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董雨昕 《经济师》2023,(11):108-110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是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引导数字经济融入农村农业生产生活已然成为了乡村产业振兴、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石,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转变的基本方向。当前,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专业人才的缺失、数字治理体系的不完善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因此,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发挥政府主导,引领数字经济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探究数字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相关概念和背景,从农村网民总体规模持续增长、产业融合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宏观经济政策助推数字乡村发展三个方面分析数字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现状,指出数字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数字基础设施薄弱、数字经济人才稀缺和数字治理水平滞后等现实困境,提出可供参考的数字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夯实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着力培养数字经济人才,完善政府治理数字化,推动数字乡村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爱英 《经济师》2022,(5):14-16
数字乡村建设旨在促进农村经济提质增效和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山西在数字乡村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存在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乡村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村电商企业缺乏品牌效应、县域信息化发展环境亟需优化、农村基层治理数字化建设滞后等问题。因此,要完善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深化乡村数字惠民服务,调动乡村多元主体参与,从而促进山西乡村数字化经济全面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乡村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正在蓬勃发展。本文通过对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概念进行厘清和讨论,揭示了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机理与现实制约,并从发展方向、经营制度改革、市场监管、金融支持、人才支持等方面总结出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数字乡村是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通过调研,总结了海南省农村数字化建设成效: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为数字化建设奠定基础;农村信息通信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加大;数字化推进海南省农垦改革;农村信息服务和数字化治理取得一定成效。海南省数字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较为缓慢;县域电商产业发展缓慢,产业链有待加强;城乡“数字鸿沟”仍然很大。因此,提出加强海南省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经济深入发展、完善乡村数字信息服务能力、提升乡村数字政务治理能力、引进和培养数字化专业人才等五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数字中国的大发展前提下,数字乡村建设刻不容缓。乡村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数字经济正为乡村发展提供新动能。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如何以村级云平台为单位去构建合理的信息服务机制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点工作。为了厘清数字乡村建设中的信息获取、传递、反馈等机制,以信息传播学等相关理论作为理论依据,对于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村级云平台建设的作用、层级,以及村级云平台的信息采集、运行、反馈等机制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结果显示,通过村级云平台建设和有效的信息服务可以实现乡村治理数字化,极大提高基层乡村政府单位的办事效率,使农民少跑路、多办事;可以充分整合乡村各种资源,实现乡村经济的产业化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中国扶贫治理战略已经从解决绝对贫困转化为治理相对贫困,如何在数字化时代治理相对贫困已成为新的工作重点。本文在梳理数字经济治理相对贫困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数字经济发展缓解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作用机制,并利用2013-2020年省级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与农村多维相对贫困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数字经济发展初期因数字鸿沟会扩大农村多维相对贫困,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深入则会缓解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状况。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数字经济能够通过影响农村创业机会与人力资本水平来缓解农村多维相对贫困。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和教育投入的增加都可以显著地调节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缓解数字经济发展初期扩大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必然选择,同时这也对经济形式创新提出了新要求。作为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数字经济正呈现全新的发展态势。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决定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同时勾勒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框架。农村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重要手段,这种发展既有常规信息化建设的相同特征,也存在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特殊发展境遇。应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主线,以创新思路洞察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内涵,以创新视角评估现阶段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滞碍所在,取长补短实现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共轭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村“数字贫困”导致农村在信息时代的“边缘化”。消除农村“数字贫困”,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要发挥政府在消除农村“数字贫困”中的主导作用,提高农民信息素质,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开发和利用农业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0.
赵一飞 《新经济》2023,(4):162-168
数字赋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通过阐释数字赋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对其内在逻辑进行梳理,其中包括资源共享,提质增效;精准识别,供需耦合;主体多元,协同创新。同时,本文立足新的发展阶段,提出应从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一体化建设、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专业化建设和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体系化建设三个方面入手,推进数字技术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契合村民多样化需求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下,数字乡村建设包含乡村全面发展、区域协同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三重目标。截至“十三五”末,数字乡村建设在普及农村通信网络、延伸“互联网+政务服务”,奠定数字乡村发展基础方面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农村电商实现跨越式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同时,数字乡村建设仍呈现明显的结构性失衡特征:生产数字化水平明显落后,农业农村数字化水平的东、西部差距存在进一步拉大的风险,城乡“数字应用鸿沟”还十分突出。与其他经济部门相比,农业农村的信息化投入水平与要素支撑仍然非常薄弱。下一阶段的政策应对和支持重点应聚焦财政支出结构和效率、数字应用能力以及政策统筹力度等方面,为全面协调可持续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政策支撑。  相似文献   

12.
