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润分享理念最初是在19世纪末由英国著名数学家查尔斯·巴比奇提出的。20世纪80年代初,马丁·威茨曼为了解决凯恩斯理论所无法解释的滞胀现象而创作了《分享经济》,这在西方经济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在中国也同样得到人们的重视。这一理论正逢我国国有企业工资制度改革时出现,不少人  相似文献   

2.
威茨门的“分享经济”最近,美国经济学家马丁·威茨门在他的新著《分享经济》中,提出企业应抛弃固定工资制而代之以分享制(即工人劳动报酬与企业收入或利润挂钩)的建议,他认为这是一帖能医治失业和通货膨胀的良药,他的著作和这一观点在美国经济学家和企业家中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有人把该观点称之为经济理沦的新突破,《纽约时报》的一篇社论更进而誉之为“凯恩斯以来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3.
如何解决科学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和一体化发展,笔者认为需要引入国际上通用的技术创新理论和概念。 1.什么是“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理论是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并在西方已广泛传播,对西方经济学家的许多流派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理论是我国改革实践的一个重要理论总结,在今后的改革中要运用这一理论,实现利益分享。该文着重就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说明:一是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理论?二是为什么说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理论,构建共同富裕实现机制是我国改革与发展现实生活中提出的迫切需要?三是为什么说实行利益分享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阐述,希望读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理论有全面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刘永利 《特区经济》2001,(10):22-24
一、博弈论 博弈论,又称为对策论或游戏论,是研究理性的决策主体之间发生冲突时的决策问题及均衡问题,也就是研究理性的决策者之间冲突及合作的理论.20世纪初,博弈论被系统地引入经济学研究.1944年,美国科学家冯·诺依曼和经济学家摩根斯特恩合作出版了《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成为现代经济博弈论研究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紧扣分享经济发展背景,结合国内外主要研究者研究现状,构建分享经济概念,提出概念解读的六个要点,并对分享经济的主要特征分别从参与者、分享资源、产权与使用权、平台化、成本、平台盈利性及与其他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嵌入性等方面进行了解读,以期对分享经济概貌有较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关于国际经济理论的书籍纷纷面市,但为多翻译,介绍之作,能加以评价者已是很少,而进一步对其作出深入,准确分析并有所建树的则更少。《国际经济理论问题探索》(以下简称《探索》)一书,正是在剖析,发展西方理论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并使其有所发展的一部著作,这也正是《探索》一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分享经济长期处于被经济学领域所研究论证状态,而真正走入社会大众生活范围,要从2008年4G移动互联网数据技术的兴起的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的配套应用,使分享经济成为全新的经济模式。分享经济并不是意味着一定要生产完全不同的商品,而是在现有的消费环境之中发挥创意改变商品的使用效率。媒介技术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企业主参与分享经济,尤其是在现有传统实体经济结构中融入互联网媒介技术之后,传统制造业与传统经济模式将被打破,随之而来的是全社会的生产方式的改变,一场改变所有人生活的消费格局迅速崛起。中国将在本轮的媒介技术革命中,占据分享经济的世界领先地位。分享经济对于政府的主要困扰是如何制定法律法规监管,比如纳税、有效监管媒介技术不被过度应用等问题,企业在分享经济下转型与生存,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命题。  相似文献   

9.
安杰 《山东经济》2000,(1):75-76
一、人力资本理论与人力资源会计西方人力资源理论起源应当追溯到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他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第一篇、第二篇中明确指出了收入的三个来源:劳动、资本和土地。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增加财富的主要办法。这一理论对西方经济理论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当代经济学家在研究一国经济增长原因时,更进一步认识到人力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欧文·费雪(I.Fisher)认为劳动能够提供预期的服务和利益,是有价值的,是资源。舒尔茨(T.W.Schultz)认为人力资源是…  相似文献   

10.
一、什么是结构性国际收支不均衡 台湾经济学家倪成彬在《国际金融》一书中,介绍了西方经济学家关于“结构性国际收支不均衡”的定义:即“当国际分工的结构发生变化时,一国的产业结构的变动不能圆满的适应这种变化,所发生的国际收支不均衡”。  相似文献   

11.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面临的共同课题,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因而,这一问题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经济学者的普遍关注。如何实现中国农业现代转型?中国由传统农业过渡到现代农业的道路何在?郭剑雄教授的新著位元经济与中国农业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一书,对此作出了极有意义的探索。(一)《二元经济与中国农业发展》一书,充分地借鉴当代西方发展经济学家的农业发展理论。作者较为准确地将他们关于农业现代转型的理论概括为四种模型:1.以刘易斯、拉尼斯…  相似文献   

