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物质基础和产业支撑。中国已经建立全球最齐全、最完备的产业体系,不少产业的规模和发展水平居于全球前列。与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要求相比,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关键核心技术存在短板环节、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差距较大、绿色低碳水平不高、部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创新驱动投入产出效率偏低等五个方面。应持续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以提高生产效率、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和超大规模国内市场需求拉动的合力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以促进商务服务业发展为核心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助力绿色转型,并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持续提高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水平与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周文  许凌云 《改革》2024,(3):26-37
自新质生产力提出以来,相关研究就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然而,当前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人们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存在误区。例如,将传统产业排除在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基础之外;否认政府推动科技创新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混淆生产力进步与新质生产力形成边界。在澄清上述误区的基础上,从制度保障、技术支撑、市场条件、产业基础四个方面明确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条件。形成新质生产力,应从如下方面着手: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制度保障;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激发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动能;建设成熟的国内统一大市场,夯实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市场基础;构建完善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产业根基。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每次科技创新浪潮带来的前沿性、颠覆性技术,都伴随着产业的兴衰和全球竞争格局的调整。科技创新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系及作用并非单向的。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及发展表现为一种带有主动性的直接作用;而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集合,在科技创新的主动性作用下,满足一定的条件后会对科技的发展产生一种间接性影响和反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江苏县域现代化的基本情况入手,分析江苏县域科技创新发展情况,剖析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强化县域产业支撑、构建开放共享平台、打造园区创新高地和强化科技人才支撑等方面提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县域科技创新新实践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天津经济》2022,(12):3-7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深刻理解发展质量的全局和长远意义,把发展质量摆在更突出的位置,认真贯彻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主动服务和融入区域发展战略,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奋力开创天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黄占兵 《北方经济》2017,(11):32-35
发展服务业是内蒙古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必然选择.推动创新发展服务业,对于推动全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经济现代化与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对于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和特征还没有达成共识。通过引入现代化和经济现代化的有关理论与观点,指出现代产业体系是一个动态概念,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就是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它以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深化为前提,是一个服务经济比重逐步提高、技术先进、以人力资本价值实现为依托、具有生产率竞争优势、可持续性强的产业体系。现代产业体系具有动态性、先进性、人本性和可持续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和工业化是现代化的车之两轮和鸟之双翼,中国式现代化也不例外,但传统工业化、传统城镇化已步入死胡同,中国式现代化要通过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与传统现代化不同,其实施路径也有差别。从工业化、城镇化和传统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中国式现代化进行对比分析的角度,阐释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典型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从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等方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策略建议。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扩大开放,通过国内国外双循环来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9.
人民健康是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随着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康养产品与服务将成为全民刚需。当前,康养产业存在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亟待破题。文章深入研究广西北海市推动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实践,针对康养产业的现实困境,提出“1+3+4+5+N”发展思路和优化路径,以促进康养产业转型升级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进而以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11.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对数字经济发展提出了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要求。当前,我国工业领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度不高,立足国内供给的融合能力不强,在融合技术、融合方式、融合功能、融合形态方面存在短板。建议构筑“硬核”创新生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重点数字产业集群化发展,促进数据要素优化配置与价值实现,实现数字经济治理规则优化完善。  相似文献   

12.
王棠悠 《开放导报》2023,(2):109-112
金融科技作为金融创新的新兴力量以及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构筑金融、科技、产业紧密合作框架的重要手段。金融科技通过将资金和技术方面的优势相结合,加速资本市场数字化变革,有效发挥资金引导和协同作用,推动绿色金融发展,驱动数据要素应用,强化金融风险监管与防范,更好地满足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数字化、创新、绿色发展、要素效率、风险监管等方面的需求,有助于推动“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更好赋能。  相似文献   

13.
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要找到税收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相关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探寻实现路径:健全税收法治体系,充分发挥税收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的调控作用;应用“助推理论”,优化税务执法方式;营造良好税务营商环境,优化服务,释放政策红利;强化现代税收征管,提高聚财能力;大力培育和践行中国税务精神。  相似文献   

14.
15.
16.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示范,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基本规定有着内在统一性。粤港澳大湾区要深刻领会理解好“一点两地”这一新时代新征程的新使命新定位,着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走在前列、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改革开放激发战略发展效能、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7.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外部环境以及我国现代化发展新阶段,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目标指向,从先进性看,要着眼于“高”;从完整性看,要着眼于“全”;从安全性看,要着眼于“稳”。与发达国家水平和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相比,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仍面临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先进性不强、产业体系的动态调整及时性不强等诸多掣肘。要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要求,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针对产业增长、要素驱动、产业创新、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组织、产业政策等产业发展内容,结合现实中的具体问题统筹安排各个方面的推进举措,最终形成体现中国特色、符合时代背景和产业发展阶段特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8.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既是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也是现代化的主要动力。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我国工业化需满足更高的后发赶超要求,信息化肩负弯道超车的重要使命,城镇化事关经济内生动力生成,农业现代化则最具艰巨性和复杂性。因此,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在空间落实上采取效率优先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从不同空间尺度、区域类型出发,推动最具潜力和最具优势的地区率先实现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质量变革,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为中国式现代化发挥率先探索和引领示范作用。区域重大战略的六大区域有三个位于东部地区,一个位于西部地区,两个横贯东中西三大地带,在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分别承担不同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区域重大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并非简单的从属关系,两者并行不悖,均是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遵循人类社会现代化一般规律,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税收治理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为税收治理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遵循的根基;另一方面税收治理现代化在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发挥着坚实保障作用。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以来,税务部门不断创新税收治理理念,运用先进的制度及管理手段逐步构建了全面系统的税收治理现代化理论体系并支撑着税收治理现代化实践。本文通过对我国税收治理现代化的演进脉络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税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展望,以期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税收力量。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文章从历史角度到当前阶段,从国内到国际,理解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性和紧迫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经济建设领域当前阶段的核心工作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前提,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支撑等为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