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应该看到,城镇化归根结底是"人"的城镇化,是要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需要。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人应该诗意地栖居"。而城市只有首先成为"诗意栖居地",才能更好地调动让人们的心灵,实现"人"的"诗意栖居"。"诗意"离不开尊重自然、回归自然,城市只有融入大自然,才会有诗意和灵气,才会有环保的、生态的、生长性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满足人们返璞归真和实现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需要。远离自然的城市必然缺少生机与灵动,必然造成生态系统的失调,更多地给人带来冰冷、僵硬的感受和精神上的压抑。"诗意"也离不开文化的涵养和激发,而历史则是"活着的文化",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也恰恰是"诗意栖居"的集中表现。诗意的城市意味着文化的积淀、记  相似文献   

2.
曹顺妮  史小兵 《中国企业家》2013,(15):114-116,13
在这个物质主义时代,我们如何诗意地栖居?这是2013年7月11日晚的北京,金钱永不眠,还在国贸商圈进进出出。"商业很脏,诗歌很干净。我自己一面很脏,一面又很干净,因为我既经商,又写诗。"站在商圈中心的万科大都会顶楼,黄怒波一声叹息。一群商人在吟诗,领衔的是黄怒波。这里正在举办中国企业家书院首场读书会,主题与诗歌有关:我们今天如何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3.
海格尔曾经说过:"住宅是诗意的栖居".他所讲的诗意我们不一定能够领悟,但是无论你是学富五车还是目不识丁都可以对住宅品头论足,提出自己的见解.因为住宅是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建筑.他不是所谓专业人士价值取向、审美意趣所能够随意决定的.适用、经济、美观才是我们所需要的"诗意"的住宅.  相似文献   

4.
在这个世界中,只要我们找到事物的经验,发觉它、表现它,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艺术。本文结合舞蹈剧目,通过分析艺术的本源是物,阐释海德格尔的哲学理论——艺术的使命就在于揭示"人是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中"。  相似文献   

5.
蛙鸣     
杨永平 《乡镇论坛》2008,(14):44-44
一直很庆幸,庆幸自己出生在彩云之南这片充满诗意的地方;一直很骄傲,骄傲自己能诗意地栖居在婀娜多姿的彩云、奇崛秀美的山川、美丽富饶的红土高原里。  相似文献   

6.
《楼市》2008,(19)
区域:九堡楼盘:圣奥·领寓探营时间:2008年10月7日探营目的:九堡,一座崛起的东城。领寓,一个将"诗意地栖居"融入在骨髓里的楼盘。众所周知,在杭州"城市东扩"、"决战东部"战略指引下,九堡已经成为杭州城市东部的核心板块,  相似文献   

7.
往东,为寻诗意的栖居,城市的霓虹闪烁在我们对生活品质的固执和偏激里日渐式微,而山居雄起,绿色唱响主旋律。  相似文献   

8.
《中国物业管理》2011,(8):116-117
<正>徜徉在繁华喧嚣的都市街头,心中总渴望那种"诗意的栖居";陶醉于色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身边更需要这般"品质的生活"。近日,带着对人居生活的美好希冀,记者走访了郑州亚新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参观了其服务的"美好人家"、"美好时光"、"橄榄城"等全委项目。在短暂的采访之  相似文献   

9.
周婷  晏国彬  习丽 《企业经济》2007,(12):113-115
城市景观作为一种人文景观,是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综合体,它是城市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达到"有诗意的栖居"的理想境界,必须进行"原创性"的城市景观设计,实现景观价值的最大化,即美学、社会学和生态学三元价值的设计追求,这也正是城市这个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经济与社会的系统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导刊》2006,(8):100-101
“人诗意在栖居在大地上”是一个多么浪漫的梦想。而在终朝“采绿”的逸泉山庄,低密度的别墅社区,是梦想与现实的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11.
《东南置业》2010,(1):110-112
海德格尔曾经用“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来设想未来人类的生存状态,晋陶渊明则描绘了一幅“落英缤纷、怡然自乐”世外桃源来满足人们对诗意的期待,但最美的生活状态究竟是什么样子,古往今来,人类一直部没有放弃对这个问题的追问,也没有放弃将这种理想变为现实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人,在生物学上是进化的,在社会学上是被发现的,在经济学上是资本化的,在文学上是审美的。上天有好生之德,人有美之天性。当‘有用、效率、竞争’成为管理箴言时,我们也会时不时地记起海德格尔那句醒世名言,‘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刚刚从北戴河"中国作协创作之家"返乡的作家刘国强先生,在接受本刊专访时,称其很喜欢  相似文献   