12.
何清涟,学者,现居深圳,近年来主要从事现实经济问题研究,主要著作有:《人口:中国的悬剑》、《中国现代化的陷阱——转型期经济社会问题研究》,参与《中国现代化史》及《关键时刻——当代中国面临的27个问题》的撰写工作。记:读了您的书,我感觉到您不是那种解释政策的经济学家,也不是那种生吞活剥西方概念的学者;您对中国现实问题进行了扎实的研究。请问,您认为应该从什么点上切入,才能比较接近真实地研究中国的经济问题?何: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曾用半调侃的口吻谈到,经济学家们除了在承认亚当·斯密是经济学之父时意…  相似文献   

13.
凯恩斯革命     
张殷杰  和娟 《北方经济》2006,(12):35-36
《就业利息货币通论》在西方经济学界和政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一些经济学家把《通论》的出版称为经济理论上的“凯恩斯革命”,并把它与斯密的《国富论》及马克思的《资本论》并列为经济学说史三本同样伟大的著作。此后。凯恩斯理论逐渐取代了传统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正统理论,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也纷纷采用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并将凯恩斯的理论及建议作为制订政府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通论》是一部把货币理论过渡到“宏观经济学”的革命性的著作。它推翻了传统的自由市场理念,提出健康的经济与充分就业取决于消费者、投资家和政府的总支出。  相似文献   

14.
论科斯对微观经济学的贡献──交易费用和生产制度结构费方域编者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当前经济改革的核心工作。自美国经济学家科斯于1937年发表《企业的性质》以来,现代企业理论在西方获得了及其迅猛的发展,其内容不断得到丰富。为帮助读者较完整地了解这一领域...  相似文献   

15.
徐秋慧 《山东经济》2011,(4):157-161
高鸿业是国内最早讲授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经济学家。他晚年重译《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并撰写了《一本拯救资本主义的著作——解读〈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凯恩斯经济学研究领域独占鳌头。本文探讨了高鸿业讲授、译介和研究《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教育实践和学术成果,按照高鸿业的解读将《通论》进行了全面讨论,这将有助于改进我国经济学教育和研究,创新和发展现代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6.
近来,由于工作的需要,读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几位经济学家撰写的《政治经济学讲义(社会主义部分)》一书(以下简称"人大本")。此书现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作者在书中力图结合经济改革实际,致力理论观点的创新,推动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的发展等方面所作出的种种努力,给我们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然而,书中的若干理论观点似乎需要进一步推敲。为此,  相似文献   

17.
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George J ·Stigler,1911-)在当今西方学术界被公认为是价格理论、产业结构和经济思想史方面的权威。他习惯于埋首书斋,喜欢默默无闻地做理论研究工作,以致其观点长期以来被那些以凯恩斯主义起家的经济学家们所忽视。随着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兴起,斯蒂格勒在西方学术的声誉鹊起。1982年因他对产业结构、市场运行及公共经济法规的起因与影响等所做的基础性研究而是诺尔贝经济学奖。本文拟就他的经济思想作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轶斐 《珠江经济》2004,(4):75-77
博弈论(Game Theory)是使用严谨数学模型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利害冲突的理论,又称对策论。主要是由数学家冯·诺依曼(1903-1957)所创立的。他和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特恩在1939年合作,使得博弈论进入经济领域,并于1944年合著《博弈论和经济行为》一书,标志着现代系统  相似文献   

19.
改革30年来,中国经济运行走着一条由支薪制或工资制经济走向收入与产权分享制经济的路子。本文提出,分配制改革的方向是淘汰工资制经济,全面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制度,以利益分享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的原则,从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公走向社会公平、利益共享,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一个对既有经济理论和体制反思、质疑的过程,又是一个经济理论与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20.
正企业创新理论创新理论由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1883-1950)提出。熊彼特在经济思想发展史研究领域具有独特见解。1912年,熊彼特出版了《经济发展理论》一书,最早提出创新概念,将发明看作是新产品、新工具、新工艺的开端,创新则是结果。1928年,熊彼特发表了《资本主义的非稳定性》,进一步完善了创新概念,提出创新是一个过程。1939年,熊彼特出版了《经济周期》一书,比较全面地建立了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