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全球生产力的普遍过剩、国际市场的日益饱和,曾为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做出巨大贡献、并为众多发展中国家所推崇的“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早已显现其弊端。当人口如此之多的发展中国家热衷于实行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时,低技术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必将趋于白热化,压价竞争将使出口收益大大下降,以出口作为经济增长主要来源的国家必将深受其害。亚洲金融危机的暴发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这个原因。这种状况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即在工业化初级阶段所采取的以“进口替代”为主的经济发展战略在当今并未过时,在一定程度上…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资本的高积累与高投入、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大力吸引外资、实施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从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战后东南亚地区经济获得较快发展的重要原因。但笔者认为其他一些非经济因素对于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及现代化也是不...  相似文献   

3.
发展经济学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思路和指导方针,决定了上个世纪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演进历程.从强调以进口替代为主的内向型发展战略到实行以出口替代为主的外向型发展战略,再到进一步关注区域贸易制度的创新,实行区域一体化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从总体上看,这一演进历程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与优化本国产业结构、加快资本积累以及技术进步等目标的有效结合,从而为发展中国家自身经济目标的实现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对外实行开放政策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这个政策现在不能变,就是将来也是越变越开放。因此,大力发展以出口产品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应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加速实现我国四化的必由之路。我国要发展外向型经济,就一定要同世界各国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全方位地广泛地发展经济联系。而在这种广泛的经济联系之中,正确地做好  相似文献   

5.
张忆 《亚太经济》1988,(4):11-17
出口导向战略的确立与经济增长 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中期,是香港、台湾、南朝鲜、新加坡经济发生重大变革的转折时期。此间,“四小”先后实现了经济发展战略上的重大转变,即走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道路,实施“出口导向”战略,以谋求经济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6.
发端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造成了中国经济增速的下降,这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当下出口导向战略的可持续性问题。当前中国的出口导向战略属于粗放型、出口产品可替代且出口市场相对集中的贸易战略。该战略没有显著提高中国贸易福利,还经常遭遇贸易摩擦的困扰,尤其在金融危机条件下。因此,当下的中国出口导向战略不可持续,需要调整。  相似文献   

7.
21世纪的中国农业将是国际化的农业。在迈向21世纪的行程中,有必要根据世界大形势和我国的国情,进行农业国际化的战略研究,选择迈向对世纪的我国农业战略思路。一、发展两种结构的农业──内向型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态势,给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提出一个强有力的挑战:即我国农业结构不能单纯发展内向型农业来满足本国人民生活和国内经济的需要,还必须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让农业进入世界经济大循环,参与国际性商品交换,这已成为世纪之交的历史重任。外向型农业是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出口产品及其加工产品而获得比较利益…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是一场严峻的挑战 ,中国需要全面思考自己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可称为“全球化发展战略” ,以往的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国际环境都已发生了变化而不再完全适用。国际分工正在加快深化 ,需要加强运用WTO允许的政策手段配合贸易投资自由化。需要一个国家的整体战略 ,而不是各个企业的生存战略 ,实行产业的有进有退。同时需要全面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加快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一、发展战略与汇率政策台湾经济的演变过程引起了世界各国主要经济学家们的关注,出现了不少研究台湾从传统经济转变为现代经济、从不发达地区转变为发达地区的著作和论文。众所周知,台湾经济增长出现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它运用了外向型政策。早在50年代初期,台湾外汇出现严重短缺、进口替代政策的实施不利于进口。其中施行的两项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政策,就是台币贬值和维持高关税壁垒。除此以外,同时实行了出口激励政策。实际上,早在50年代后期以后,出口激励政策在推动台湾经济增长过程中已经逐渐地起到了主要作用。当时,台  相似文献   

