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30年前,邓小平同志发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号召。30年来,邓小平同志的重要指示极大地激发了海内外"宁波帮"的爱国爱乡、造福桑梓的巨大热情,掀起了海内外"宁波帮"服务家乡、报效桑梓的热潮。一批以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影视大王——邵逸夫、知名爱国人士——王宽诚、棉花大王——陈延骅、钟表大王——李惠利、毛纺大王——曹光彪、希望之路功臣——赵安中、爱国侨领——李达三等为首老一辈宁波帮最早响应邓小平同志号召,在他们实际行动和"宁波帮"精神的影响下,不少海外"宁波  相似文献   

2.
万新儿 《宁波通讯》2014,(14):32-35
<正>定居宁波数年,研究整理出版宁波帮史料,令人叹为观止,感觉到宁波帮群体之宏大,涵盖了从政治到经济和文体科技的所有领域;感受到宁波帮历史的深远丰富,至少可以追溯到明朝之前;感慨着宁波帮人士的艰辛不易;感佩着宁波帮思想的睿智前瞻;感悟到宁波帮精神的深邃精警。也让我更加敬佩邓小平先生30年前发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号召时的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探究了宁波帮这一特殊群体数百年来得以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成因的根、本、源、泉之所在,竟然  相似文献   

3.
正1984年8月,邓小平说:"宁波人海外侨胞人数不多,但质量较高。要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会说多种语言的包玉刚,一生都不更改乡音,无论是说英语、粤语,还是普通话,都带着浓浓的宁波口音。1984年10月,已经64岁的包玉刚,终于回到了他一生牵挂的故乡,钟包村的老人们,都还记得这位少小离家  相似文献   

4.
谢景文 《特区经济》1997,(11):21-22
<正>一、宁波与香港血缘相亲渊远流长 早在香港开埠之初,就有众多的宁波人辗转赴香港开拓创业。以邵逸夫、已故船王包玉刚及陈延骅为代表的海外“宁波帮”,更是联结宁波与香港的亲情纽带。现海外宁波人共有7.2万户,其中4.2万户居住在香港,他们之中除了一些工商企业家外,也不乏社会名流、科技专家和社团领袖。  相似文献   

5.
浦东开发整整十年了。每当我隔江眺望浦东,那伟岸峻拔的金茂大厦,端庄亮丽的国际会议中心,屹然挺立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尽收眼底。特别是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一幢幢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办公大楼,更勾起我对邓小平这位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怀念。作为一名浦东新区的建设者,我有幸聆听了邓小平同志的谆谆教诲,并按照小平同志的指示精神参加了开创浦东改革开放新局面的进程。我们回头凝视十年来留下的历史足迹,倍感小平同志非凡的洞察力和卓越的前瞻性。浦东改革开放有今天,上海改革开放有今天,中国改革开放有今天,无不得益于我们有了邓小平…  相似文献   

6.
周子琳 《宁波通讯》2011,(12):29-29
1988年,邓小平会见包玉刚的一席谈话,掀起了海外“宁波帮”企业家回报家乡的热潮,港胞孔爱菊、孔庆隆姐弟于1990年捐资50万港元,返乡宁波兴建了浙江省首家音乐幼儿园——宁波宝韵音乐幼儿园。作为宁波市首家六星级幼儿园的宝韵,如今已从音乐特色园走向育人品牌园,开启了由“培育教学特色一发展特色园所一打造教育品牌”的集团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宁波经济》2004,(9):10-11
“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20年前,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设计神州大地的同时,也为宁波这座城市画上了一幅蓝图。正是借着“宁波帮”的平台,宁波开始了人们眼中发展最快的时期。捐助项目、投资实业、牵线搭桥……  相似文献   

8.
方琳 《宁波通讯》2013,(4):64-67
宁波籍人士外出经商,古已有之;结成商帮,则是在明朝末年。到清朝末年,"宁波帮"一词已频繁地出现在各种报刊和书籍中。据不完全统计,至今仍有73000多名宁波籍人士分布在世界64个国家和地区,加上他们的后裔,总人数超过30万。从国内来说,宁波籍人士更是遍布全国各地,早就有"无宁不成市"之说。他们中不乏工商巨头和科技专家,如包玉刚、董浩云、王宽诚、安子介、邵逸夫、陈廷骅、曹光彪、李达三、孙忠利等人。如今,浩瀚的太空中邀游着5颗以宁波人命名的小行星:邵逸夫星、王宽诚星、曹光彪星、李达三星、谈家桢星。在我国两  相似文献   

