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与当地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还不相适应.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既为当地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又对农村信用社的信贷、结算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各种经济成分交易活跃,为农村信用社加快发展提供了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2.
房成 《西南金融》2002,(4):50-51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作为主要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信用社,如何适应当前农村经济新变化,调整经营策略,实现农村经济与农村信用社的共同发展。就此问题,近日笔深入绵阳市部分农村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一、农村信用社战略发展的SWOT分析 (一)农村信用社的优势(strength) 1.客户资源优势。农村信用社长期在农村从事金融服务,与农村客户的感情联系非常密切,积累了庞大的客户群,95%的农户贷款来源于农村信用社。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广大农村出现了一批高端客户群体,己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力量,也成为农村信用社天然的优质客户。丰富近乎垄断的农村客户资源是农村信用社未来发展的支柱优势。  相似文献   

4.
农村金融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增加农村金融产品供给,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是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机构中仍处于垄断地位,农村信用社提供的贷款占农村金融供给的绝大部分,所以,解决好农村信用社的金融问题将有助于缓解整个农村的资金需求不足,促进农村金融服务发展,更好地为农村经济服务.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关键是要靠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的发展. 本文就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苗健 《投资与合作》2011,(11):207-208
众所周知,贷款难、担保难通常是影响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因素。那么怎样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构建农村信用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互动合作机制.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全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是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从农村信用社的自身特点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特征出发,对建立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金融服务模式和措施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对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吴兰 《青海金融》2005,(2):55-56
当前,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由长期供不应求转变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农村经济结构正在进行战略性调整。当然,农村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相应的金融服务,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体,是农村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对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组建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对信贷资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农村信用社继续沿用其传统的体制和服务手段显然已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目前,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金融服务供求存在以下矛盾:一是资金需求量大与农村信用社融资力量小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信用社支农金融服务,有效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和农村信用社支农金融服务,有效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盐城市金融学会特组成课题组对该市农村信用社支农金融服务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9.
农村信用社的主要任务是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通过信贷工作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对“三农“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地方政府有关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速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村小康目标的各项措施.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方向的转变,信贷支农的重任自然落在了农村信用社肩上,使之肩负的任务很重,也面临着很多困难.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的支农力度及其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挎包"精神是什么,是老一代农村信贷人员数十年间,身背挎包,走进农村千家万户,上门为农村老百姓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奉献精神,是农村信用社自上世纪50年代成立以来,"扎根农村,服务三农"优良工作作风的真实写照.正是依靠"挎包"精神,农村信用社才与农村的老百姓结下了不解之缘,奠定了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基础;也正是依靠"挎包"精神,让农村信用社和农村经济在改革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曾刚 《中国金融家》2010,(11):156-157
农村信用社是由农民入股,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地方性金融组织,它的服务对象是农民,服务区域在农村,服务目标是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农村信用社建立以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为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以及农村社会稳定做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正>农村信用社从建社50多年来,一直都为我国的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提供金融服务,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今农村信用社已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成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持力量。农村信用社风险事件的发生,会给信用社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也会给信用社的改革、稳定和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腐蚀着农村信用社社会信誉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是农村信用社服务社会的重要责任,也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服务实践过程中,农村信用社必须充分认识发展普惠金融服务的重要意义,分析制约服务发展的各种因素,并将经营活动与服务创新相结合,更好地探索优化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有效路径,践行普惠金融精神,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服务民生。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实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信用社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概括起来有如下方面: 一、农村经济新体制的建立,要求信用社转换经营机制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逐步完善,农村经济开始由单一、低效益的经营向多元化、高效益的经营方向发展。要求农村信用社转换经营机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日益迫切。  相似文献   

15.
“挎包”精神是什么,是老一代农村信贷人员数十年间,身背挎包.走进农村干家万户,上门为农村老百姓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奉献精神,是农村信用社自上世纪50年代成立以来,“扎根农村,服务三农”优良工作作风的真实写照。正是依靠”挎包”精神,农村信用社才与农村的老百姓结下了不解之缘,奠定了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基础;也正是依靠“挎包”精神.让农村信用社和农村经济在改革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为了解农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对部分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和农村农户进行了调查,走访中了解到农村农户对金融服务需求的新变化、新特点,农村农户渴望金融服务有六盼。  相似文献   

17.
冯勋 《金融与市场》2001,(Z1):64-65
一、国家政策扶持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 在目前,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大小,仍然关系到农村信用社的生死存亡.不同的起跑点必将产生不同的竞赛结果.农村信用社承担着对农业政策支持的同时,国家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脱节.一是亏损无法弥补.农村信用社既不是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体制,又不是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由于体制性、政策性原因形成的不良资产无法剥离、保值储蓄贴补额自行负担.如临汾市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中50%在支持农业合作化、支持地方乡镇企业发展中形成;临汾市农村信用社1995年以前贴补额为3.06亿元,占其累计亏损额的36%,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信用社经营.二是信用社税赋负担重.农业和农村经济现状以及农业和农村经济受自然因素影响相对较大的固有特点,决定了农村经济的弱质,也决定了农村信用社的高风险低回报特点,但是农村信用社与国有商业银行承受同样的税赋;出现亏损却靠自我消化,自我承担风险.三是金融工具品种少,金融服务手段单一,农村信用社多级法人没有系统管理机构,缺乏联行通汇体系,在融资、结算方面受到很大限制.如办理再贷款、再贴现、承兑汇票、开户结算方面不能与商业银行享受同样的待遇,限制了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削弱了农村信用社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8.
加强金融监管和金融服务促进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张国英温李勤农村信用社以其机构小、资金量少、经营灵活的特点在农村阵地上辛勤经营了40余年,为农村的两小经济和农民群众发展生产服务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其功绩和作用是不可磨灭和替代的。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  相似文献   

19.
农村信用社已成为支持农牧区金融服务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金融机构,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牧民希望农村信用社提供更先进、方便、快捷的结算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但农村信用社支付体系建设步伐迟缓,支付结算方式偏重于传统现金结算,信用卡、银行卡等非现金结算应用覆盖率较小,支付结算手段及方式的局限性不仅造成大量低成本存款的流失,同时也直接影响了对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支持。  相似文献   

20.
银行支付结算服务是市场经济各个主体资金清算的中介,是社会经济活动的枢纽。由于国有商业银行逐渐收缩农村地区业务,农村信用社已经成为农村资金结算的主渠道,农村信用社在运用支付结算手段支持农民、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在人民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功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离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进一步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条件,已成为提高金融服务“三农”水平,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迫切的课题。这里结合对白城市的调查情况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