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宁波通讯》2014,(19):2-3
<正>宁海地处浙东沿海,常受强热带风暴和台风袭击,是浙江省四大暴雨中心之一。全县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主要为山区,溪流短、比降大、水流急,洪水集中快、涨幅大;东部为滨海平原,地形平缓,高程普遍在1-5米左右,局部低洼区域高程甚至在0米以下,排泄洪水受潮汐影响较大,上游下来的洪水遇到高潮位时,洪水受海水顶托,排水不畅。近年来,随着宁海西部山区白溪水库、西溪水库两座大中型水库的相继建成,加上水库山塘除险加固、山区小  相似文献   

2.
《宁波通讯》2014,(11):2-3
<正>奉化,地处象山港畔,拥有奉化江和莼湖两大水系,县江、东江、剡江三大河流横贯境内,现有水库山塘2211座,平均水资源总量9.41亿立方米,是宁波大市内拥有较丰富水资源的县(市)区之一。奉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始终将水利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兴利除害、开源节流、建设管理、开发保护并重,大力深化水利改革发展。"十一五"期间,奉化市相继实施了标准海塘、城市防洪、清  相似文献   

3.
<正>7月30日,余姚陶家路江泗门泵站110千伏客户专变投运,宁波最大的应急泵站启动试通水。去年"菲特"台风期间,宁波饱受洪涝灾害之苦。今年上半年,宁波供电公司共计受理较大型防洪排涝类泵站供电项目35个,已投产送电7个泵站项目,其余28个泵站正处于受电工程施工阶段。该公司积极主动服务防洪排涝工程相关用电项目,为"五水共治"、建设现代化亲水宜居港城贡献一分力量。  相似文献   

4.
毛思洁 《宁波通讯》2014,(11):16-19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下,我国迎来了一轮治水工程建设热潮,其特点是:政府各部门齐抓共管。  相似文献   

5.
《宁波通讯》2012,(16):2-3
北仑水利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下,实行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快速转变,坚持防汛减灾与生态建设并重,综合整治与长效管理并举的原则,夯实基础保障,促进和支撑了北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防汛减灾与生态建设并重根据规划相继建成了下三山二闸、穿山闸、七姓涂围  相似文献   

6.
《宁波通讯》2015,(3):2-3
推进五水共治,为民惠民办实事,是余姚市住建局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抓手。该局将五水共治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集全局之力,攻艰克难,努力破解各类要素制约,积极推进排涝水和治污水的重点工作。在推进排涝水工作中,投资5.17亿元实施了排水管网检测及疏通、城区排涝泵站及低洼地段排水管网疏通及改造工程等三大工程,工程均已在7月汛期前完成主体工程,并发挥了排涝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拓原 《宁波通讯》2014,(11):26-27
<正>当前宁波"五水共治"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中,各地工作力度非常大、建设项目相对集中,全社会对五水共治的期盼值也比较高。本人以为,要合力推进"五水共治",力求早日取得好的成效,至少要处理好以下五重关系。  相似文献   

8.
曾任浦江县委书记的戴建平年初正式调任建德市委书记。在浙江,谁都知道,省里想让戴建平在建德市"复制"浦江县治水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
秦诗立 《浙江经济》2014,(11):25-26
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会议提出“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提倡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让人与水和谐相处。省《政府工作报告》把“五水共治”作为重心之一,明确把压缩的“三公经费”30%用于治水。省里成立了由副省长牵头的“治水办”。各级党政负责人纷纷成为“河长”。治水需要水利工程建设,也需注重水生态环境的建设保护,注重工程治水与非工程治水的有机结合,唯如此才能实现治水的有效性、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0.
在我市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分布着6700多座山塘水库。这些山塘水库承担着农业灌溉、农民饮用水、小流域防洪等功能,是山区农民赖以生存的水利设施。但是,由于年久失修和水库自身条件,这些山塘又普遍存在隐患多、管理弱、投入少等问题,正日益成为防汛抗台和新农村建设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1.
一周新闻     
《中国经济快讯》2011,(28):12-13
中央水利工作会议 2020年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 中央水利工作会议7月8日-9日在北京举行。胡锦涛指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力争通过5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会议提出,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巩固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相似文献   

