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庐山是座千古文化名山,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教育旅游资源的旅游景点更是数不胜数。本文围绕最能体现庐山"教育名山"特征的几个旅游景点,展开教育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在保证旅游线路设计的科学性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线路充分考虑到了旅游者的各种需求,对于开发庐山"教育名山之旅"提供了有益的依据。论文提出了论证庐山"教育名山之旅"的背景,分析了庐山"教育名山之旅"的教育旅游资源,对庐山"教育名山之旅"的旅游产品进行分类,并对教育旅游线路进行了开发设计。  相似文献   

2.
新冠疫情对旅游业造成重创,如何恢复发展疫情爆发中心武汉的旅游业成为旅游目的地面临的重大课题.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了后新冠时期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风险与游客的行动意向彼此的关联.研究发现:认知形象、情感形象负向影响功能风险,认知形象对心理风险也有显著的消极影响;心理风险在情感形象、认知形象与游客行为意向之间具备部分中介作用;功能风险在认知形象、行为意向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功能风险在旅游目的地的情感形象和行为意向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庐山一度成为著名的政治名山,因此,政治文化是庐山开展文化旅游的独特优势。本文在回顾与梳理近代以来庐山政治风云演变的基础上,既总结了庐山开展政治文化旅游的成功做法,又有针对性地探讨了今后庐山发展政治文化旅游的思路及对策,以期为庐山旅游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基于心理学的调节点理论,通过引入潜在旅游者个性特质因子"调节点特质"作为自变量,引入情感因子"旅游目的地感知价值"为中间变量,构建"潜在旅游者调节点特质-旅游目的地感知价值-冲动性旅游意愿-冲动性旅游行为"结构方程模型,对冲动性旅游行为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潜在旅游者促进调节点特质对旅游目的地感知价值较高,而防御型调节点特质与旅游目的地感知价值没有相关性;旅游目的地的感知价值在冲动性旅游中充当着重要的情感中介作用,即旅游目的地的感知价值越高,越能引起冲动性旅游意愿;冲动性旅游意愿是最终影响冲动性旅游行为的因素,即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产生感知价值并不能直接引起冲动性旅游行为。上述结论对于旅游企业通过外界刺激激发潜在旅游者的旅游冲动,提高其"个人冲动性指数",开发"冲动性旅游市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旅游者行为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揭示旅游者的行为规律,还能为处在激烈竞争环境中的旅游企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发展建议。通过对近10年国外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学术论文分析,发现预测旅游者未来旅游决策和旅游意向是当前计划行为理论在旅游者行为研究领域中应用的主要方向。其研究方法先是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建立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样本数据,然后再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等数学方法来验证模型,从而分析旅游者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国内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品牌相关用户生成内容,计算用户品牌态度,基于此研究非品牌中心和品牌中心企业生成内容对品牌态度的影响。本文将品牌态度的认知、情感、行为意向维度,以及品牌态度的正、负维度综合考虑。研究结果显示,非品牌中心和品牌中心企业生成内容对品牌态度以及情感、认知、行为意向维度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除了正向和负向行为意向外,非品牌中心内容对正向品牌态度的正向影响更低,对负向品牌态度的负向影响也更低。  相似文献   

7.
旅游者获取信息、对旅游地产生认知态度、做出旅游决策、直到获得游后满意体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心理上对旅游地产生品牌认知、品牌联想、感知旅游地质量、建立品牌满意和忠诚,最终使游客产生重购意向,体现旅游地品牌价值的过程。鉴于此,文章首先对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旅游地品牌价值形成机制进行剖析,然后分析心理学视角下旅游地品牌价值的形成,最后提出培育旅游地品牌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滨海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滨海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及选择行为进行大规模问卷调查发现,虽然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组别的受访者对滨海旅游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中多个指标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但受访者组别(潜在旅游者、旅游者)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在选择滨海旅游目的地时,旅游者更重视旅游体验,而潜在旅游者更关注旅游目的地形象。  相似文献   

9.
当前,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热点,其主体生态旅游者的环境态度与行为研究显得尤为至关重要。以南京市钟山风景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生态旅游者的旅游态度与旅游行为进行调查研究,探讨生态旅游者的态度与行为在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背景下所呈现出的特点,并根据调查结果,对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提出建议:即对生态旅游者进行市场细分,增加景区内环境标识牌,为游客提供实践机会,保持景区的"原始性",培养潜在的生态旅游者,等等。  相似文献   