10.
缅甸工业化及其政策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8年新军政府上台后,缅甸实行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并重的工业化政策,采取国企私有化、建设工业区、鼓励私人和外资投资工业的举措,推动了缅甸工业化进程。但同时,缅甸工业化还存在加工、制造业发展严重滞后,石油、天然气、能源工业迅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忆 《亚太经济》1990,(3):48-54
从50年代初迄今40年以来,台湾、香港、南朝鲜、新加坡的经济发展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其中除香港外,由于当局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介入,经济战略及政策措施有轨迹可循,特别是60年代以后,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战略占有突出地位,对外贸易在亚洲“四小”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从横向上对亚洲”四小”对外贸易和发展特点及其与外向型经济的关系作一比较,可以加深我们对其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以外经外贸为导向,发展外向型经济,是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要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以外经贸为导向的作用,就要通过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参与国际分工,参与在高度市场化的世界经济中进行竞争来引导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但是,我们过去一讲到国际市场的开拓,总认为这是外贸出口部门的事,都把注意力集中到国营外贸专业公司的出口经营上。近年来,广州市“三资”企业凭籍着与国际市场紧密的联系及有利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在债务危机的压力下,拉美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经济改革,逐步实现由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内向发展模式向出口导向的外向发展模式的转变。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第一,推行以降低关税和消除非关税壁垒为核心的贸易自由化政策;第二,实施投资自由化;第三,推动经济一体化;第四,实施外向型的配套改革。成功推行上述政策后,拉美国家的开放度和国际影响力都有所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与此同时,出口和外资也对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影响了其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正> 战后,南朝鲜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先后推行了“进口替代”和“出口主导”的经济开发战略。所谓进口替代战略,是内向型的发展战略,即优先发展本国制成品,以代替原来进口的产品,并以此带动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它旨在摆脱对外国资本的依赖,实现经济自立。为此,南朝鲜当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对被列入替代的消费品进口,征收高关税和实行进口限制,不准外国资本在这些生产部门直接投资;(二)对生产替代产品的企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巴西一直处于债务危机的困扰下,经济形势不断恶化。长期奉行的进口替代模式已成为巴西经济发展的障碍。从90年代初开始,巴西经济发展道路发生重大转折,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逐渐取代进口替代模式。经济外交作为促进经济模式转型的重要一环,在振兴巴西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巴西改善与国际金融界和发达国家关系,使债务问题得到缓解,减少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障碍,同时重新获得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巴西促进本地区的一体化和加强同其他地区的关系,巩固和扩大了出口市场,使对外贸易得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发展经济学角度对两岸从进口替代转为出口导向这一关键时期的发展路径作一比较。首先分阶段分别分析台湾与大陆各自外贸发展战略的演进历程,然后就两岸从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在路径上的异同方面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7.
基于GRANGER因果检验的进口贸易实证研究——以宁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国际市场需求急剧萎缩对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出口导向战略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其中,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东部地区所受冲击最大.这场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压力为中国调整出口导向战略,扩大进口贸易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本文试图以东部地区的宁波为例,从宁波出口额、固定资产投资、大中型企业个数、GDP、外资企业进口额等几个因素的定量分析来研究进口贸易对宁波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扩大进口贸易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于波 《亚太经济》1990,(4):53-57,70
一、经济发展战略的比较从50年代末期开始,亚洲“四小”先后成功地步入了经济起飞时期。综观亚洲“四小”,其经济起飞时期的经济条件基本相同,受其历史背景和国土面积的制约,其经济发展存在着同样的先天缺陷,诸如自然资源医乏、缺少资金、技术和设备,本地市场狭小,外资奇缺,国际收支恶化等等。正因为这些经济成长的先天不足导致了亚洲“四小”别无选择地走上了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也正是因为这种外向型经济使亚洲“四小”成功地利用世界资金、世界市场、世界人才、世界资源和世界信息,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起飞。进一步分析亚洲“四小”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和道路,我们发现,香港与其它“三小”相比有明显的特色。即是它成功地跨越了一般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通常难以逾越的进口替代阶段,一开始就走上了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道路。而且这种道路完全是市场选择的自发结果,或者说是民间力  相似文献   

19.
王琢 《特区经济》1995,(2):37-40
<正>近几年来,我想得较多的是开放问题,是怎样提高对外开放度的问题,怎样让中国经济进入世界大家庭的问题。象中国这样的大国,80年代以来已经出现了持续的经济高增长格局,又拥有一个广大的国内市场,至少要有两个大城市成为国际经济中心,把触角直接伸进国际市场。这就是上海和1997的香港。因此,我常常想到以香港为经济中心,构建一个包括港、澳、深、珠的“大香港”开放经济圈问题;也想到以上海为经济中心,构建一个包括长江三角洲13个开放城市的“大上海”开放经济圈问题。 据我看来,既然“上海确定了走向新世纪的战略目标,准备用20年左右的时间,把上海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就不宜选择单向开放的外向型开放战略。而且从90年代起,迎接亚太世纪的新时代,开创中国21世纪开放新格局的使命,已经历史地落在上海的肩上,上海更应抛弃单向开放的外向型开放战略,选择双向开放的开放型开放战略,实行以大开放带动大发展,以“大上海”开放经济圈取代上海都市圈的开放战略思路。 上海实行内外双向开放的战略,发挥“两张扇面”的双向辐射功能,要扩展双向辐射的半径: 一张扇面向外辐射,辐射东南亚、日、美、欧乃至全世界,同时接受世界的经济辐射,上海将成为国际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20.
出口导向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已不能适应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为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改善出口国际环境,我国可实行中性贸易战略。中性贸易战略包括通过国际规范的政策措施推动出口贸易的发展、加快制定并实施进口策略、实施有管理的贸易自由化政策。以及挖掘大国的国内市场优势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