13.
《房地产导刊》2013,(9):109-109
(本刊讯)8月24日,"与未来对话"第六届珠江国际诗歌节第二站落地南沙。本站主题为"向大海出发"——南沙珠江湾滨海音乐盛宴,由摇滚的殿堂级先驱张楚领衔3支顶级乐队,打造一场高规格、高水准的艺术文化盛宴,与观众共度最High的"南沙一夜"。珠江地产一直倡导积极的生活态度,弘扬其"诗意的栖居"的人居主张,突显其实力背后的品牌自信与人文关怀。当诗歌遇上音乐,两种艺术相互融合,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14.
书窗絮语     
<正>对许多人来说,读书是一种习惯,一种生活状态。一本书、一杯茶、一个安静的角落、一段独处的时光,便是一份惬意的享受。拥衾灯下,远离尘嚣,雪夜闭门读禁书,沉湎于文字与思想间的遨游,更是悦读人的诗意栖居。读书乃启迪生命智慧也,殊不知,书籍原本就是人类文明孕育的智慧之果。关于书的起源,我国曾流传"仓颉造字"、"河图洛书"的神奇传说,但实际上,文字和书籍的出现却是一  相似文献   

15.
居住的诗意     
韦泱 《上海房地》2007,(1):63-63
让人们诗意地栖居。 海德格尔的这句名言,在上海找到了知音,以至大行其道。不是吗?它成了一句时髦的流行语,成了不少房产商的广告语。而我觉得,令人最难捉摸的,正是这“诗意”二字,这实在有点玄乎。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说不清。老海的这句名言,似乎更像一句朦胧诗,终让人觉得,雾里看花虚无缥缈。讲实际的上海人,从没有把这句话当回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东南置业》2005,(88):36-37
理想的栖居是人类永远的追求,从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到柏拉图的“理想园”,人类追求理想居所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的居住理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住宅已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居住层面,越来越多的人在强调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人们更需要心灵的归属。罗马生态园,一个集居住、休闲、运动为一体的“坡地风情都市生态精品社区”,将为追求居住品质、向往幸福生活的人们奉献一片诗意栖居的和谐空间。  相似文献   

17.
陈湘鹏 《新前程》2007,(12):52-53
诗意的栖居 熊猫站在一棵悬空的桃花树上,像直升飞机一样.盘旋在城郊的工地上。熊猫大概是由于悲伤.兼而也因为被烟尘折磨,变成了一股邪恶和苦难的脸庞,完全不同于传统赋予它的概念。这幅画悬挂在宋庄的前哨画廊里.画家是赵光臣,他就是这么看待当代生活的。  相似文献   

18.
在王维众多的诗歌作品中,其山水田园诗的创作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王维以本真之心归于自然,使自然之美得以完好的呈现,其山水田园诗中不仅蕴含着“诗中有画”的空间感,而且体现了融入自然、善待万物、人人相爱、诗意栖居的生态审美思想。  相似文献   

19.
读书的境界     
无论何时何地,当阅读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那是诗意栖居的一种召唤,也是人生幸福的一种见证。季羡林先生曾将古人读书之乐概括为"四时读书乐"。同时,他给我们描绘了古人读书的三种境界和趣味:其一是"红袖添香夜读书"。有红颜知己相伴,挑灯夜读,把盏品茗,美人养眼,美文养性,其乐融融,其情怡悦,令人艳羡。其二是"绿满窗前草不除"。因醉心于读书,沉迷书中,忘记了时光流逝和季节更替,四季轮回,窗外已是绿草茵茵而不知。这是一种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忘我忘物的读书境界,令人敬佩。  相似文献   

20.
朱汐 《中国企业家》2013,(5):118-121
学者与画家的新农村实验,试图让农村恢复造血功能,让农民诗意地栖居郝堂村地处南北交接的河南信阳,冬天没有暖气,冷。腊月二十三,这里飘了一天雨,连空气都是湿的。在外打工的年轻人还没回来,村里静得能听见老人打呵欠的声音。下午1点半开始,老人们陆陆续续聚到了村委会二楼的会议室,那是"夕阳红"养老资金互助社分红的日子,老人们喜欢管这叫"村里给大伙派红包",50平米的房间瞬间就挤满了人。62岁的李俊芳抱着刚咿呀学语的孙女坐在最后一排。她的四个孩子除了老大在家种地,其他人都已出去打工,"村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