9.
陈静 《港口经济》2010,(6):52-54
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的宁波是重要的工业港口城市,同时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对外贸易口岸。改革开放后,宁波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发展迅速,尤其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和2001年中国“入世”给宁波带来了外商投资热潮,使得宁波利用外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形成一定的规模。  相似文献   

10.
1997年2月19日,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一代伟人邓小平先生因病与世长辞了。噩耗传来,香港广大同胞和全国人民一样,怀著沉痛、敬爱、敬重的心情,以各种不同方式哀悼邓小平先生。香港同胞为一代伟人的殒逝而无比悲痛。 作为一个具有高瞻远瞩的伟大政治家,邓小平先生提出并推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经济在短期内迅速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而且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日益上升。这种翻天  相似文献   

11.
空港是一个城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条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空港作为国际物流的重要节点,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加快航空业发展,推进空港建设,对于宁波来说意义更加重大。宁波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宁波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国际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经济中心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春天的故事     
<正>地阔为广,和谐即安,广土安辑,是为广安。广安是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家乡。春到广安2023年春天我有幸来到了广安。漫步思源广场,瞩目邓小平图书馆,清风飘过,黄果兰的花香沁人心脾;杨柳依依,“敬爱的小平同志,家乡人民怀念您”的字牌在眼前缓缓展开。刹时间,  相似文献   

13.
韩小寅 《宁波通讯》2008,(12):14-16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凝聚了邓小平对宁波的关怀。他在1984年宁波被列为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后的几年中,多次就宁波的发展作了指示,既有关心和关怀,又有希望和要求,  相似文献   

14.
<正>"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1984年,邓小平同志的这一号召,掀起了海内外"宁波帮"服务家乡、报效桑梓的热潮,让一代又一代宁波人奋勇拼搏,也让宁波始终走在改革开放浪潮的前列。作为我国极负盛名的百年商帮,"宁波帮"早年间到上海谋生发展,在钱庄、银行、贸易、航运等行业崭露头角,创造了近代百余个"中国第一":中国第一艘轮船、第一家机器轧花厂、第一家商业银行、第一家日用化工厂、第一家信托公司、第一家味精厂……"宁波帮"确立了在近代中国的产业主导地位,也成为宁波人引以为傲的响亮名号。如今,"宁波帮"  相似文献   

15.
卢勇军 《中国西部》2014,(27):45-49
<正>邓小平同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没有他,就没有中国今天的改革开放。卢奇,作为饰演邓小平同志的特型演员,让我们更直观、更深刻地感受到邓小平同志的多个侧面。机缘巧合成为特型演员卢奇17岁时投身军营,1974年退伍后开始在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工作。早在1986年上映的电影《孙中山与宋庆龄》中,卢奇第一次在银幕上饰演孙中山先生就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在电影《詹天佑》《黄埔军人》,  相似文献   

16.
<正>宁波是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宁波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国家一系列鼓励企业"走出去"的优惠政策,加强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开拓国际市场,"走出去"步伐更趋稳健,经验更加丰富,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今年9月,浙江省政府批复设立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这是宁波市从更高水平上重塑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全面提升宁波国际开放能力和双  相似文献   

17.
本期选出的5位人物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方面最具代表性、标志性的宁波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是为中国梦奋斗的人。有人终身与艰苦环境为伴,至今科研不辍;有人挽救过数百万人的生命;有人身体力行地为"一国两制"鼓与呼;有人是外交领域的忠实捍卫者;有人是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中国工人的缩影。他们的故乡宁波更是滋养他们终身的财富,在他们身上,体现着知行合一、知难而进、知书达礼、知恩图报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感染更多宁波人,一代代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8.
黄港洲 《宁波经济》2004,(8):17-18,30
“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是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宁波帮”作为加快宁波建设的独特资源,对于加大宁波对外开放步伐,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等有着独特的作用。继续实践邓小平同志关于“宁波帮”的重要战略思想,必须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我是从澳大利亚来的吉莉安·帕坦克,现在,我和我的丈夫住在宁波,我是宁波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的一员。出于愿与在宁波的外国朋友分享对中国书画的热爱,2012年,姜红升先生创办了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这是一个公益服务性组织。通过这个组织,姜红升先生不仅教我们这些居住在宁波的外国人中国书画,还带着我们游览宁波。在宁波的很多的外国朋友都加入了进来,其中甚至还有到宁波旅游和来自宁波国际姐妹城市的外国友人。  相似文献   

20.
1月23日下午,当代史学大师傅璇琮先生在北京逝世,消息传来,宁波市民极为痛惜。而在傅老亲自提议恢复的千年学府桃源书院,更是一片悲伤、惋惜。大家在怀念的同时,追思着傅老为桃源书院的重建所辛勤付出的点点滴滴往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