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2003年江浙沪旅游年活动为契机,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全面展开,并推动了长三角区域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融入长三角的步伐,是宁波提高旅游业国际化水平,建设长三角南翼中心旅游城市、国内一流的旅游经济强市、现代化国际港口旅游名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构建了旅游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因子分析获得长三角区域旅游经济的综合得分,以此为基础,结合引力模型探讨了区域旅游经济空间联系,根据区域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和最大引力线数量确定了区域旅游经济的分级区域,并利用断裂点公式分析了中心区域与二级节点的旅游经济辐射范围。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与2006年相比,2012年长三角各区域的旅游经济联系量和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均明显增加;长三角旅游经济空间联系呈现出以上海为一级节点区域,以苏州和杭州为二级节点区域的空间格局,空间联系的密集区域主要集中在上海、苏州、无锡、杭州、嘉兴和常州,中心区域与二级节点均未发生变化,但三级节点仍处变动中;长三角旅游经济空间联系中心区域和二级节点的辐射范围均有一定程度的拓展。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初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目的在于树立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整体形象,避免重复建设、过度竞争, 开发多层次、全方位的旅游产品体系,其主要措施是:筹划制定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调整长三角区各地旅游发展规划;建立行之有效的区域管理机构;搭建长三角区域旅游资源信息共享平台等。  相似文献   

4.
基于大长三角旅游圈的安徽旅游发展战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曾军  崔郁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1):4-8
安徽旅游业作为大长三角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大长三角旅游圈内旅游资源区域特征、旅游经济区域特征、旅游支持系统区域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安徽旅游业在大长三角旅游圈内的优势、劣势,指出安徽省应采取加快交通建设、加强区域合作、实施精品战略、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力等战略更好地融入大长三角旅游圈。  相似文献   

5.
张红贤 《特区经济》2008,235(8):49-50
为了将长三角旅游区打造成国际上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区域旅游业一体化发展势在必行。长三角旅游圈是我国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之一,区内经济发展水平高,旅游资源丰富,资源空间分布优势互补,客流关联互动性强,旅游业一体化发展基础较好。本文从旅游经济和旅游地理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长三角旅游圈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了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并对一体化发展的空间模式进行了探讨,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过程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过程系统是长三角旅游合作活动所有阶段和步骤的有序集合,具有内在的顺序和规律,是指导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依据.根据对区域旅游合作活动的合理解构,本文提出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过程系统主要由需求识别、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实施以及系统目标测评等四个过程子系统所构成.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了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过程系统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7.
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块"大蛋糕"长三角地区究竟能分享多少? 促进长三角地区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和整合 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将推动服务、旅游、会展等第三产业的发展,长三角地区的第三产业也将因此快速整合.长三角区域内部的第三产业市场常常带有相近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特色,因而更容易产生一种共生共荣的关系.以旅游业为例,上海的购物旅游与杭州的观光旅游就可以整合到一起,吸引更多旅游者.据初步预测,世博会期间将有7000万人次参加,35%的参观者会顺道去周边一游,可产生直接经济收入近110亿元,间接旅游收入将达800亿元.  相似文献   

8.
武传表 《辽宁经济》2007,(12):36-36
区域旅游联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我国三大经济区"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的旅游发展状况看,区域旅游联合相对滞后于整个经济的联合。其原因在于我国各经济区尚未建立起区域旅游联合的长效机制。本文从区域旅游联合的角度,探讨我国旅游业联合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9.
徐辉 《浙江经济》2005,(14):44-45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江苏、浙江和上海,地域相连,人缘相亲,人化相近,经济相融。从旅游业来看,长三角作为中国旅游金三角的雏形已经形成。2002年,长三角共接待海外旅游者608.4万人次,占全国的16.53%;旅游创汇40.11亿美元,占全国的19.68%;接待国内旅游者24283万人次,占全国的27.66%。从上述旅游经济指标中不难看出,长三角区域旅游已成为中国旅游的重头戏。通过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长三角将成为中国旅游的黄金地区。  相似文献   

