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 ,农村地区广大 ,人口众多 ,农业生产技术落后。这决定了完成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必然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三代领导人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 ,围绕着寻求一种合适的农业制度而不断开拓创新 ,积极探索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一、毛泽东奠定了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毛泽东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思考可追溯至民主革命时期。由于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在农村大量保存 ,所以毛泽东认为“只有消灭封建制度 ,才能取得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这种思想不仅是出自“革命意识”的冲动 ,而且是符合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一向重视我国的农业问题,无论在过去的民主革命时期,或现在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是这样。解放以来,特别是1958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事实有力地、深刻地证明着发展农业的极端重要性。根据实践的经验,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最近提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的战略性指示,这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一整套“两条腿走路”方针的具体化。农业,作为社会物质生产两个主要部门之一,在发展国民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业生产的粮食、棉花和其它产品,以及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等产品,都是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消费品和工业生产、基本建设等不可缺少的原材料。农业的发展不仅直  相似文献   

3.
任弼时作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之一 ,具体领导了陕甘宁边区和解放区的农村经济建设 ,阐发了丰富的发展我国农业生产的思想。这些较早的论述包含着许多独到见解 ,构成了一定体系 ,不仅指导了当时农业经济建设 ,而且对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宝库 ,推动中国特色农业经济发展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当前考察任弼时关于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 ,不仅可以纪念他诞辰 10 0周年 ,而且对于做好农业与农村工作 ,解决“三农”问题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大寨式农业典型展览,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表明:大寨精神这一支由毛泽东思想所点亮的火炬,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燃起了熊熊烈火;它指明了发展我国农业生产的多快好省的道路。大寨式农业典型展览会上丰富而又生动的材料,是传播毛泽东思想的活教材,又是农业科学技术的活教材,两者融合在一起,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很能启发思想、鼓舞斗志,坚定人们排除万难、征服自然的信心。我国的农业,底子比较薄,技术水平较低,有些地区自然条件不好,灾害多、产量低而不稳,彻底改变我国农业生产的面貌,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是需要全党全民长期奋斗的。过去,在进行农业的社会主义革命中,我们遵循毛主席的教导,闯出了一条人民公社化的光明大道;现在,  相似文献   

5.
论马克思主义农业基础地位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农业基础地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农业首先是粮食生产是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农业基础地位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其后,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分别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为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农业基础地位理论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这些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粮食安全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树立大寨为农业战线的典型,继而推动全国农业学大寨运动。文章认为,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大寨的做法比较充分地体现了毛泽东的农村社会理想。他希望通过全国农业学大寨运动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他探索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重大尝试。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使优先发展重工业和迅速发展农业互相结合,这是毛泽东同志根据我国建设的经验所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根本方针,这是毛泽东同志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创造性的发展。关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问题,我国学术界已发表了许多文章进行探讨,其中有些文章论述到农业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问  相似文献   

8.
《经济纵横》1998,(12):27-30,26
当代世界农业发展的总趋势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即进行传统农业的改造。改造传统农业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的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产品商品率以及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  相似文献   

9.
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以农业为基础有两个基本点:第一,工业的发展要受到农业发展水平的支援和制约,也就是说,农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工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第二,农业的发展既然是发展工业的前提,工业必须为农业服务,必须充分地供应农业以技术装备,推动农业实现技术改造,才能使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应该置于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由于提升、优化了农业经济结构,促进农业逐步形成合理规模,农业产业化能改善农业生产布局,提高农业经济时序效益,提高农业总体经济效益,拓宽农业生产经营范围,从而吸收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和第二代集体领导的核心非常重视农业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二人的农业思想存在很大的差异 ,主要是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的认识程度不同 ;发展农业采取的手段和管理体制不同 ;实现社会主义农业战略目标的政策构思不同。  相似文献   

12.
蒋玉林 《经济师》2011,(5):30-3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且自近代以来,中国的农业十分落后。如何把中国的农业发展上去,且尽快地将我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转变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化国家?对此,毛泽东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要支援;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要搞好综合平衡;提倡科学种田,要按"八字宪法"办事;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必须注意保持水土;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要推行机械化等农业发展的思想。这些思想观点不仅对于当时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指导作用,而且也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石玉环 《经济师》2007,(10):55-56
农业信息化是通过将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工具在农业中广泛应用,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自动化和生产管理科学化过程。推广信息化将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经济效益。因此,必须加强信息人才培养,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和加快建立农村信息市场。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介绍了可持续农业与绿色食品的概念、演变与发展;指出可持续农业与绿色食品生产的发展源于相同的背景,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是绿色食品生产的基础,绿色食品生产反过来又促进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国的绿色食品生产与可持续农业,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农业的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农业规模化经营是农业各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有效运行.农业生产效率具有多种衡量方法.相对与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由于自身特点规模效益不明显.农业经营单位土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效率的关系是动态的.  相似文献   

16.
技术进步是指生产工艺、机器设备的改造和生产技术、劳动组织形式的改进。技术进步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而且拓宽了农业生产范围,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更宽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分别介绍了可持续农业与绿色食品的概念、演变与发展;指出可持续农业与绿色食品生产的发展源于相同的背景,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是绿色食品生产的基础,绿色食品生产反过来又促进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国的绿色食品生产与可持续农业,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农业的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不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的发展。依据吉林省农业生产结构的现状,结合吉林省主要农业生产部门比较优势的位移分析及种植业中典型农作物比较优势的分析,找出吉林省农业生产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该省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升级,以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而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亮方 《经济地理》2006,26(5):824-826,835
美国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只有600万,却生产了世界约20%的粮食,劳动力素质高、生产技术水平高、劳动生产率高,尚且需要高额农业补贴。中国要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是极不容易的,而要使8亿农民脱贫致富更加困难,所以“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焦点。美国2002年新的农业法大幅度提高了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和农产品的补贴,虽然两国的国情大不相同,其作法却值得我国借鉴。我国的农业基础差、农业人口基数大、人均拥有资源少、农业生产率低,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大量减少农业人口,以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  相似文献   

20.
<正> 毛泽东同志关于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思想,是对马克思关于“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这一原理的运用和具体化,是吸取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不重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经验教训,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而提出的重要指导方针。他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对这一问题从不同方面作了深刻论述。首先,农业关系国计民生。农业搞好了,农村人口才能稳定。“商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