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拓原 《宁波通讯》2014,(11):26-27
<正>当前宁波五水共治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中,各地工作力度非常大、建设项目相对集中,全社会对五水共治的期盼值也比较高。本人以为,要合力推进五水共治,力求早日取得好的成效,至少要处理好以下五重关系。  相似文献   

2.
《宁波通讯》2014,(13):86-86
<正>今年以来,奉化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宁波市关于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的决策部署,在全市范围内迅速掀起新一轮大治水大攻坚的高潮,五水共治工作有序开展、强力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建机构基本形成全市河道三级管理机制。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各镇、街道也相应成立了镇(街道)五水共治办公室,制订了实施方案并层层进行动员。为落实工作责任,加大工作力度,把全市河道分为三级,实行  相似文献   

3.
徐畅成 《宁波通讯》2014,(11):27-28
<正>五水共治,治污先行。此次我市实施的新一轮治污水行动将紧紧围绕清三河、两覆盖、两转型为要求,以建立覆盖全市各级河道河长制为切入点,重点突出,重拳出击,确保到2016年底,全市各级主要河道基本解决河道垃圾和黑臭问题,河道环境面貌显著改观,打造一批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河道;到2020年,全市河道功能全面恢复,河道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4.
曾任浦江县委书记的戴建平年初正式调任建德市委书记。在浙江,谁都知道,省里想让戴建平在建德市"复制"浦江县治水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5.
黄辉 《宁波通讯》2014,(11):29-29
<正>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发挥林业功能,助推五水共治,不仅是现实对林业部门的要求,也是林业部门肩负的光荣使命。为此,我局成立了发挥林业功能,助推五水共治领导小组,并集中骨  相似文献   

6.
《宁波通讯》2014,(14):2-3
<正>今年,海曙借"五水共治"之势带动辖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突出水体环境、大气环境、宜居环境三大整治任务,把科学治水理念贯穿水环境治理的各个环节,海曙区委书记、区长等区主要领导勇当水生态环境第一责任人,将辖区内63条内河纳入"河长制"范围。全区70支民间护水队,沿河巡查河流排污口、劝阻市民不文明用水行为、宣传节水小常识,发起护水倡议,力争通过三年努力,逐步营造出生态海曙、人文海曙、水润海曙的内河水绿空间,打造人居水上,水入城中,人水相依,景自天成,花溪环海曙,城内遍花园的现代化亲水宜居城。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浙江省党委、政府据此做出了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个方案共同进行的五水共治的战略部署,要求各级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限时整治臭河、黑河、垃圾河,保护好绿水青山。因此,治水就自然地  相似文献   

8.
秦诗立 《浙江经济》2014,(11):25-26
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会议提出“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提倡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让人与水和谐相处。省《政府工作报告》把“五水共治”作为重心之一,明确把压缩的“三公经费”30%用于治水。省里成立了由副省长牵头的“治水办”。各级党政负责人纷纷成为“河长”。治水需要水利工程建设,也需注重水生态环境的建设保护,注重工程治水与非工程治水的有机结合,唯如此才能实现治水的有效性、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9.
曾经的江南水乡,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环境压力。2012年,浙江Ⅲ类及以上水质监测断面占643%,比2009年下降近10个百分点,八大水系中Ⅰ-Ⅲ类水占60%以上的只有五大水域。即使排除监测偶发性因素,这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浙江水质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0.
毛思洁 《宁波通讯》2014,(11):16-19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下,我国迎来了一轮治水工程建设热潮,其特点是:政府各部门齐抓共管。  相似文献   