10.
在旅游需求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旅游目的地居民与旅游者的和谐关系成为旅游质量和满意度评价的重要因素。但在旅游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关系现象。文章以旅游目的地居民与旅游者关系的不和谐现象为出发点,从旅游心理学角度对旅游目的地居民与旅游者的关系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试图从旅游目的地居民与旅游者的心理认知的基础上,构造旅游目的地居民和旅游者的和谐关系,促进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旅游认知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和旅游机构的重点领域,充分认识和把握旅游者认知模式,并在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经营,是旅游企业成功的必由之路.我国对旅游认知的研究和应用,倾向于认知模式中的高级部分,如思维、记忆、想象、理解等,而对旅游者认知模式中最低级的心理过程--感觉的研究却相对薄弱.本文试图以旅游心理学知识为基础,结合国内外景区的一些实例,对感官刺激在景区中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有关成都的城市旅游形象,大部分学者单从政府角度或旅游者认知角度进行研究,缺乏政府和旅游者两个视角相结合的城市旅游形象研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网络信息收集的方法,分析了当前成都政府网站、旅行社网站对成都城市旅游形象的宣传以及旅游者对于成都城市旅游形象的认知,从旅游者角度出发,以游客对于成都的认知——景点和美食两方面设计出新的成都城市旅游宣传口号:"巴适成都景、美哉川之味",并进行了相应的网络宣传方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品牌形象在旅游业友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调查,对构成休闲旅游品牌形象的23个影响因素与被调查者的人口学特征均值进行分析,发现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旅游者群体之间对23个品牌形象影响因素的认知存在一定差异,25-34岁和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旅游者对旅游品牌的总体形象更为关注.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旅游者,是旅游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去往世界各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者中,青年旅游者在全体旅游者中占据极大比例,其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容忽视。本文以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大学生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因素,总结了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特征,最后提出了大学生旅游动机的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5.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现阶段,乡村旅游目的地有凸显生态优势,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需要。通过对39家江苏四星级乡村旅游点游客网络文本的深入挖掘和分析,不但验证了乡村旅游目的地生态文明建设功能的有效性,而且可以发现旅游者通常依循感性认知、态度与意识生成、情感与行为转化的基本逻辑,实现生态价值观的内化。基于此,乡村旅游目的地理应成为生态环境的示范区和生态文明的教育区,通过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的打造,以及情感性、参与性旅游项目与活动的实施,营造起"田园即家园"的氛围,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让旅游者实现真正的"回归"。  相似文献   

16.
《旅游法》当中有不少条款与旅游产品价格直接或间接相关,通过分析相关条款,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探讨《旅游法》对决定旅游产品价格的三个因素——产品成本、市场竞争状况、旅游者认知的影响,进而提出其对旅游产品价格的影响路径.  相似文献   

17.
以往关于乡村旅游意向的研究,关注点较多为旅游者自身的特点,忽视了旅游者与乡村人员之间的关系可能发挥的作用。文章引入社会资本为前因变量、心理距离为中介变量,通过调研探讨了后疫情时代城市居民的乡村旅游意向。首先,关系信任与共同愿景会降低城市居民的心理距离,进而提高其乡村旅游意向,而交互联结的影响并不显著;其次,心理距离对乡村旅游意向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最后,心理距离在关系信任和共同愿景与乡村旅游意向之间发挥中介作用。文章是首次将社会资本三个维度运用到我国乡村旅游现象中的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可以帮助后疫情时代乡村了解和运用社会资本,重视心理距离的影响,制定更加灵活有效的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信息对旅游者非常重要,研究旅游者的信息态度可以让旅游企业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营销.本文以人口特征、先前经验和旅游知识为参数,研究旅游者对旅游信息的看法、对搜集信息成本支付意愿等问题.结果表明,性别、旅游知识和先前经验不影响信息看法和信息成本支付意愿,而受教育程度、收入和年龄对信息看法和信息成本支付意愿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创建和培育自主品牌是零售商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自有品牌的价格、品牌、商店形象和内在线索因素对消费者认知态度的影响以及认知态度对消费者购买意图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以北京和深圳为例,通过实证分析比较认知态度对购买意向的影响及其地区差异,揭示了消费者对自有品牌的认知程度和消费者特征,完善了自有品牌的量化研究方法,并对我国零售业自有品牌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民族旅游者的认识》一文中,研究者采用实证研究法以旅游者视角对民族旅游者的特性、旅游动机等问题进行了剖析,并通过旅游者的出游动机这一辨别因素将民族旅游者分成了四种类型,在研究人员列举出的8种民族旅游动机中,而受访者选择最多的动机因素是去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通过阅读思考,围绕旅游者希望得到的"淳朴体验"还是研究者所研究的"原真性文化"——这一问题展开了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