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碚区委、区政府高度关注民生,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以民生工程为导向,在实施城区危旧房拆迁改造工程中,着力改善老百姓的居住环境,优化城区功能服务,让中低收入群众共享城市发展成果。不仅提高了城市居住品质,更提升了城市康居形象。  相似文献   

2.
建设质量城市、知识产权城市、信用城市,进一步强化重质量创品牌的导向,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优化整体营商环境,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重点。威海市将坚持统筹谋划、整体部署、协同推进,推行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确保"三城联创联建"目标落地落实,不断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质,努力争当全省走在前列排头兵,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南京市以动迁拆违治乱整破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既是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办好青奥盛会、创成率先大业、建设人文绿都的具体举措,也是实践十八大精神,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优化宜居环境、造福广  相似文献   

4.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建设"三维"城市,实现地上和地下同步规划、同步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之路。从1963年伦敦建成世界一条地铁开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特点来看,尽管这些城市经济基础和开发条件各有不同,但其共性的开发特征值得借鉴:注重地下空间开发研究,较早开展地下空间研究和规划编制;注重制度建设,制订了一批地下空间开发的法律法规;注重地下空间开发与城市功能提升、空间拓展相结合,有效解决城  相似文献   

5.
<正>城市品质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近年来,宁波坚持优质发展,深入实施"提升城乡品质建设美丽宁波"行动,城市品质显著提升,但距离全市人民的期望和要求,尤其是对照国内先进城市,还有不小差距。当前,宁波人均GDP突破了2万美元,已进入全面追求生活质量和社会质量的新阶段。2018年,市委市政府将"城乡争优"作为"六争攻坚"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全面启动"城乡争优"三年攻坚行动,加快建成"精致宁波、品质之城"。面对  相似文献   

6.
<正>"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随着宁波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众参与和公众满意正在成为城市管理的"动力源"和"风向标"。基于此,旨在动员和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城  相似文献   

7.
夏超然 《理论观察》2013,(12):44-47
滨水区科学有序的发展是助力城市转型,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手段.本文力图针对齐齐哈尔滨水区建设的现实情况,结合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以问题为导向,尝试从滨水空间营建、城市文化塑造、城市规划管理等角度提出齐齐哈尔滨水区发展战略和具备可操作性的规划策略,以期对齐齐哈尔未来城市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产城融合体现了区域产业空间与社会空间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高新区作为区域产业聚集基地和现代化的新城区,其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的融合问题,这是推进产城融合的有效突破点。文章认为,高新区的发展必须融入产城融合理念,重点是要完善发展规划,以空间布局的科学化实现产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以产业优化提升高新区发展的内生力和对城市的带动力;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功能齐全化促进高新区与城市发展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新城区是我国城市空间外拓的重要模式.由于新城区地域空间相对独立、 功能比较单一,导致城市发展偏重于"土地的城市化",缺乏产业、 人口支撑,陷入"产城脱节"的误区.针对于此,新时期,新城区应通过加快产业升级,推进产业效益和城市质量互动加以提升,实现产城功能融合;优化空间布局,推进特色产业区和城市功能区联动发展,实现产城空间融合;深化分工合作,推进新城区与老城区、 开发区一体发展,实现大尺度产城融合;完善规划政策,通过引领引导和管制约束相结合,全方位保障产城融合.  相似文献   

