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5 毫秒
1.
金融创新系指政府、中央银行和金融组织为了防止或转移经营风险,降低经营成本,实现“三性”目标的最优组合,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与金融组织自身发展的要求,逐步改变金融信用中介功能,构建一个新的富有效率的资金营运体系的过程。金融创新始于60年代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践证明,金融创新使西方国家完善了其金融管制,促进了金融业的  相似文献   

2.
泰国金融体制改革张玉华泰国经济的发展是从工业发展开始的。60年代国家的政策偏重于进口,70年代强调出工业的发展,80年代政府开始扶助基础工业。随着基础工业的发展,工业产品的出口和旅游业、金融业获得持续发展,1993年4月,国家确定对基础运输业、公用事...  相似文献   

3.
庞新江 《改革与战略》2009,25(4):183-186
银监会成立后,我国正式形成了分业监管和机构性监管的监管格局,与国际统一、功能性监管的趋势相背离。在监管理念、法律建设及金融服务等方面与西方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新形势下如何进行有效监管,借鉴西方国家金融监管的有益经验,摒弃其不足,使我国金融业平稳健康有序的发展,并能在国际上与列强展开竞争,赢得一席之地,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所谓离岸金融市场,系指专门从事非居民资金筹措和资金运用,并且几乎不受所在国金融政策管制的金融自由交易市场。它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它利用非居民吸收来的大量资金,向另外的非居民放款,其主要业务是国际金融业务;第二,它按国际惯例进行管理和营运,离岸金融市场萌芽于50年代初。当时。由于东西方关系恶化,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就将它们持有的美元结余存入欧洲国家银行,以防止美国冻结或没收,这是离岸金融市场的萌芽。60年代,美国倡导对金融业实施监管、开征利息税等,这增加了金融业的经营成本,而离岸金融市场却提供一个避风港,这导致美元大量流出,流到金融发达、市场开放的伦敦。于是,伦敦便形成了最早的离岸金融市场。印年代中后期,特别是70年代后,金融创新浪潮迫使各国政府放松管制,全球性的金融自由化趋势迅速发展。离岸国际金融市场也成为发展中国家创建国际金融市场的一种主要形式。从80年代开始,离岸国际金融市场的建立和发展逐步开始从自然形成型转向政策推动型,促进了全球离岸金融市场网络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周浩  胡杨成 《乡镇经济》2002,(12):37-38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金融业出现了自由化浪潮,它打破了商业银行与证券业经营界限,发展“全能型”的金融服务公司,意味着全球金融混业经营时代的到来。在新的世界宏观经济环境下,我国金融业应该怎么做?一、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现状1、1993年以前,中国金融业处于改革初期,金融监管当局就意识到分业经营的问题,并不断向此方向努力;但是,当时的主要矛盾是更多地考虑采取怎样的措施尽快发展我国的证券市场,让其在行政指令分配资金的管理体制的夹缝中尽快成长,所以从1992年下半年起,中国经济开始产生泡沫,大…  相似文献   

6.
七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货币政策实践研究胡坤自70年代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西方货币政策理论和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实践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演变。就西方货币政策理论而言,重点已经由原先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和对菲利浦斯曲线关于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替代关...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80年代初开始的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过程是在西方国家金融创新与深化理论的影响下进行的,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金融创新与深化还是初步的。因此,研究西方国家金融创新与深化理论及其实践过程,对进一步推动我国的金融创新与深化是很有必要的。一、金融创新与金融深化理论1.金融创新。西方国家金融创新的历程表明,金融创新是金融业为适应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内在要求而进行的创造性变革,经济发展速度与程度决定了金融创新的规模与种类,以这个意义上说金融创新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伴而生,带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同时,创新相对于传…  相似文献   

8.
王仁 《发展》2009,(6):48-48
高校毕业生不仅是宝贵的人力资源,更是国家新增劳动力中的优质资源,是我国建立创新性国家的重要支持和国家未来竞争力的希望所在。同时,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众所周知,西方国家原有就业政策的弊端导致西方国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失业问题,但通过对政策的一系列调整,西方国家的失业问题已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许多国家都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和经济滞胀,为解决政府危机,各国开始了大规模的行政改革,特别是以民营化为代表的公共产品供给市场化改革,成为减轻政府财政压力、提高公共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自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西方工业化国家,拉美的墨西哥、巴西、智利等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0.
郭华 《辽宁经济》2004,(4):85-85
管理会计早在20世纪初就已在西方出现,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在西方国家的企业中得到推广运用和发展,到了20世纪50年代,已形成以“本量利”分析、预测决策会计、标准成本系统、预算控制,责任会计等内容为核心的传统管理会计体系近十几年,西方管理会计学者又提出了许多新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从而使管理会计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我国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引进管理会计的,与西方国家相比,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1.
【香港《大公报》8月29日】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前,西方尚处于工业经济发展的时代。当时,制造业在其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上个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的到来,西方国家便开始朝着知识经济的方向迈进,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科技工业在西方经济中占据了显著地位。与此同时,随着高技术的兴起,西方国家的经营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以往的高能耗,高投入的粗放经营方式被现时的低能耗,高产出集约经营方式所取代。  相似文献   