10.
欧盟的一体化发展走在了世界其他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前面,其旅游一体化进程与模式也值得参考和借鉴。本文立足于中国长江三角洲区域,通过分析欧盟的旅游一体化状况,启发长三角旅游业联动发展的思路,分别从区域机构与政策环境、社会发展基金、文化整合、人力资源水平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要素六个方面予以了详细阐述,并提出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模式及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加强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合作,可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整体竞争力。近几年,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仍存在合作主体模糊、利益关系难以调整等问题。构建"三位一体"主体格局,整合合作各方利益,建立目的地营销系统,可以促进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旅游业发展模式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成为一个显著的趋势,旅游协同也是京津冀旅游业发展的必然之路。京津冀旅游协同既是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同时也受到客观因素的推动。长三角自2003年正式开始推动一体化建设,为长三角旅游协同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文章从区域协同发展的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推动、多维政策的积极推动、便捷交通圈、复杂旅游策略整合等五个维度总结出长三角旅游协同发展的经验,为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有利条件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剑峰 《特区经济》2006,(12):198-200
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城市经济高度发达,区域旅游交通网络健全,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发展有较好的运行基础,在政府的强力推进和引导下,通过黄金周、双休日等的休假制度牵引和区域内合作的深化,形成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系统优势。国家旅游局为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使乡村旅游成为中国旅游新的亮点,确立了“2006中国乡村游”全国旅游宣传主题,提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宣传口号,更为长三角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海洋旅游产业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产业发展的空间集聚不断加强。产业集群正在形成。该文从市场因素、产业内部因素、区域环境因素以及旅游资源因素四个方面深入分析长三角地区海洋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阐释了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并以海洋旅游目的地建设为核心,提出打造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五大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2011-2017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了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和旅游发展三维评价模型,并使用空间计量模型以分析旅游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2011年到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呈上升趋势;第二,上海、杭州、苏州、南京等城市在旅游收入、旅游资源丰度和旅游影响力等方面均居于区域前列;第三,旅游发展从经济收入和资源丰度两个方面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产生积极影响。研究为长三角地区旅游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任鸣 《浙江经济》2010,(18):46-47
边界问题的存在使长三角地区至今没有统一的咨询服务体系。关注和有效解决区域旅游发展的诸多边界问题,是区域旅游产业有序发展的最佳途径,也是区域旅游更好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李娜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11):22-26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空间和海洋资源将成为区域竞争的主要焦点.长三角海洋经济区作为我国三大海洋经济区之一,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发达.但海洋经济作为陆域经济的延伸,行政区经济仍较为明显,各地区协调性较差.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以长三角沿海城市为地域研究单元,进行海洋经济竞争力评价.并从产业结构和行业优势等方面分析长三角各地区海洋产业发展态势.基于此,提出长三角海洋经济整合格局,即“三角两翼一带”,加快海陆统筹、区域协调、江海湾联动发展,促进长三角海洋经济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京津冀都市圈旅游产业的集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都市圈旅游发展相对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要想真正成为中国旅游经济的"第三极",必须加快京津冀都市圈的整合,必然要进行集聚研究。本文采用了经济联系强度、区位商系数以及聚类分析法三种集聚研究方法,对京津冀都市圈旅游发展进行了集聚分析,为优势旅游要素优化,增强集聚区旅游竞争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城市旅游业发展情况及其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长三角城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长三角城市以中国东部地区发达的经济环境为背景,以独具江南特色、兼具现代都市风貌和历史文化底蕴的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以良好的旅游服务和方便的旅游交通为基础成为中国最具吸引力、发展潜力最大的旅游经济圈。长三角城市旅游业建设和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长三角经济应对资源约束、产业升级压力的必然选择.安徽省域经济紧邻长三角经济区,在多方面与长三角经济区具有互补性,是泛长三角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一圈一带"空间结构,即合肥都市圈、沿江城市带,可以优化安徽省域经济空间结构,使其融入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