数字经济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乡村数字经济从农村产业发展和结构升级、农民增收和消费结构优化、城乡协调发展三方面赋能乡村振兴,但仍存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涉农数据开发率和利用率低、数字人才短缺、规模经济较弱等问题。因此,要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资源市场化流通,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强资本吸引力,使乡村数字经济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数字乡村既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工作,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引入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及国家治理理论分析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路径,结合文献检索和专家评判等方法识别影响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诸多因素,运用改进的解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各因素间层次关系和关联机制,构建因素层次递阶结构。研究认为,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路径是:以农村居民为主体,激发农村居民创造性;应提高农村生产力、构建新型生产关系以及强化多主体协同、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上层建筑;通过对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初始因素的识别与因素集的模型构建分析,可以发现:数字素养是影响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因素,数据共享和资本投入为直接因素;治理体系、乡村文化、数字基础设施和主体关联等9类因素交互作用,共同成为驱动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4.
张敏 《经济师》2023,(12):111-112+117
数字乡村高质量建设有助于加速弥合城乡数字鸿沟,促进乡村新业态进一步发展,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有着重要意义。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数字技术尚未完全融入乡村建设,仍存在数字化基础薄弱、新型农民规模小、治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改善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对乡村居民数字素养的培训,提升乡村治理有效性,推动数字乡村高质量建设,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相似文献   

15.
遵循“理论基础—逻辑体系—现实问题—实践策略”的研究思路,综合探讨数字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和路径选择。通过对数字赋能的高质量发展以及为发展赋能的数字技术展开论述,阐释数字技术对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用,从优化发展过程、颠覆发展方式、获取发展先机等维度验证数字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逻辑。从现实维度出发,分析数字技术助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创新任务艰巨、产业转型受阻、数字布局失衡、异化问题放大、各类风险交织等困难挑战,并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协同等角度入手,提出新阶段利用数字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针对性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相对贫困治理的三个方面构建了农村相对贫困治理评价指标体系,以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为研究基础,利用半参数模型从全国、区域层面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户信贷可得性对农村相对贫困治理各维度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从全国层面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户信贷可得性均对农村权利贫困治理水平提升产生正向影响。从区域层面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户信贷可得性对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作用效果存在区域异质性。从时间维度看,样本期内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户信贷可得性对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影响表现出波动式变化趋势。据此,提出应加强政府在宏观层面指引、实施差别化政策、发挥金融机构作用,从而不断提升农村相对贫困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薛秀茹  李雪 《发展研究》2023,(11):46-53
通过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等方式,从国家安全需要和核心技术之争两个方面,对数字经济时代量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对技术侧、应用侧和社会认同三个层面的挑战进行分析,构建了产业发展路径。数字经济时代中国量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应对策略为:注重源头创新,筑牢高质量发展之基;完善产业生态,夯实高质量发展之本;强化要素保障,赋能高质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扣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本文聚焦数字经济对我国城乡流动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消费、就业、金融信贷等方面的影响,为数字减贫赋能共同富裕提供最新证据。本文全面梳理我国城市及农村地区的数字化进程,特别关注流动人口的数字化需求以及新冠疫情冲击对数字化进程的影响;深入探讨数字经济促进流动人口脱贫减贫的具体途径;重点研究农村人口,特别是女性农户、失地农民等弱势群体,对于数字金融服务尤其是互联网银行涉农贷款的需求,探讨涉农贷款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响应。本文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契合新时期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通过稳步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充分利用数字资源可以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农村互联网加速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开始利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来缓解家庭信贷约束,这对农村居民的相对贫困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将互联网、数字普惠金融和农村居民相对贫困纳入同一框架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发现:首先,互联网发展有助于推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普及,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有效缓解农村居民相对贫困;其次,互联网可以通过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农村居民相对贫困,且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最后,互联网的减贫效应存在地区和年龄差异性,互联网对西部地区和青年人的相对贫困缓解效应更强。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从加快数字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知识宣传和改善相对贫困群体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提出缓解农村居民相对贫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祺  刘创杰 《当代经济》2023,(3):104-112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与金融的融合创新产品,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传导中呈现非线性关系,能有效提高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收敛速度,显著缩小区域内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在政策制定上,需要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在各省份之间的渗透性与融通性,加强省份之间数字普惠金融资本、信息、人才等流动互通,同时完善多元政策监管体制,防止数字普惠金融过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