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霞  沈莹 《宁波通讯》2010,(9):14-16
中马街道地处宁波市三江口北岸,坐拥老外滩百年历史。100多年前,这里是近代宁波商帮远航的起泊地、海上丝绸之路的源头,也是内河文明走向海洋文明的接点;  相似文献   

2.
《宁波经济》2011,(1):12-13
如果说天一广场、和义大道、月湖盛园代表了宁波的商业高度,宁波美术馆、宁波城市展览馆代表了宁波的文化高度,三江口绿地、日湖公园则代表了宁波的绿化高度。在这一个个令宁波人引以为豪的项目背后,是一家已有十一年历史,为宁波城市建设呕心沥血的企业,这些代表了宁波高度的项目均出自该公司之手,这就是宁波城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3.
《宁波通讯》2013,(10):98-99
灵桥俗称老江桥,横跨宁波三江口南侧的奉化江,连接城内与江东,是宁波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大型桥梁,其历史与宁波城一样悠久。公元821年,宁波城从鄞西的鄞江桥搬到三江口。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三江口出现了第一座桥梁。明州刺史应彪在东渡门外奉化江口架设"东津浮桥"(后移置今灵桥址)。当时的"东津浮桥"是用16只船排成一列,上铺6尺宽木板,以篾索维系两端而成,桥长55丈,据说通桥当时天空出现彩虹,即立桥名为"灵现桥,"这就是最早的灵桥。原本此地风  相似文献   

4.
<正>三江潮起是宁波城市最具标志性的自然景观。在旧时,三千吨以下海船能够顺着潮涌进入甬江口,直抵三江口。在唐宋时代,帆船驳满三江口南面的江厦街、姚江南岸、和义路一带石码头;1844年1月1日,宁波开埠后,平均水深6.25米、江面平均宽度为290米、水流又较为稳定、适宜3000至5000吨级轮船出入的江北岸,逐渐成为宁波新的港口中心。1862年,美商旗昌轮船公司开辟沪甬航线后,老外滩相继办起了13家轮船公司。与此同时,宁波商帮开中国购买外国轮船为我所用的先例,与洋商公司展开竞争。不久宁波  相似文献   

5.
<正>从城山渡口到三江口,不过短短20公里路程,开车只需1个小时左右,但宁波港口从句章港迁移到三江口却花了足足1200年。自唐代迁移后,宁波奠定了即港即城的城市新形态,明州港被列为开埠港口,步入快速扩张和发展时期,繁华盛况一直延续到了元代。很难想象,现在看来船只不多的三江口,在古代却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大港。古籍上记载,"海外杂国贾舶交至",江厦码头一带"帆樯如林""镇鼓相闻",足以见证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相似文献   

6.
<正>很多人都问宁波的城楼鼓楼为什么在城市中心?其实,原因并不复杂,鼓楼的基础是唐长庆元年(821)所建的子城南城门。明州先立州治于小溪(今鄞江),后迁至三江口,子城即当年所建的地域政治中心。根据考证,子城为长方形,南北长约350米,东西宽约400米。1997年,宁波在鼓楼商业步行街地块第一次对子城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唐代子城西城墙、府西护城河、府第基址和砖砌道路等重要遗迹,印证了宝庆《四明志》载:"城四周围四百二十丈,环以水。"2011年,宁波文保部门在位于子城遗址东南部的原市公安局地块进行考古发掘时,还发现了在建城前即汉晋地  相似文献   

7.
寒溪夜浣 《中国西部》2013,(14):150-157
城门里外:传说中的九开八闭十七门城门是重庆最有特色的地方,在世界城市史上也是非常浓墨重彩的一笔。所有拥有古老城墙城门的城市都足以为此而骄傲,因为它凝聚着筑城先民的精神,也浓缩着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重庆城也是如此。整个重庆城历史上都是被长长的依山而建的城墙所保护着,这也注定了重庆在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角色。历史总是惊人的巧合,在中国历史上重庆不知道多少次成为了王朝更迭中最后的大城市堡垒,这也注定了城墙和城门在重庆城里的重要地位,顽强和不  相似文献   

8.
《宁波通讯》2014,(9):78-84
从遥远的河姆渡,到古代的三江口,再到如今的东方大港,宁波从东海边的区区小邑,演变为如今的东方大港。梁祝站、西门口站、鼓楼站、东门口(天一广场)站、江厦桥东站、福庆北路站……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上串联的一个个重要站点,恰似宁波历史长河流经的一个个重要时光节点,在站与站之间,眼前闪现的时空画面勾勒出宁波历史岁月里沉淀下来的时光剪影,让乘客在体验快捷交通的同时,恰似沿着历史的足迹一路向东。  相似文献   

9.
《宁波通讯》2005,(7):F0003-F0003
宁波市江北区庄桥街道,位于新三江口北岸,东临329国道,北外环线横穿而过,区位优势明显,是宁波城市北拓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0.
<正>历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名城宁波,濒临东海,汇合三江,人杰地灵。悠悠历史长河中,这座城市所积淀的丰厚的文化遗产,是宁波先民智慧的象征,更是后世宁波人激情创造的源泉。  相似文献   