11.
《广西经济》2010,(6):F0002-F0002
广东省水电集团有限公司,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由广东省国资委监管的大型国有企业。其前身是具有50多年发展历史的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二工程局。主要经营范围包括施工经营、资本经营、房地产开发经营、综合经营等领域。形成了以工程总承包为基础.以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为重点,适度发展房地产开发及综合经营业务的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2.
王祖强 《浙江经济》2014,(23):12-13
“五水共治”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推进浙江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更是建设“两美”浙江的突破口与切入点。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努力,“五水共治”在倒逼浙江产业转型升级、改善全省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破解一系列影响科学发展老大难问题的有效途径,水环境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13.
<正>7月30日,余姚陶家路江泗门泵站110千伏客户专变投运,宁波最大的应急泵站启动试通水。去年菲特台风期间,宁波饱受洪涝灾害之苦。今年上半年,宁波供电公司共计受理较大型防洪排涝类泵站供电项目35个,已投产送电7个泵站项目,其余28个泵站正处于受电工程施工阶段。该公司积极主动服务防洪排涝工程相关用电项目,为五水共治、建设现代化亲水宜居港城贡献一分力量。  相似文献   

14.
王国翔 《浙江经济》2014,(11):20-22
当浙江传统的发展动力逐渐失去。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上下狠招,寻求新的发展动力已是关键所在。只是一个时期以来酝酿多年的经济转型升级依然是头绪众多、各自为战,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五水共治”恰如一场及时雨,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找到了一条倒逼式的出路,打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各条经脉。“五水共治”已不仅仅是一个生态命题,而是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场执政大考。全省各地正以此竞相展开一场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战。循着省委、省政府三步走的治水路线图。未来更长的路,是要在水环境和水生态得到综合治理的同时,完成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刻蜕变。建立浙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再创浙江发展新奇迹。  相似文献   

15.
陈淮贵 《浙江经济》2016,(23):58-59
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针对当前工业园区普遍存在的企业众多减污难、规划建设滞后治污难、长效管理不足清污难等短板,以“五水共治、治污先行”为突破口,以“三创三补三破”倒逼企业、园区转型升级,走出了工业园区“五水其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衢州模式。  相似文献   

16.
马跃明 《宁波通讯》2014,(11):34-34
<正>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打开浙江地图,从北到南,钱塘江、曹娥江、甬江、瓯江等八大水系在10万平方公里的浙江版图上蜿蜒曲折,如同血脉连起丘陵、平原和盆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浙江从资源小省一跃成为经济大省。然而,水资源污染和生态恶化也随之而来,浙江从成长阵痛中惊醒。  相似文献   

17.
鲍尧品 《宁波经济》2014,(12):16-17
今年以来,我市农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五水共治”的战略部署,按照“五水共治、治污为先”的工作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强化主体责任、完善运行机制,扎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及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肥药双控减量增效三大工程,积极为“五水共治”行动贡献力量。宁波市农业局局长鲍尧品进一步指出,要让“五水共治”成为助推农业转型升级的主动力。  相似文献   

18.
王国翔 《浙江经济》2014,(16):48-49
“五水共治”不只是治水,而是实现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转型,真正需要比拼的不是在治水上投多少钱,而是在转型上受多少益“五水共治”在浙江已成为频度最高的热词,领导高度重视,全民高度参与,媒体高度关注。省委、省政府把“五水共治”提升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重大决策,充分说明“五水共治”的战略指向不只是治水,而是通过“五水共治”实现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转型。  相似文献   

19.
《宁波通讯》2014,(11):90-90
<正>北仑区水利局全面落实省、市关于五水共治的战略部署,以防洪水、排涝水作为水利工作的主线。按照统筹规划、分片治理、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的要求,围绕治水强基三年行动计划,三年投资30亿元,实施江河堤防、平原河道、水库除险加固、沿海闸泵、分洪泄洪、城市排水六大工程。到2016年建成一批重点防洪排涝工程,骨干防洪排涝河道全面达标,全区防洪排涝能力显著提高,城区、农村部分区域易淹易涝现象全面消除。到2018年,城区、城镇防洪(潮)标准达50年一遇,城市建成区排涝能力达20年  相似文献   

20.
《中国招标》2010,(29):F0004-F0004
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武重)是由原武汉重型机床厂改制而成的大型国有企业,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五”时期的156项重点工程项目之一,1953年筹建,1958年7月建成投产,曾被誉为机床装备制造业的“亚洲明珠”。投产至今,半个多世纪以来,企业为我国的机械、能源、航空、航天、军工、交通、化工等行业提供了近20000台重大设备,并向英国、德国、加拿大、土耳其、韩国、巴西、印度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