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忠 《金融纵横》2005,(3):7-12
对于中国贫困的农村地区,多年来政府都是采取的“输血”政策:通过农村信用社管制下的低利率贷款、农发行政策性贷款、支农再贷款以及财政转移支付来解决农民的资金需求问题。以期脱离贫困陷阱。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外出务工者的出现.使农民工汇款成为贫困农村地区资金输入的又一重要来源。但遗憾的是,大多数贫困地区越“输血”就越贫困,资金通过各种形式逃离贫困地区,“输血”的强度跟不上“抽血”的强度。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机构逐步从贫因地区尤其是贫困县域的退出,在贫困地区,金融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被严重削弱,留下了金融服务的空白与断层.仅存的农业银行在大量收缩基层网点后,只在县城设立机构,但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公司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农业银行机构从贫困地区退出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国有商业银行退出后,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依靠什么作为动力?农村信用社能否独立承担起支持经济发展的重任?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贫困地区的资金需求、农村信用社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等方面分析,提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动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尽管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较快,县域经济竞争力不断增强。但县域经济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全国百强县只有2家,且位次靠后。县域金融服务缺失和弱化问题是延缓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制约县域经济运行质量的主要因素,这在贫困地区更加明显。为了进一步了解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的现状,我们对自治区东部赤峰市喀喇沁旗、宁城县,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扎赉特旗,中部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西部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商都县等7个国家级贫困旗(县)的金融服务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全国一视同仁的金融服务模式的背景下,欠发达地区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功能不断弱化,不利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同时,不适合当地金融需求的金融服务模式不利于当地金融发展.根据当地金融需求及时调整金融服务模式,才能发挥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洪涛 《新疆金融》2009,(10):20-22
贫困农村地区发展除了需要国家给予政策扶植支持以外,改进和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及功能是促进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本文对贫困地区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是“十一五”坝划的重头戏,深入研究农村金融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有效途径。本文从供需视角对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充分性进行了分析,发现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减少、资金流失、产品不足、服务弱化、金融资源配置失衡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业保险能够有效的分散和化解农业生产经营中的风险,其风险保障与经济补偿功能天然契合贫困地区农业生产者的需求。为应对我国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应充分利用农业保险这一风险管理工具。为了检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扶贫效果,本文结合我国现行的贫困标准,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主要因素构建FGT贫困指数,利用2010-2016年全国各省的面板数据进行门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农业保险和农险财政补贴扶贫效果均存在门限特征,说明农业保险扶贫效果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基于此,建议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采取差异化财政补贴政策,集中更多的财政资金支持以农业产业为支柱、经济发展落后、地方财力不足的贫困地区。  相似文献   

8.
王兴顺 《西安金融》2007,(10):68-69
当前,由于受国有商业银行机构收缩、贷款权限上收、金融生态环境不佳等因素影响,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功能呈弱化趋势。本文通过对青海海东地区金融服务状况的调查,就如何破解欠发达地区县域金融服务功能弱化的现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经过上一轮扶贫攻坚后,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又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金融服务尤其是针对贫困地区农户的金融服务极其匮乏。作者从需求、供给、收入、成本等要素分析当前金融机构精准扶贫面临"四个增加"、"四个不足"等难点,提出了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四个要明确",为实现"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围绕资金供给、需求,提出了金融机构实现精准扶贫的六大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追求利润是国有商业银行的首要经营目标,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国有商业银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经营战略的调整。本针对当前贫困地区国有商业银行县级机构相继撤并,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做好贫困地区县级以下金融服务工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大量撤并分支机构,退出贫困地区信贷领域,贫困地区金融服务面萎缩,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本通过实证分析,利用区域经济理论,提出了重新构建贫困地区金融服务体系设想。  相似文献   

12.
农业财政金融资金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型分析和数据测算表明,农业财政金融扶贫资金对贫困地区科技进步的贡献程度呈下降趋势,对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提高的促进作用较大,存贷款指标变化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显著,金融发展和金融服务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对在贫困地设立农村合作银行,实行行社分家情况的具体分析1、"分家"势必加剧地区资金供求紧张局面。如果行社分开,行社就要分别向人行专户缴纳准备金和备付金,对于信用社这并不影响其资金营运,对于农行,却直接减少了其资金来源渠道,降低了其资金利用率,必然削弱其对区域内经济发展的资金供给能力,此其一。其二,贫困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本身积累资金的能力就非常脆弱,资金供求缺口非常大,如  相似文献   

14.
当前,金融服务弱化是青海省农牧区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对此,本文就金融服务弱化的原因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三农”投入不足,资金紧张是长期困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现实问题,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村,资金更是短缺。但近段时期。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叙永两个国家级贫困县农村信用联社资金由紧转松,叙永县信用联社甚至出现了资金投放困难的局面。如何认识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资金“过剩”现象。是目前农村经济发展中真的出现资金过剩,还是有效需求不足?是农村发展真的对资金需求减少,还是制度缺陷导致不能满足?是农民已富裕不需要资金来发展生产,还是政策偏差导致贫困农民得不到所需贷款?近期,笔者对古蔺、叙永两县进行了专题调查。通过调查认为,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资金过剩是暂时现象,是制度性缺陷导致“有钱用不出去”;在贫困地区农村,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对信贷资金需求越来越旺盛。  相似文献   

16.
赵红梅 《时代金融》2012,(32):60-61
目前,县域金融服务不足和弱化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贫困县域表现得更加明显。本文以山西省大同、忻州、吕梁、临汾等4市的21个贫困县为例,分析了贫困县域的金融服务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贫困县域金融服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长期以来,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远远滞后于经济发达地区。主要表现为: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资金外流严重、金融服务弱化、品种单一、贫困山区和贫困群体贷款难、农民利息负担较重,成为了制约西部地区“三农”发展的瓶颈问  相似文献   

18.
经过十多年的信贷扶贫,大量的扶贫资金投放到各贫困地区,使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交通、能源、通迅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加强和发展。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有效开发利用,大批贫困农户受益,摆脱贫困,一部分人走向富裕。然而,在扶贫工作取得辉煌成果的同时,还存在一些贫困的死角,部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交通闭塞地区的许多农户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他们迫切需要党和国家的温  相似文献   

19.
改善我国贫困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的几点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但受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仍然落后,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针对我国贫困地区金融需求的特点和当前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下一步主要应从扩大市场容量、创新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加大政策支持等角度改善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20.
论边境贫困地区农业银行商业化经营的路子额尔敦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部边疆,有18个边境旗县和31个国家级贫困旗县(含两个边境旗县)。由于历史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农业银行实施商业化经营步履艰难。为此,我们带着边境贫困地区如何正视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