11.
<正>前言宁波,这个地处东海之滨的港口城市,迄今已有七千余年的水上交通史和两千多年的港口发展史。历史上的宁波港口曾经有过六次大的变迁:句章古港的出现,距离河姆渡时代已有4500多年;从句章古港到三江口江厦一带,花了约1200年时间,港址东进了约19公里;从三江口的江厦到江北仅仅前进了0.5公里,却花了1100年时间,是一个相对缓慢的发展时期;从江北岸到镇海新港区,只花了不到110年的时间,却前进了约  相似文献   

12.
<正>三十年前的12月8日对于宁波而言,是特殊的——那一天,国务院公布宁波市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如今,我们这座城市头顶"历史文化名城"的华冠已走过三十个春秋。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座城市的极高荣誉,是国家授予的一枚"徽章",也是国家托付的一项使命。习近平同志曾说:"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  相似文献   

13.
《宁波通讯》2014,(8):12-19
<正>1928年,当宁波街头出现第一辆汽车的时候,如同1855年开入三江口的中国第一艘轮船一样,令宁波人感到好奇、不安和羡慕。在板车、马车的队伍中,鹤立鸡群的第一辆汽车,成为三江口岸的骄子,也开启了宁波人一个关于汽车的梦。进入新世纪,"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宁波的私家车开始起步,汽车时代的到来,让越来越多的人在时间和空间上突破了原有的生活模式……据交管部门统计,近五年来,在宁波981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日均上牌车辆几乎都在200辆以上……  相似文献   

14.
方琳 《宁波通讯》2013,(22):80-81
东部新城,西起世纪大道,东至东外环,南起铁路,北至通途路,地跨江东、鄞州两区,分核心区与东片区两大区块,核心区面积为8.45平方公里,总面积1585平方公里。她位于宁波中心城三江片区东部,与三江口老城中心形成“一心二核”城市格局定位未来新的城市中心,为宁波实现城市发展战略,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功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5.
向东,是新城     
俞苏伟 《宁波通讯》2013,(24):38-47
宁波人选择三江口建州城,一直要上溯到621年(唐武德四年)。其后两百年上,变化纷繁,至821年,州治正式定留三江口。  相似文献   

16.
前言     
<正>传统村落是先民聚居的生活场所。它的出现,是人类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迈进的一个里程碑,是一个文明延续最为原生态的社会单元。它不仅具有宝贵的文化资源,而且也是人类长期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环境的见证,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上溯至七千年前,宁波就有了原始木构建筑和陶制器皿;越国句章和秦代会稽郡,濒水村落逐渐形成,砖瓦木石成为村落基本建筑材料;公元821年明州州治迁三江口后,城市和各县、乡、村体制基本形成,并有了宁波的村落文献记载。特别在北宋末,宋室南迁,许多北方大族迁徙而来,以氏族为  相似文献   

17.
黄文杰 《宁波通讯》2012,(18):54-55
海洋是塑造宁波文明的大手,在19世纪它书写了一个充满屈辱、也满蕴机会的主题词:"开埠"。鸦片战争失败后,宁波被迫按《南京条约》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1844年1月1日作为英国人最欣赏的最富商业气息的城市重返世界贸易口岸;旗昌、太古、三井等洋商企业接踵落脚;在江北岸的外马路一带建立起外国人居留地,即租界,史称"外滩"。这是宁波三江口自然展开的三个扇形区域最后一片处女地,外来的殖民文化似乎要宣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  相似文献   

18.
《浙江经济》2009,(17):F0004-F0004
宁波简称“甬”,古时称“明州”,公元821年,明州州治迁至现在市区的三江口,标志着宁波建城开始,1381年,取“海定则波宁”之意,改称宁波,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9.
《宁波经济》2006,(9):25-26
长期以来宁波空间组织和开发是以三江口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各县域为基础的,三江流域是宁波空间开发的重点。随着城市发展框架的拉开、集疏运网络的完善、海洋经济的兴起和宁波国际化程度的提升,近几年,宁波市域空间组织随着发展实践的推进,正在出现较大的变化,总的来说,变得更加科学、更加开放。考虑到宁波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和未来需求.对现阶段空间组织要进行合理引导,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20.
<正>骆驼街道地处镇海中西部,西与宁波江北区接界,北临慈溪市。街道地域面积46.64平方公里,下辖20个行政村、1个渔业村、6个社区,总人口15万人,其中外来人口近10万人。踏着厚重的历史,走过奋进的路程,骆驼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城镇,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精诚耕耘"城市骆驼"、"产业骆驼"、"文化骆驼",结出朵朵奇葩,群芳争艳满园春,造就了今日"水通三江口,商聚骆驼桥"的自豪与骄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