12.
<正>有关互联网与移动通信对传统产业的冲击已经是一个不再有刺激力的话题。在媒体、零售这些首当其冲的行业,局势已日趋明朗。但有一个行业相当特殊:它最早接触并拥抱数字技术的力量,却在数字化浪潮中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甚至发展壮大的状态,这就是金融业。上个世纪70年代,当计算机技术对许多行业来说还遥不可及甚至闻所未闻时,西方国家的金融企业已经引  相似文献   

13.
关于80年代以来法国国有企业变迁的思考傅艳法国一直是西方国家中公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最高的国家之一。国有企业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构成法国区别于其他欧洲国家的经济特点,也成为法国左右翼政党推行不同经济政策的首要焦点。80年代以来,关于国有企业的争议日趋激...  相似文献   

14.
《海外经济评论》2007,(49):24-25
【英国《金融时报》11月22日】传统思维认为,全球化和解除监管的潮流对英语国家的经济有利。由于美国和英国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降低了制造业在其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例,因此,在本轮周期中,美英不像欧洲大陆的大型经济体那样容易受到中国竞争的冲击。而且,由于它们拥有异常庞大的金融业,这两个国家也从中国和其它新兴市场的崛起中发了一笔横财。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出现了大规模放松规制的浪潮,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之后,西方国家出现了放松规制与再规制并存的局面。西方国家的规制实践经历了由强化规制到放松规制、由放松规制到再规制与放松规制并存这样的动态变迁过程,对于规制的这一变迁,既有理论多集中在对“由强化规制到放松规制”的解释,并认为这一变迁是自然垄断产业规制变迁的核心所在。该文集中论述对自然垄断规制变迁的传统解释,并给予评析。  相似文献   

16.
西方金融业分、混经营的历史回顾 西方金融业经营模式在历史上是经过了一番演变的,大体上走出了一条“混业→分业→混业”的否定之否定道路。 20世纪30年代以前,证券、保险市场体系处于初创阶段,银行业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这一时期的银行业和证券业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实行的是混业经营。 1929年10月的“黑色星期一”导致美国证券市场的崩溃。在随后的4年中,又有近万家银行倒闭,金融体系全面崩溃。美国  相似文献   

17.
金融业是当今经济的晴雨表,也是当今经济的巨无霸。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业的并购浪潮风起云涌、独领风骚,并购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前所未有。美国是国际金融业并购的领路人,为节约开支,增加利润,美国金融业最早掀起并购风潮,并购机构之多,涉及金额之大,是其他国家金融业无可比拟的。同时为了扫清美国金融业并购的障碍,美国参众两院1999年11月4日通过了《金融服  相似文献   

18.
新型国际分工、国际收支失衡与金融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国际收支失衡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关注.很多学者认为金融发展包括金融一体化、金融深化和国家之间的金融异质性是这次失衡得以持续的重要原因.本文认为金融创新作为金融发展的动力或源泉促进了国家在制造业和金融业的分工.具有金融业比较优势的国家容易产生经常项目的赤字,具有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国家容易产生经常项目的盈余.全球数据的检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国际分工对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香港金融业景象繁荣香港现有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绝不是孤立的,而是依托在香港的国际贸易、航运、旅游及信息中心的基础上的。香港的经济已超过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1995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折合美元达1425亿,人均2.3万美元。在香港这块土地上,金融业经过70年代的腾飞,已是相当的繁荣。1.银行业蓬勃发展。香港的银行  相似文献   

20.
龙晖 《江西改革》2001,(12):12-13
当今国际金融业主要有两种基本经营模式:一种是全能型即混业经营模式,以德国为代表,包括瑞士、奥地利等国家的商业银行;另一种就是分业型,以1999年之前的美国为代表,包括英国、日本等的商业银行在一定时期(20世纪30年代——70年代末)被法律严格禁止混业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