12.
黄辉 《宁波通讯》2014,(11):29-29
<正>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发挥林业功能,助推"五水共治",不仅是现实对林业部门的要求,也是林业部门肩负的光荣使命。为此,我局成立了"发挥林业功能,助推五水共治"领导小组,并集中骨  相似文献   

13.
《宁波通讯》2014,(11):4-5
<正>宁波原水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大型国有企业,拥有白溪、周公宅、亭下、横山、皎口和钦寸(在建)六座大型水库,横溪、三溪浦、溪下三座中型水库以及姚江水源工程等,年可供优质原水5.9亿立方米。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来,始终奉行"公益为主?民生至上"的核心价值观,以责任、奉献、智慧、价值、绿色为治企理念,积极参与和解决宁波市水忧、水患、水盼等问题,心系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努力向现代化一流企业大步迈进。去年我市遭遇百年一遇洪水,如何科学治水引来各方关注。"五水共治"是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五大工程的  相似文献   

14.
曾经的江南水乡,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环境压力。2012年,浙江Ⅲ类及以上水质监测断面占643%,比2009年下降近10个百分点,八大水系中Ⅰ-Ⅲ类水占60%以上的只有五大水域。即使排除监测偶发性因素,这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浙江水质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5.
徐畅成 《宁波通讯》2014,(11):27-28
<正>"五水共治",治污先行。此次我市实施的新一轮治污水行动将紧紧围绕"清三河、两覆盖、两转型"为要求,以建立覆盖全市各级河道"河长制"为切入点,重点突出,重拳出击,确保到2016年底,全市各级主要河道基本解决河道垃圾和黑臭问题,河道环境面貌显著改观,打造一批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河道;到2020年,全市河道功能全面恢复,河道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6.
王祖强 《浙江经济》2014,(23):12-13
“五水共治”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推进浙江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更是建设“两美”浙江的突破口与切入点。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努力,“五水共治”在倒逼浙江产业转型升级、改善全省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破解一系列影响科学发展老大难问题的有效途径,水环境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浙江省党委、政府据此做出了"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个方案共同进行的"五水共治"的战略部署,要求各级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限时整治臭河、黑河、垃圾河,保护好绿水青山。因此,治水就自然地  相似文献   

18.
王国翔 《浙江经济》2014,(11):20-22
当浙江传统的发展动力逐渐失去。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上下狠招,寻求新的发展动力已是关键所在。只是一个时期以来酝酿多年的经济转型升级依然是头绪众多、各自为战,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五水共治”恰如一场及时雨,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找到了一条倒逼式的出路,打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各条经脉。“五水共治”已不仅仅是一个生态命题,而是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场执政大考。全省各地正以此竞相展开一场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战。循着省委、省政府三步走的治水路线图。未来更长的路,是要在水环境和水生态得到综合治理的同时,完成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刻蜕变。建立浙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再创浙江发展新奇迹。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形态不断演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也遇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水作为任何生命形式都必需的基本要求,正成为现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水环境和水危机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而流动人口作为温岭泽国镇小城镇建设中主要构成的一大部分,对于社会发展起到主要作用,共青团在流动人口中推行五水共治将是主要任务,是实现水资源与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宁波通讯》2014,(13):86-86
<正>今年以来,奉化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宁波市关于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的决策部署,在全市范围内迅速掀起新一轮大治水大攻坚的高潮,"五水共治"工作有序开展、强力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建机构基本形成全市河道三级管理机制。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各镇、街道也相应成立了镇(街道)"五水共治"办公室,制订了实施方案并层层进行动员。为落实工作责任,加大工作力度,把全市河道分为三级,实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