衣服鞋子都脱了,在家里磨叽了一个小时,才重新穿戴好出门.你说他怎么这么逆反他妈妈,四十多了,还在逆反期啊?去看看他的书,看看他描述的他的童年生活,你就能理解他为何是这样有偏激言行的作家了,在他作品里为何有那样一些很虐的情节了. 我还认识位家长,三十多岁的男人,十几岁就离家独居,为了离开具有武则天气质的妈妈.现在,对于妈妈的话,他的自我评价是"对人不对事",不管话好不好,在不在理,要是从妈妈嘴巴里说出来,一概反着干.所以,他现在过生日,他妈妈想他回去吃顿饭,都不敢亲自给他电话,而是让保姆给他打电话,这个逆反还真是够逆反的吧!  相似文献   

13.
刘水 《东北之窗》2008,(9):18-18
那一年,女儿参加中考之际突发高烧,体温持续高达38—39度,可想而知,在这个节骨眼上孩子生病家长会急成什么样子!说来也奇怪,中考一结束,女儿  相似文献   

14.
2000年3月3日,我女儿所在的初三·4班举行“你是你的船长”主题班会。这是全班孩子集体过他们的15岁生日,家长也同时参加。会上,家长们还向孩子们赠送了由班里的家长委员会创意、并且自费结集成册的“寄语15岁——给自己孩子的一封信”一书。我作为家长代表应邀发言。  相似文献   

15.
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的发育障碍。作为被称为"星星的孩子"的自闭症儿童,这一障碍使他们的社会融合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被牵涉的家庭也陷入了对现状的焦虑和对未来的担忧之中。目前国内外针对自闭症儿童发展的介入模式多种多样,当然也有各自的侧重点和不足之处,相关研究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本文着重从优势视角出发,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对自闭症儿童发展的社会工作干预策略进行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段博 《当代陕西》2011,(5):38-39
美国薯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一文中,曾用大量的笔墨介绍了刘志丹这个民族英雄献身革命的事迹。其中,有这样一段提到他的女儿刘力贞:“在保安(今陕西志丹县)我遇到了他的遗孀和孩子,一个漂亮的6岁小孩。红军为她特制了一套军装;她扎着军官皮带,帽子上戴着红星,  相似文献   

17.
黄鉴古 《中国西部》2014,(32):74-75
<正>我们这里有一句流传已久的俗言俚语:男服学堂女服嫁。前半句是说男孩子生性顽劣调皮,家长不易教好,必须送到学校,交给老师去教,他们才能"成人"。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认识的提高,关于子女教育,人们又有了新的、完全相反的说法: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男服学堂"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表明人们已经深刻认识到了家长在孩子成长教育中的  相似文献   

18.
中美教育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燕军 《中国报道》2007,(6):108-110
2005年,我随同家人在美国生活了一段时间,出于职业的兴趣,我对美国中学教育的情况做了一些考察。我们的邻居是一位旅居美国的华人,他有一双儿女,儿子面临高中毕业,女儿正上初中。从旁观察,觉得他们的孩子生活得无忧无虑,不像中国学生整天忙于补课,穿梭于学校和各个补习班之间,在中学阶段就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而他们的家长也不像中国的家长那样,像热锅上的蚂蚁,东跑西颠,为孩子的前途四处奔波。  相似文献   

19.
张静 《产权导刊》2007,(8):66-66
6月25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柯坪县的玉尔其乡、阿恰勒乡人民政府,将29名孩子的家长告上法庭,理由是他们的孩子因忙农活辍学,要求法院责令家长把孩子送回学校读书,"不让一个家长非法剥夺孩子受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随着融合教育理念的引入,自闭症儿童如何在融合教育中享受与普通同龄伙伴一起生活、学习的权利,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为了更好地提高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效能,本文通过对南京地区的家长、学校、政府、公众四个与自闭症儿童有关的群体进行分析,借鉴了英、美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的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政策之后,提出一些南京市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建议,期望这些建议能帮助自闭症儿童获得良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