10.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我国城市化正在稳步推进,为解决城市发展的诸多问题,提升城市承载力,应在新老城建设兼顾、发展交通、挖掘文化内涵、保护与开发并重等几个方面规划建设城市,实现城市发展与人的发展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1.
王征 《广西经济》2014,(3):48-49
正产城结合是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经济产业化与服务化并举接轨的有效途径,它大大有利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进一步明确和提升城市的主体功能。从城市发展的源流上来分析,"城"的含义乃是划地为城,"市"就是人们集中进行交易的地方,这说明城市的经济功能是与生俱来的。要想交易首先要拥有产品,也就是说要发展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2.
实施旧区改造和城市有机更新,提升百姓居住条件,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让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文章结合实证调查全面分析了"留改拆"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留改拆"背景下深化城市有机更新的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和实践导向。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城市世纪",城市发展的走向至关重要。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是新世纪城市发展最值得关注的大趋势。"文化城市"是城市发展的理想图景和先进思想,将是21世纪最具前景的城市。宁波在加速工业化、城市化的"热发展"中,必须对一个城市应具有什么样的人文传统、文化特色和城市精神等问题予以"冷思考":把握发展趋势,研究文化发展战略,以文化城市为导向,创造性地推进现阶段宁波文化强市建设,为从"文化强市"向"文化城市"的转型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是一个地区发展强大而厚实的根基。教育就业工作欣欣向荣,卫生健康事业蓬勃发展,群众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城市品质不断提升……70年间,在肩挑发展重担的同时,历届宁波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实施民生实事工程,不断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努力增进人民福祉,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民,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宁波9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数字是最有力的证明:70年来,宁波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15.
正产城结合是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经济产业化与服务化并举接轨的有效途径,它大大有利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进一步明确和提升城市的主体功能。从城市发展的源流上来分析,"城"的含义乃是划地为城,"市"就是人们集中进行交易的地方,这说明城市的经济功能是与生俱来的。要想交易首先要拥有产品,也就是说要发展实体经济,于是城市里面就有了产业,可见城市与产业之间天然地具有一种相伴相生、"不弃不离"的关系。很显然,居住在城市里面的人群要想生存,就必  相似文献   

16.
柴利能 《宁波通讯》2013,(15):23-24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群众路线、体现执政为民,必须从群众最关心、最需要、最迫切的问题入手,下大力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近年来,市发改委积极听民意、务实事,抓项目、搭平台,着力发展民生,促进品质提升,较好地发挥了市委、市政府贯彻群众路线"参谋部"、"执行部"、"协调部"的作用。想群众之所想,以科学规划谋求  相似文献   

17.
青岛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围绕"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目标,提出着力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城市品质实现新提升。要瞄准建设宜居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目标,对照世界知名湾区城市标准,继续拓展、深化和提升"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拉开城市空间发展大框架,加快建设组团式、生态化的海湾型大都市,让青岛真正具有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大城市品质。中共青岛市委对城市发展空间布局作出的这一战略调整,其核心内容在于"三城联动":就是以胶州湾为核心,东岸老城区重在做优做美,延续青岛百年历史文脉,彰显山海城特色,着力加快城区改造提质和内涵式发展;西岸城区重在做大做强,着力加快城区扩容,打造海洋经济特色鲜明的新区;北岸城区重在做高做新,有效整合周边区域,合理确定城区规模、开发强度和开发时序,高水平打造科技型、生态型、人文型新城区,有效疏解老城区发展瓶颈。不仅明确了东岸、西岸、北岸三大主城区建设的发展定位,也强调了三者将形成功能互补、相互依托、各具特色的都市区,成为大青岛的核心区域。这无疑会带来城市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中共宁波市委关于制定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必须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基本要求之一,提出"就业更加充分,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等要求。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宁波第七次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相信在未来五年,宁波将继续朝着"争创更高品质的民生幸福城市"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资源消耗大、生态环境差、人口剧增等问题,各个城市纷纷开展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以期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来优化和提升城市的发展环境。根据赛迪世纪统计,截止到2012年底,已有180多个城市提出将在"十二五"期间把智慧城市作为加快经济发展转型的战略导向,智慧城市建设渐入高潮。  相似文献   

20.
毕德利 《辽宁经济》2012,(10):58-59
全球绝大多数能源被城市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所消费,城市的建筑、交通及工业部门消耗了世界75%的能源,城市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最具潜力的领域。低碳发展必须以建设低碳城市为统领。胡锦涛同志关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的讲话,为建设低碳城市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宜居沈阳为标志的低碳城市建设,可以解决大城市病问题、实践城市科学发展的社会规划问题、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盲区和空白点问题、探索城市管理创新的难点问题、尝试开发循环经济的产业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